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
2、低的季节,生产的风险较小。 而且这两茬中间还有近 1 个月的时间,可以在秋冬茬黄瓜拉秧前套播一茬叶菜,因而效益也比较高。 效益好的年份,每亩日光温室收益在 元以上;效益差的年份也在 1 万元左右。 秋冬茬黄瓜栽培的目的在于延长供应期,此时秋延后大拱期黄瓜即将结束,而越冬日光温室黄瓜还没有开始供应,可解决深秋、初冬黄瓜淡季的问题。 秋冬茬黄瓜一般在 8 月下旬播种,直播或育苗均可,9
2、开窗通风,温度降至 20后停止通风,下午气温在 15时放下草苫,早晨揭帘前温度应维持在 811。 肥在根瓜采收前 57 天开始进行,2030 天一次,后期1015 天一次,共追施 8 次。 从元月上旬开始,每 20 天左右喷一次 磷酸二氢钾加 1%的尿素液或瓜果型老乡牌液肥进行叶面喷肥。 此茬黄瓜一共灌水 12 次左右,前期 2025 天灌一次水,结果期 10 天灌一次水。 遇连续雨雪天
2、1520 天追肥 1 次,中后期 710 天追肥 1 次,每 1/15 公顷追尿素 1015 千克。 结瓜期间可根据生长需要进行 23次的叶面喷施,用 02%磷酸二氢钾和 01%硼酸溶液。 重施钾肥的瓜根系发育好,抗逆性强,且可提前上市,延长采收期。 二、控制花的性型黄瓜是雌雄异花作物,雌花出现的早晚及多少,除品种遗传特性外,受温度、日照长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 取 40%乙烯利原液 2
2、病,不变色的是疫病。 黄瓜疫病属土传病害,病原真菌在土壤或基肥中越冬,主要通过雨水或灌溉水的传播。 病原菌可直接从表皮侵入,寄主染病后,病斑上的菌丝在水中约 6 小时就可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又靠雨水或灌溉水进行再侵染。 据报道,温度 25左右,在有水滴存在的条件下,病菌侵染循环 1 次只需要 20以,黄瓜疫病在雨季或浇水时蔓延很快。 (2)防治方法农业防治与非瓜类作物实行 3 年以上轮作
2、管理措施:高温季节育苗,(1)当年 10 月上旬气温过高时,应推迟 35 天播种;(2)床土用腐熟的猪粪等冷性有机肥配制,切勿用牛马粪等热性肥;(3)出苗后昼温控制在 1822,夜温控制在 1416;四是控制浇水,及时覆盖营养土,固根防倒伏;低温季节育苗,往往因光照太差而形成高脚苗,防止方法是尽可能增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 僵化苗。 是指幼苗出土 4 天后,子叶墨绿、叶缘下卷、茎秆短
2、潮湿,昼夜温差大,将预示着霜霉病的发生与蔓延。 (2)防治方法农业防治与非瓜类作物进行 5 年以上轮作;定植前温室大棚用 5百菌清烟剂熏蒸;栽培畦定植前用 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 750 倍液喷淋。 生态防治叶面上凝结的水珠是霜霉病等病害发生的先决条件,叶面结露再加上适宜温度,病害就会迅速蔓延。 根据病害发生规律和黄瓜对温湿度的要求,在上午、下午、前半夜和后半夜进行不同的温、湿度管理
2、 倍浸种 15 分钟消毒,洗净后直播或催芽播种。 三、田间管理1、畦面覆盖:夏秋气温炎热,可用稻草、青草、水丝草覆盖畦面 35 厘米,可降低地温 ,减少水分蒸发,以利植株生长发育。 2、绑蔓:瓜苗抽蔓时要及时用竹木条搭 高的人字架,蔓长约 1 尺即可绑蔓,以后每隔 34 节绑 1 次。 3、追肥、灌水:夏秋黄瓜生长快、结果多,要求肥水早促,一促到底。 全生育期需追肥 34 次
2、、15、40;而且耐低温、耐弱光,1998 年 1 月下旬连续 9 天阴雨雪天,日光温室内降到 3仍可正常生长,耐霜病。 高抗白粉病和真菌枯萎病。 适于直播、嫁接栽培。 4、商品性好、品质好。 瓜条顺直翠绿、无黄条、瘤刺中等;果肉厚,比长春密刺厚 米,含糖量高达 比长春密刺的 29。 质地细嫩,口感甜脆,瓜长 35 厘米。 5、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 该品种最适宜冬春在温室大棚嫁接栽培
2、。 00400 倍 15的多效唑,从 7 月中下旬开始(多年生树从 6月下旬开始),每 1015 天喷一次,连喷 23 次。 或用三碘苯甲酸,每公顷用药 37004500 克,配成 5070 升药液,每 1520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 或用万分之一的天然芸薹素硕丰 481 ,每 20 天喷一次,连喷 23 次。 不仅可使树体矮化,而且有增强叶片光合功能、提高椿芽质量的作用。 6
2、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土壤中的细菌靠灌水时飞溅传播,新产生的细菌靠风雨、农事操作、昆虫等传播。 病菌从伤口、气孔、水孔侵入寄主,发生为害。 发病适温为 24适宜湿度 70%以上,故温暖、多雨,低洼及连作地发病重。 大棚内低温高湿利于发病;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三、无公害防治 l、选用抗病品种。 如津春 1 号,津研 4 号,中农 11号、13 号,新泰密刺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