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2、取该酶后,用其催化 4检测产物 14明该过程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 项正确;化酶活性越高,其催化 3就会越多,D 项正确。 22015江苏高考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B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C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温度越低澄清速度越快D洗衣时
3、(1)_生态系统的动力。 (2)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 (3)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4记牢信息传递的“3”大功能(1)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保持生物种群的_。 (3)调节生物的_。 题组一生态系统的相关判断1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010 大纲全国, 3C)()(2)防治稻田害虫
4、9C)()(8)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2012浙江,4D)( )(9)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2014 江苏,11A)( )(10)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2014江苏,11C)( )(1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 电”信号的转化(2012 新课标,4D)()题组二反射的类型及反射弧的判断2(2014安徽
3、异的相关判断1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2011江苏,22A)()(2)A 基因突变为 a 基因,a 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 A 基因(2011 上海, 8A)()(3)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2011海南, 19C)()(4)低温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加倍(2010 福建,3A 改编)(
3、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 4.(2015课标卷,31)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 250 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 K 值为 1 000 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 550 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
这样的成绩,得益于 同时代更多科学家的实验观察和材料的选择及勤奋的工作,也是他不迷信权威的结果。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则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的素材。 学 生通过认真的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启示。 例如,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和发展
提示。 〖 提示 〗 ,实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如电子显微镜的诞生使人们终于看到了膜的存在;冰冻蚀刻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使人们认识到膜的内外两侧并不对称;荧光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的融合实验又证明了膜的流动性等。 没有这些技术的支持,人类的认识便不能发展。 型的过程 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始终引导人们不断实践、认识,再 实践、再认识;使人类一步步接近生物膜结构的真相。 例如
记载和描述观察现象,然后依次讨 论与交流 : 针对该试验提出如下问题: ① 描述观察到的黑藻细胞的叶绿体分布和形态。 ② 植物的叶子为什么是绿色 ? ③ 描述观 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分布和形态。 ( 2)总结:在显微镜下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正是由于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大量叶绿体,所以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 可以看到被詹那绿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
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D、退耕还草,植树造林 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 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 ⑴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_____。 ⑵“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__,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鞘背光面比向光面长得快,具有向光性。 第一、二组起对照作用,证明 向光性可能与尖端有关。 由此推断:尖端可能产生某种刺激。 第一、三 组说明了尖端可能产生的刺激与光照无关。 第三、四组 与第一组对照 说明了 感光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 该实验 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长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