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
所有参观人员均需遵守供应室的三区出入流程和防护标准。 接待人员接待过程中应遵守医院和科室相关制 度 ,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反馈。 参观过程中参观人员提出超越预定接待项目的 应向上级请示后再做出决定。 对参观人员在参观过程中提出的建议 .意见均应做出解释 , 并做出 16 相关记录。 (十八 ) 消毒供应中心物品召回制 度 对供应的灭菌物品种类 .数量应有去向登记。
中。 2. 将需要消毒的区域密闭。 3. 将电加热器(或气体发生器)中放置在空调系统新风入口处,启动空调器和电加热器(或体发生器)开始加热,使气体扩散(约 30 分钟)。 4. 使气体循环约 20 分钟。 5. 关闭空调器,对房间进行熏蒸消毒。 熏蒸试验时间分别为 12 小时。 6. 启动空调器,用新鲜空气置换室内空气。 换气时间分别设为 4 小时。 熏蒸消毒记录见附件 7。 消毒效果确认
检查有无血迹。 检查器械完好度 ,包括灵活性、咬合性、锐利器械锋利度、配件实用性、安全性。 根据器械的种类、名称、数量选择不同规格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灭菌流程 :包装后物品通过双扉窗分别传至干热灭菌间、环氧乙烷灭菌间、脉动真空高压灭菌间进行灭菌 ,并做好相关记录。 贮存、发放流程 :灭菌后物品传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护士根据计算机局域网科室领取清单将无菌
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器械,使用 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六、器械检查与保养: 采用目测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 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 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有锈迹,应除锈;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
( 2)器械功能检查与校核 :检查器械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等。 1)有关节器械的检查:关节活动要顺畅,检查咬合功能,咬齿完整,松紧合适,对合整齐,尖端部分要紧密闭合无扭曲或变形,边缘圆滑无磨损;检查器械的锁齿,可将钳子夹紧橡胶管,然后抖动,自动弹掉者废弃;亦可将器械卡锁在第一齿的位置,持着器械的另一端,而以齿锁功能不佳;检查器械的张力,把器械合并,两边齿干上锁 齿应有 1mm 左右的距离
: 胃、肠镜 2%戊二醛消毒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 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消毒时间不少于 45 分钟;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 30 分钟。 需要灭菌的浸泡 10 小时。 1.根据多酶液的比例正确的配置; 2. 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 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 100 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擦干后的附件
论分析 ,制定改进措施并专人跟踪 . 3. 有计划地申报物资采购计划 ,急需物品与物资管理部门联系 ,妥善解决 . 4. 做好设备 ,器材的保养和维修记录 .随时与设备维修部门保持联系 . 5. 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情况 . (六 ) 消毒供应中心仪器保养维修制度 1. 各类仪器应设专人操作和维护 .工作人员未经科室管理人员同意 ,不得私 自换岗 . 2. 所有机器操作人员
时为佳,设备消毒灭菌程序在主控柜程控器上设定,具体操作程序见 《操作规程》。 试运转记录 合格标准 .1 臭氧浓度:在臭氧发生器开启后 40min 内洁净室内臭氧浓度 ≥ 20mg/m3,且所有洁净区域中臭氧浓度均 ≥ 20mg/m3。 消毒时间:所有洁净区域内臭氧浓度达到 20mg/m3 时开始计时,直到臭氧发生器停止工作臭氧浓度降至 20mg/m3 时终止,时间应 ≥ 60min。 测试方法
准备工作: 金 黄色葡萄球菌( 6538株)(菌液浓度 1 107个 /ml)、配制营养琼脂培养基、灭菌平皿; 臭氧浓度的验证: 开启净化空调机组和臭氧发生器 2 小时,以臭氧检测仪分别在百级层流罩、万级或十万级离空调机房最远端洁净间远离送风口处直接测试臭氧浓度,每 15分钟测试 1次,直至臭氧关机后 1小时结束。 记录于附件 1。 微生物挑战性试验: 于平皿内,分别摆放在百级层流罩下
医用热封机在每日使用前应检查参数的准确性和闭合完好性。 硬质容器应设置安全闭锁装置,无菌屏障完整性破坏时应可识别。 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 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 适用于耐热、耐湿的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包括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根据待灭菌物品选择适宜的压力蒸汽器和灭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