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
断往里面丢东西,看看水可以托举起哪些东西,而又有什么东西水托不动,沉下去了。 出示图片:万吨巨轮在水面上。 为什么轮船和装载的货物那么 重,大海里的水也可以托得动它。 小结:水有浮力。 物体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则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就会沉下去。 你知道水还有其他什么本领吗。 (三)水溶解物质的性质探究 动动手:把方糖放入水中,观察方糖的变化。 把方糖放入水中
们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2.学生组内观察并记录。 3.教师巡视,表扬观察、记录认真的小组。 提醒学生用上各种观察方法。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强调看哪一组选用的方法最多,对水的描述最详细。 随即板书水的各种特点。 (谁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们水有哪些特点。 ) 生:水是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5.评价优胜组,全班掌声表扬。 6.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维。 2.学生认识布料。 ( 1) 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按照 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 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 ( 2)分组研究。 ( 3)小组汇报。 (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 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 ( 1)讲解 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 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 丝
比赛,比一比,哪一组吹的花样多。 (提醒学生: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可以一次性吹出来,也可以分几次吹出来,可吹向空中,也可以吹在桌面上;在吹之前,就要想好准备吹什么花样儿的。 你们吹出了几种花样儿。 用画图的形式画在活动记录表1上。 ) 各组进行吹泡泡创意 ,深层次激疑 ① .同学们刚才吹的泡泡太有意思了,老师手也痒痒了。 先拿出一个弯成圆形的铁丝框,拉出一个泡泡,让学生观察,泡泡是什么形状。 ②
课堂小结:我们要在 生活中发现美,留心生活,寻找“发现”。 紧扣生活,叙述“发现”;习作评讲时,还原生活,修改“发现”。 第 二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说“发现” 1. 谈话。 小朋友,春天来了,你们有没有新发现呢。 你们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 师说“发现”。 最近几天,老师也在留心我们的生活,我也发现了许多新情况。 我发现柳条在发芽、长叶了,嫩绿的柳条在微风中,轻轻飘呀飘
讨论交流:花 —— 颜色名字(板书) 3.小结:以上这些景物都是静的,作者是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4.过渡:文中除了写这些静的景物,还写了什么。 怎样写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同时出现“我”、蝴蝶、蚂蚱的投影。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讨论交流:蝴蝶、蚂蚱(板书) 小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6.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 、由远到近、先动后静的顺序观察的。
貌特征,有重点地观察,有重点地描写。 同学们把自己的眼睛、鼻子、嘴都说了出来,可老师觉得大家好像都差不多,人总有自己的特征,不可能长相都一样,不一样了 就有区别了。 怎样找到自己的特征呢 ?就是要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与众不同就是你的特征。 这样,大家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哪儿跟别人不同。 4.学生自己画自画像。 5
方法吗。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出示例 3及自学提示,学生对照提示,独立思考解答。 2. 小组同学交流算法。 3. 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板书: 方法一: 48 5=240(个) 48 4=192(个) 240+192=432(个) 方法二: 5+4=9(个)
上根据他的描述移动洋洋的人物图片,当学生的描述不明确时,教师就故意走错,迫使学生调整描述的方法和语言,逐步让学生感悟到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最后把洋洋放在长颈鹿园的位置。 ) 教师:谁能再来说一说刚才洋洋从狗熊馆到长颈鹿园的行走路线。 (抽生再次描述) 2.体会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走法 教师:洋洋从狗熊馆到长颈鹿园,除了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这种路线,还有别的路线吗。 请描述的学生
较。 思考:为什么同样一个教室师生的表诉会不一样。 引出:朝向不一样,所以前后左右的事物就不一样。 提问:怎么样清楚的表诉我们所认识的方位呢。 引出课题:东、西、南、北的认识 教学例 1: 指导学生观察教学图,用上、下、左、右对图形进行描述。 ①指出这幅地图的上、下、左、右分别是什么。 上面:少年宫 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