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
2、斤拌匀。 施药土时先要浇足底水,水渗下后将 1/3 的药土撒施于苗床表面,剩下的 2/3 药土撒施于播种后的种子上面。 要注意畦面表土保持湿润,撒药土要均匀,以免发生药害。 加强苗床管理。 调节苗床温度,白天 20夜间 15在注意提高地温的同时,要降低土壤的湿度,防止湿度过大。 做到苗床保温与防风协调进行,增加光照,培育壮苗。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要立即拔除发病植株,并用 72%普力克水剂
2、内外报道,黄瓜贮藏适温为 10低于 10出现冷害,相对湿度应达 90%以上。 2、贮藏方法。 黄瓜可用气调贮藏,方法与番茄基本相同,适宜的气体组成是氧气与二氧化碳均为 2%有些实验发现黄瓜经气调贮藏后,维管束变褐,瓜内也呈淡黄色并有苦味。 这种情况可能与品种有关,或是气体组成不当所致。 北京宣武区菜站提出黄瓜气调贮藏各项指标如下:(1)温度 10(2)气体组成氧气与二氧化碳均为
2、迟栽培苗期应在苗床上搭小拱棚。 早春茬栽培,要在拱棚覆膜后加盖草帘保温。 苗期少浇水并配合浇水喷施适量的叶面肥,定植前 1 星期要低温炼苗。 定植定植前精细整地,每 115 公顷(1 亩)施腐熟的有机肥 4000 千克以上,复合肥 5080 千克,深翻土地,闷棚消毒。 做小高畦,畦宽 1,种两行。 植株有 24 片真叶时定植,苗龄 2530 天,定植密度为每 115 公顷35003700 株
2、中旬7 月上旬。 多采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 由于夏季高温瓜苗较弱,可适当密植,亩栽50005500 株。 四、田间管理。 见真叶时开始间苗、补苗。 34 片真叶定苗。 苗后浅中耕,促发根防徒长。 结瓜前要中耕多次,重点在于除草。 播种结束后,修整排水沟系以防涝渍。 浇水要看天、看地灵活掌握。 苗期可施少许化肥促长,结瓜后,每1015 天追肥 1 次,每次亩施氮、磷、钾复合肥 1015 公斤
2、菌都是初级传染源,风雨和灌溉流水为该病传播媒介。 病菌通过气孔、水孔和伤回侵入,种子带菌可直接感染子叶。 土壤水分多,茎部经常接触水,田间相对湿度大,都容易引起发病。 瓜类重茬地,种植过密,偏施氮肥过多,田间通风透气不良,或肥料不足,长势衰弱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黄瓜蔓枯病最好不要瓜类连作,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晒透,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合理密植。 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用 例的宝宁拌种。
2、播入 8 厘米8 厘米的营养钵中。 为了促进发芽,要适度洒水,温度保持 28左右。 注意南瓜水分不要过多,否则发芽不良。 3、发芽后的管理。 发芽后缓慢地降温,增加光照,加强通风,防止徒长。 高温天遇强烈的光照和因放风遇到干燥的外界空气,容易使子叶受伤,要在拱棚上适度覆盖草苫,使苗子顺利见光绿化。 4、嫁接(靠接)在晴天进行,避开阴雨天和低温天。 黄瓜的真叶有 至 1 元硬币大小时为宜。
2、到 2833,超过35时放风,中午、下午温度降到 2025,相对湿度 65%70%,傍晚再放风3 小时,然后闭棚,使温度降到 112。 浇水要求在晴天上午进行,早上浇水,浇完后立即闭棚,温度上升到 3540后放风,再闭棚一次,提温放风。 熏烟防治用 40%百菌清烟剂熏烟,傍晚密闭大棚后,把药分成 45 份,每份50 克,均匀分布在棚内,用暗火点燃,着烟后闭门窗,次日早晨通风,隔七天熏一次
2、室保暖和增温工作,寒流来时注意保温,并注意不要浇水,以免降低土壤温度。 三是少施速效性化肥,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并进行根外追肥,根外追肥可喷施高效利植素、复合磷酸二氢钾、喷施宝等叶面肥。 四是雪后天晴时棚室应揭草苫,边揭边盖,并叶面喷洒 20左右的温水,及时摘除老叶,降低蒸腾作用。 至秧苗恢复正常生长后,白天可全部拉起草苫,即使是阴天也要尽可能拉起草苫,让秧苗多见散射光
2、12 厘米的高垄,两垄底部间距 30 厘米、上部间距 50 厘米。 在垄上按行株距5027米带土坨栽植两行苗,垄中央留一条浇水沟。 栽后用幅宽 口放苗,从膜下浇足定植水。 这样既利于提高地温和保证适宜的水分供应,又可降低湿度,抑制病害的发生。 五、科学追肥,合理浇水肥料不仅能供给植株充足的营养,还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1定植时可使用丰收一号进行灌根,可促进缓苗,促进生成新根
2、瓜,植株养分消耗多,必须加强肥水管理。 当大部分植株根瓜长到 10米时,进行第一次浇水追肥。 过早易造成茎叶徒长,影响结瓜;过晚可能使茎叶生长受到抑制,发生坠秧。 此时如果植株长势旺,结瓜正常且不缺水时,可推迟到根瓜采收前进行。 反之,则应提早浇水。 从采收初期至结瓜盛期一般 10一次水,2 月份以前,温度偏低,切忌放大风,浇明水,应采用膜下沟灌或滴灌,以提高地温,降低空气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