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
1、、改善生态环境栽培场地要选择在靠近水源、空气流畅,四周宽阔,远离禽畜饲养场、酿造厂、生活区及医院至少 1500 米场地采取翻土、晒白、灌水等措施取代农药进行消毒。 水源水质清净无污染。 严禁污水喷菇,浸洗。 栽培、加工设施内外不得存放菇根、死菇、虫口菇、培养基弃料。 二、合理选用原料要严格按照 物险疫的新要求,对使用的棉皮,麦草、玉米芯、豆饼等栽培原料要求无霉变,无农药残留。
1、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合理补充各种营养,是提高食用菌产量的一条有效措施,但是,补得不当也会适得其反。 因此,给食用菌补充营养时应注意以下技巧。 讲究补充方法给食用菌补充营养的方法有喷洒、灌注和浸泡。 最常用的方法为配制一定浓度的营养液,结合补充水分在菌床、菌块上喷洒。 在幼蕾期喷洒时,要注意将营养液喷在无菇处或小菇蕾附近,喷后用清水淋洗子实体。 喷洒营养液最好在落潮时进行
1、用菌生产机械化技术就是用机械手段完成食用菌栽培的技术,它将优良菌种、栽培工艺和机械化技术融为一体,是一种变人工操作为机械作业、变分散经营为集约经营的食用菌生产技术。 1 产优势采用机械化进行食用菌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工效 3 倍25 倍,提高了专业化生产水平,可在较短的时间里,生产出较多的产品,且不受季节影响。 量优势由于机械化生产专业化程度高,生产稳定,净化条件优越
菇、猴头、木耳等生产实践中应用二次套袋技术(即在菇筒出灶时加套一层薄膜袋,使袋内菇筒不直接接触环境空气)进行生产,有效地解决了菌筒生产过程中交叉感染的问题,使菌株成活率保持在 97以上。 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外袋的准备外袋宜选用周长大于内袋周长 2 厘米、长度比内袋长 5 厘米、厚度为 O2 丝的低压聚乙烯薄膜袋,一头打结封口待用。 2及时套袋料筒经过高温灭菌出灶时,边取出边用外袋套好
1、食用菌栽培成功的根本保证。 现将几种食用菌母种外观识别方法介绍如下:?香菇菌丝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即 养基上,菌丝纯白色、粗壮,呈絮状或绒状,长满试管后有一定爬壁能力,边缘呈不规则波曲状。 在 24左右温度条件下,菌丝一般 1215 天即可长满试管斜面。 具香菇特殊香味。 ?平菇菌丝在 养基上,菌丝洁白、浓密、粗壮,菌丝爬壁能力强,可布满试管空间。 在 25温度条件下,菌丝一般 6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设备昂员,条件要求严格,技术也复杂,菌种成本高。 建一个菌种厂,设备投资少则上千元,多则几万元。 简易制种技术,就是不需要专门设备,利用家里现有条件就可制种。 (一)蒸汽接种法准备:先把接种操作室打扫干净,保持潮湿清洁。 准备水壶或铝锅 1 只,煤球炉或电炉 1 只,接种台 1 张,接种针或大镊子一把。 蒸料灭菌桶:用铁皮做成比铝锅口径小一点的圆桶,桶底放铁筛架,桶内装菌袋
1、级种平菇、姬菇、金针菇、白灵菇、杏鲍菇、鲍鱼菇、阿魏菇菌丝洁白,爬壁力强,菌丝壮、旺,培养基无干缩、气生菌丝不倒伏,反面观察除接种块点外无任何斑点、条纹或阴影。 鸡腿菇菌丝灰白,较平菇稀疏,菌丝成熟后略有土黄色,接种块色素较重,其余同平菇。 草菇菌丝灰兰,伸长度大,呈半透明状,成熟后大多发生厚垣孢子。 猴头菇菌丝白色、稍发暗,培养基不丰富时呈节状生长,气生菌丝少,爬壁力弱。 姬松茸
1、食用菌出菇后期,为了增强出菇后劲,菇农往往会采用各种手段添加营养液进行追肥。 但只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添加,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反之,则如堰苗助长,适得其反,给生产者带来损失。 一、要讲究添加方法营养液的添加通常有三种方法:喷施、浸泡和灌穴。 喷施营养液的时间以子实体大量出现时为宜。 喷施时应注意喷头不要正对着子实体,同时要注意“四不喷”:1幼小菇蕾不喷,以免其“肿死”。
需任何专用设备,不用切断粉碎,不添加任何辅料,只需将秸秆定量浸水,即可在室外仿野生大面积栽培平菇、凤尾菇等食用菌,使人工种植的产品具有野生菇的色泽和风味。 采用该技术每亩可利用秸秆 40005000 千克,而成本仅 1000 元左右。 种菇畦还可适当套种玉米、向日葵、瓜、豆等作物,效益可观,增产潜力较大。 原料处理(浸料):用于种菇的稻草或麦秸必须彻底晒干,收获不久的秸秆细胞还有生命力
1、季栽培平菇、香菇等食用菌,要实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厂地。 食用菌栽培有多种方式,在寒冷的冬季,采取室内加温栽培最为合适。 室内加温方式有管道暖气、煤炉等,而考虑到成本和实用性,采用煤炉加温最有效,该装置适合比较寒冷的地区,可实现成本低,升温快,操作便利。 在低温季节栽培平菇等食用菌,病虫危害轻,杂菌污染率低,高产稳产性能好,菇体盖大、盖厚,柄短,色质好,质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