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斑病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从子叶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 发病后首先在叶片背面产生深绿色小点,以后小点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油渍状病斑。 菌液潮湿时为黄褐色黏状物,干燥后呈白色干痂状。 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脱落。 若将病叶移到光线下透视,病斑部分状似油纸。 病因一是连作重茬,土壤中病残体带菌引起发病;二是光照差、湿度大、温度高,棉花枝叶破损,有利于病菌浸染。 防治清理棉田:把棉田中整掉的枝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状该病不仅为害棉苗,同时也为害成株的茎叶及发育中的棉铃。 苗期染病子叶受害呈水渍状不规则形或圆形病斑,黑褐色,严重的子叶枯死脱落。 真叶染病叶背先产生深绿色小点,后扩展成油渍状,叶片正面病斑多角形,有时病斑沿脉扩展呈不规则条状,致叶片枯黄脱落。 茎染病现水现状主病斑,后扩大变黑或腐烂,病部凹陷,病菌弯向一边。 顶芽染病形成“烂顶”,造成全株死亡。 湿度大时
2、霉病相同,但霜霉病是多角形大斑。 第三,这是关键的一点,角斑病的病斑颜色为白色或灰白色,这是以为病原细菌能迅速破坏叶片叶肉的细胞组织,组织被破坏后,通俗地讲,会变成水一样的东西,迅速蒸发,仅仅留下纤维结构,像纸一样(纸可不就是植物纤维嘛),呈白色。 而霜霉病的病斑由于真菌寄生,多呈不同程度的黄色,有深黄色的,有黄色的,有浅黄色的,一会我们再详细讲。 先看看角斑病的照片,为防止其他网站抄袭
2、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土壤中的细菌靠灌水时飞溅传播,新产生的细菌靠风雨、农事操作、昆虫等传播。 病菌从伤口、气孔、水孔侵入寄主,发生为害。 发病适温为 24适宜湿度 70%以上,故温暖、多雨,低洼及连作地发病重。 大棚内低温高湿利于发病;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三、无公害防治 l、选用抗病品种。 如津春 1 号,津研 4 号,中农 11号、13 号,新泰密刺等。 2
2、浸种 2 小时后催芽。 也可用 55温水浸种 10 分钟(搅动)后,再加凉水逐渐使水温降至 25继续浸泡种子 4 小时后,捞出催芽播种。 轮作及田间管理。 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 避免重茬,与非瓜类蔬菜 2轮作。 加强栽培技术管理。 掌握轻浇水和及时防风排湿,控制和降低棚室内土壤和空气湿度。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择下列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21%克菌克乳油
菌脓 , 进行再侵染。 再侵染的病菌随寄主体表的水膜从气孔或伤口侵入。 侵入棉铃的病菌 , 可深入到纤维和种籽 , 造成种子带菌。 传播和再侵染: 借风、雨、昆虫传播,进行再侵染。 一个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 气候条件: 一般土壤温度 在 21~28℃ 最适于发病。 在棉花生育期 , 旬平均气温高于 26℃ , 空气相对湿度 85%以上 , 有利病害流行。 棉花现蕾以后 , 降雨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