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
2、,杂草多,养分供应不上,以及土壤干燥,易发生小头弯曲瓜;若营养水分过多而引起茎叶过于繁茂,易产生大头弯曲瓜。 因此应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科学施肥,浇水要勤(但每次浇水量要少),高温期浇水间隔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土壤过干、过湿,积极防治病虫害,以促使果实顺利生长发育。 防叶早衰 在施肥上要做到氮磷钾肥和微生物菌肥以及多元素矿物肥、有机肥合理搭配使用;前期做基肥已用过有机肥和氮磷钾肥料的
2、离子等能与钙离子产生拮抗作用,抑制蔬菜对钙离子的吸收和利用,而表现缺钙现象。 3、根系对钙的吸收能力差蔬菜对钙的吸收主要是靠根尖来完成,吸收能力较差。 4、钙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差钙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是蒸腾液流,钙通过导管运送到旺盛生长的器官,基本不再进行二次分配利用。 所以蒸腾强度大,生长时间越长的器官,运送的钙素就越多,造成上部叶片钙素较少。 叶片中的钙难以向果实转移
2、该病菌是土居真菌,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 3,适宜发病温度为 24土壤带菌后,往往造成连续多年发病,连作地中菌量可不断积累,发病加重。 种植感病品种极易引致枯萎病的流行。 阴雨、寒潮造成作物抵抗力减弱,病菌更易侵入,发病加重,因此春植发病重,夏秋植发病轻。 高畦深沟,基肥充足,有利于作物生长,发病较轻;低洼积水,不利于作物生长,发病严重。 二、非葫芦科作物轮作 3 年以上,最好与大田作物轮作。
2、分开,以方便日后黄瓜的断根,嫁接口距离地面应有 2厘米左右的距离,并及时用喷壶洒水。 在嫁接过程中,一次取苗不要太多,大苗的根部最好用湿毛巾包好。 靠接法比较费工,但容易成活,特别是在不加温的条件下育苗。 天左右。 此时砧木的第一片真叶有手指肚大小,接穗的子叶刚展开。 先将砧木的生长点及真叶用刀片切去,再用与接穗下胚轴粗度相同的竹签,从砧木一侧子叶的基部向对侧朝下斜插 米
2、长迅速,瓜条生长缓慢,如果此时连续出现 20以上的高夜温,养分就会大量向茎叶分配,造成瓜秧徒长而导致化瓜;栽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造成郁闭,小瓜长期不长,因而发生大量化瓜;黄瓜生长期间遇低温冷害,尤其是地温过低,导致黄瓜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能力降低,使瓜条营养供应不足而化瓜;喷药不当,用药浓度过高或喷药时正处在花期,以及有毒气体的伤害等,也会引起化瓜;植株生长与结瓜失去平衡,下面瓜不及时采收
2、药的化学方法防治,也有部分采取无公害防治措施的,那么老张怎么防治霜霉病呢。 1、高温闷棚选择晴天的中午将大棚密闭,使棚内温度迅速升至 45 度,保持 2小时后再放风降温。 一般焖棚 1 次,可使病情控制 10 天。 老张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防治霜霉病,不过他提醒大家,在进行高温闷棚时注意保护幼嫩的心叶,最好在前一天要浇足水。 2、升温降湿提高大棚内地温和降低棚内湿度,有利于黄瓜生长
2、830,相对湿度高于 85%时最易发病。 因此,该病易于在春季温度高、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的大棚或温室里发生。 (三)防治措施1、合理密植黄瓜栽培密度不仅影响到黄瓜的产量和质量,还影响黄瓜红粉病的发生和蔓延。 如黄瓜栽培密度过大,则易形成湿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的环境,加重红粉病的发生。 因此,保护地黄瓜的密度宜在 3500 株/亩左右。 一些叶片、株型小的品种,密度可适当增加,但不宜超过
2、体上越冬,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分生孢子借气流、灌溉水和田间操作传播。 花期是病菌侵染的高峰期,幼瓜膨大期浇水后,因湿度大而使病果猛增,这是烂果的高峰期。 发病的适温 20左右。 相对湿度 75时病害开始发生,相对湿度达 90以上时,发病严重。 可见,灰霉病菌喜低温、高湿和弱光条件,加上肥料不足,长势弱,浇水过多,放风不好,更利于病害发生发展。 (2)防治方法农业防治使用无滴膜
2、强的品种,如早春 2 号、早春 3 号、夏青 4 号、津春 4 号、津杂 2 号、宁丰 1 号等,每亩用种量 80100 克。 整地施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 2500 公斤、腐熟饼肥 100 公斤、惠满丰颗粒肥 50公斤,与土拌匀。 每隔 100120 厘米做双行高垄,两垄中间开沟,排灌两用。 在田四周开挖围沟,开好出水口,最后覆盖黑色地膜。 适时移栽在苗龄 25 天左右,34 叶期移栽,每亩
2、徒长,促发须根。 (2)定植前施基肥:黄瓜对肥料的利用率低,所以黄瓜地需要多施基肥,一般每公顷施腐熟厩肥 60,浅翻,耙平、作畦。 在畦内按行开沟,深、宽各 30厘米,每公顷施入饼肥 1500克和三元复合肥 600 千克。 在缺磷的园田中,也可每公顷再掺施磷 150克,相当于含磷 12%的普通过磷酸钙 1245克。 然后覆平畦面以备定植。 (3)定植后施追肥:黄瓜定植后随浇稳苗水追施促苗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