油菜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多种真菌侵染引起。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该病发生日趋严重,一般株发病率为 3重病田达 10给油菜苗安全越冬造成严重威胁。 症状主要为害幼苗根部和根茎部,引起未出土或刚出土幼苗茎基部初呈水渍状,后变褐,致油菜幼苗根茎腐烂。 病原该病为多种真菌侵染引起。 主要病原有 链格孢、尖镰孢菌、德马利腐霉,此外还有 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淡榄褐色至绿褐色,屈曲,顶端孢痕多个,大量小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施用硼肥应在开花期前,以保证花期至角果期油菜生长发育对硼营养的最大需求,苗期和薹期是喷硼的两次关键时期。 花期和角果发育期喷施硼肥效果较差。 合理施用硼肥是防止油菜缺硼的最有效的措施,同时施用硼肥还可促进油菜植株健壮生长,增加结果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每 667 平方米增产油菜籽 10%左右,在严重缺硼地块,施硼可增产 15%以上。 肥可作基肥和叶面肥施用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是作物的微量元素之一,需要量不多,但不能缺少,如果不能满足其要求,作物便会出现异常症状。 油菜是对硼最敏感的作物之一,尤其是缺硼土壤和潜在性缺硼土壤种植油菜,其根、茎、叶、花、蕾、果都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特别是“角果”,会因其花器的退化而出现“阴角”,形成“花而不实”的后果,似人体怀孕后的习惯性“流产”,导致菜籽产量明显降低。 据土壤普查,我国南方 90%以上的水稻土都缺硼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御冻害是油菜秋发栽培夺高产的关键。 要确保油菜安全越冬,除选用抗寒性较强、高产、稳产的中晚熟品种外,还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油菜自身的抗寒能力,防御冻害。 1?加强肥水管理(1)早施苗肥,巧施腊肥。 早施苗肥可使油菜早发根、早吸收营养,加快生长。 而后在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中受低温锻炼,转化为老健的壮苗,抗寒能力增强。 冬至后及时施一次腊肥。 施腊肥既能提高土温,减轻冻害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早、四防 油菜秋发栽培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大技术改革,比冬发栽培增产 35以上。 实践证明,油菜争秋发,夺高产,必须强化“三早”和“四防”的栽培管理措施。 一、“三早”是油菜秋发栽培的核心秋发栽培的指标为:11 月底发棵,主茎绿叶 9 片10 片,叶面积系数 上,越冬前(12 月底)主茎绿叶 12 片13 片,叶面积系数 上。 要达到上述指标要求,必须突出“三早”。 月 10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中油杂 11 号 中油杂 11 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不育系“6098A”与恢复系“组选育的双低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商品名:希望 98。 2004 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鄂审油 2004003);2005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长江上中下游)(国审油 2005007)。 中油杂 11 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丰产性好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在生长发育时期,如果缺氮、磷、钾、硼、硫等营养元素,将会直接影响产量。 为此,针对油菜缺素症状作一些技术补救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一、缺氮油菜一旦发现缺氮,植物体内的蛋白质的合成就会受到阻碍,叶绿素的含量减少,但碳水化合物的不断积累,导致花青素的的形成,从而使老叶变红色逐渐向新叶片发展。 症状:红叶的叶片带黄色、长势弱、植物生长短小。 防治措施是:每亩追施尿素 57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是我省冬季的主要油料作物,一些山区、半山区、以及平原部分地区,常产生“花而不实”,使菜籽产量降低。 施用硼肥后,产量就明显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土壤缺硼所致。 ?油菜出现缺硼因时期而表现症状不同。 严重缺硼的苗期和苔期就出现症状,表现在移栽后 10,幼苗根尖产生瘤状物,根皮为褐色,根颈膨大,皮层龟裂,幼叶缺缘变褐,蔓延至生长点即成死苗。 油菜苔期出现症状,表现为根颈膨大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早、四防” 油菜秋发栽培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大技术改革,比冬发栽培增产 35以上。 实践证明,油菜争秋发,夺高产,必须强化“三早”和“四防”的栽培管理措施。 一、“三早”是油菜秋发栽培的核心秋发栽培的指标为:11 月底发棵,主茎绿叶 9 片,叶面积系数 15 以上,越冬前(12 月底)主茎绿叶 12 片,叶面积系数 25 以上。 要达到上述指标要求,必须突出“三早”。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审定编号:国审油 2004006品种名称:华双 5 号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品种来源:中油 821/华油 3 号/低选系华双 3 号/3中双 4 号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复合杂交选育的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全生育期平均 214天。 幼苗半直立,幼茎紫色,子叶肾脏形,花瓣颜色黄色,种皮黑色,株型紧凑,分枝角度小。 平均株高 170 厘米,分枝部位 30 厘米,一次有效分枝 8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