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里斯于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了理性情绪疗法。 6. D.全身松弛训练法由雅各布松在 20 世纪 20 年代首创。 7. D.见学习精要中心理评估的含义。 8. C.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学会调试,包括调节和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 9. A.见学习精要中对行为塑造法的解释。 10. D.见学习精要中对示范法的解释。 11. B.首创系统脱敏法的是沃尔帕,此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 二
A.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或名次 )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称为常模参照评价。 9. B.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效度。 10. D.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鉴别能力称为区分度。 11. A.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信度。 12. A.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为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
A.现代认知心理学认 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无适当提取线索。 12. C.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13. A.消退说是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 14. c.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活动律。 15. B.程序性知识,需要发出行为指令
D.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对偶故事法。 11. C.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 原则取向阶段。 12. D.见学习精要中对认同的解释。 13. D.见学习精要中内化的定义。 14. B.见学习精要中态度的定义。 15. D.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16. A.见学习精要中品德的定义。 17. A.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态度的认知。
是教师留给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的核心内容。 (3)正确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潜力。 要侧重于从因材施教的角度看待个别差异,从提高基本素质的角度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这是教师树立正确学生观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2.知识是教师生存的基石。 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胜任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 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基础是提 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 (1)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
以及组织外部因素 四、判断题 25.研究表明,情绪焦虑能导致过量进食,从而引起肥胖( √) 26.监狱暴力的产生主要与犯人本身的特点有关,而与监狱的环境没有多大关系( ╳ ) 27.不仅负面的环境和个人事件能引起应激,一些 积极的生活事件同样能引起应激。 ( √) 28.奖金与人寿保险都属于间接报酬。 ( ╳ ) 29.从预防应激不良后果的角度来看,拉扎卢斯的理论比塞耶的理论更有用。 ( √)
以劳动产出的数据或劳动记录资料为依据来衡量员工的工作绩效的方法叫(客观)评定法;通过对工作的分析和判断来衡量员工的工作绩效的方法叫(主观)评定法。 21.交通情 境除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外,还包括(人)和(车辆)等方面。 四、名词解释 22.临床心理学:它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知识和技术,对病人的心理和行为做出评估,并利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人们应付来自各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他 称为学习事件。 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 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 A)信息流 首先,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 当信息进入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
) A无论中午傍晚粉笔总被看成白色 B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形状没有显著变化 C 在知觉事物时人们总是把少数食物当成知觉对象,把多数事物当成知觉背景 D 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保持不变 () A静息电位 B 服从“全或无”的电传导 C 化学传导和电传导 D 动作电位 36. 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 ( )来解释。 37.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向研究 C 聚合交叉研究 D 双生子研究 37.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心理过程的研究 A 有意识 B 无意识 C 前意识 D 潜意识 38.测量人格最常用的方法和形式是() A 自称量表 B 评定量表 C 投射测验 D 评价中心 39.下列易受极端数据影响的统计量是() A 算术平均数 B 中数 C 众数 D 四分差 40.在一组原始数据中,各个 Z 分数的标准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