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
+ 239一定大于 450, 坐不下。 你的估算合理吗。 二、探究新知 可以怎样检验。 (三)回顾与反思 221接近 220, 441- 220接近 220。 一到三年级坐下后还剩下大约 220个座位, 220小于 239,四到六年级就坐不下了。 三、知识应用 你能按照前面的步骤 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 196名和 226名团员, 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个 1为什么要写在商 的十位上 ? 30怎么来的 ?接下去怎么算 ? (先用 42个十除以 30,商 1是表示 1个十,应该写在个位上。 ) (3)同学们验算,看看算的对不对。 3.教学“试 —— 试”。 (1)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教师巡视。 (2)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 相同的地方是:它们都是除数为整十数的除法;不同的地方是:
为把 235看作 200, 300多减去 200,还剩下 100多。 学生 2:也可以这样想, 235元再加上 100元就是 335元, 340元去掉 235元,还剩下100多元了。 学生 3:我是这样想的,“文曲星”比普通计算器贵 100多元,刚才剩下 200多元了,再花 100多元,剩下的就只有 100多元了。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但究竟剩多少元呢。 学生: 40比 35多 5元,
477+5= 二、中心阶段: (一)三位数加一位数(一次进位): 1.分组活动: 要求: 1) 讨论可以怎样算。 2) 将讨论后的算法在算线上画出。 2. 交流汇报并板书: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讨论的三位数加一位数的题。 板:三位 数加一位数 21 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3.师:请你在余下的 3题中选择 1题变化加数使它也变成三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然后计 算。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数看成几来试商的,商后发现了什么情况,再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样的情况。 (在这里追问的 目的是让学生能比较重视试商的过程,让学生明白有时是需要调商的) ( 5)让学生把 252247。 43 与 272247。 34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计算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两道题目的设置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但又能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1。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1.理解图意。 你从图中都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说一说。 2.填写结果。 让学生根据理解,填写下表: 篮球的总个数 8 16 24 32 40 每筐装的个数 8 8 8 8 8 装的筐数 1 2 3.小组交流。 学生认真观察
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志愿者在干什么。 然后自主解决。 解决后,交流方法。 引导用估算的学生说一说方法及判断依据。 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解答。 板书设计: 47126 = 1 2 6 4 7 作业设计: 书本 41 页 1 12 题 拓展:如果两个因数都是三位数,你能解答吗。 如何解答
1、第 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4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学习目标 2. 在估算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 1的道理。 3. 体会估算的作用,提高学生估算的意识。 复习导入 一到三年级来了 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 239人。 课件 21+239 = 情景导入 课件 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想: ( 1) 把 221看成 200, 把 239看成 200。 因为
( 2)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 3)能不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 4)列出算式: 272247。 34 2.学生尝试计算 ( 1)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 2)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和发现的问题。 ( 3)全 班交流: 指名汇报,教师形成板书,学生可能会产生商嫌大的新问题。 3.探索调商方法( 1)分析初商偏大的原因; 说明:除数本来是 34,我们把它看作 30 来试商
费多少元。 2. 学生自主探索算法。 ( 1)探索 200247。 40 =教师:一共需要租多少辆车。 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板书:一共需要租多少辆车)。 ( 2)交流:同桌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 3)汇报:集体交流 —— 分两个层面。 第一,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这是求 200 里有多少个 40) 第二,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答案的。 (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抓两个要点: ①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