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
2、可防治。 植株缺钾而氮肥供应过量,也会出现大肚瓜。 可施入硝酸钾、草木灰等,也可用 磷酸二氢钾药液叶面喷施进行防治。 黄瓜生长前期缺水,而后期大量供水,也会产生大肚瓜。 防治:整个生长期要均衡供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避免过度干旱或大水漫灌。 黄瓜雌花授粉不完全,易发育成蜂腰瓜。 在花期创造良好的开花授粉条件即可防治。 黄瓜授粉后,植株中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干物质积累少,养分分配不足
2、大,根瓜采收后,每次浇水都需冲人发酵的粪稀水,以减少尿素的施用量,提高黄瓜的品质。 浇水后及时放风排湿,若温室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温度管理一般温室内白天温度控制在 28以内,夜温不低于 12。 三、虫害较少,进入结瓜盛期后,植株抗病力减弱,在 5 月下旬高温高湿时若管理不当,会有霜霉病发生。 津优 32 号具有三抗特性(即抗霜霉、白粉及枯萎病),在栽培过程中,霜霉病偶有发生
2、带菌都是初级传染源,风雨和灌溉流水为该病传播媒介。 病菌通过气孔、水孔和伤回侵入,种子带菌可直接感染子叶。 土壤水分多,茎部经常接触水,田间相对湿度大,都容易引起发病。 瓜类重茬地,种植过密,偏施氮肥过多,田间通风透气不良,或肥料不足,长势衰弱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黄瓜蔓枯病最好不要瓜类连作,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晒透,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合理密植。 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用 例的宝宁拌种。
2、蒸发,可降低棚内空气湿度;二是形成上干下湿的土壤环境,促根深扎;三是可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含氧量,有利于根系的呼吸和生长;四是可以破板结,合裂缝,既可控制地下水蒸腾带走热量,又可保墒保温防寒保苗。 总的来说,通过多次中耕,可以提高地温,加强土壤透气,保持土壤水分,改善根系的生长环境,促根迅速发育,防止寒根、沤根现象发生,达到根深秧壮、花芽大量分化、根瓜坐稳的目的。 4、降低夜间温度
2、。 二是在病害发生后可以喷施施佳乐、扑海因、向农二号等药剂进行防治,用药时注意合理轮换使用,以减小病菌对药剂的抗性,提高防治效果。 三是使用烟剂熏棚,可以使用速克灵、菌核净熏棚,注意使用剂量,及时放风,防止药害产生。 二、菌核病。 菌核病从瓜头顶部侵入,初呈水浸状,并迅速软腐,同时产生颗粒状胶状物,这种花后蒂部流胶是菌核病特有的症状,在后期形成大量白色菌丝或形成菌核。 近期
2、,导致沤根,从而出现花打顶;或因夜温低于 10,会导致叶面凹凸不平或皱缩,植株矮小而出现营养障碍型花打顶。 少量瓜苗或植株在田间作业时,如中耕、锄划、浇水时,根系受到机械伤害,而又长期未能恢复,就会造成植株吸收养分受抑,出现花打顶现象。 次施肥多(尤其是过磷酸钙)或喷洒农药过量也会对黄瓜产生较重的药害。 料供应不足时也容易引发黄瓜花打顶。 三、果棚室保温性能不好,或白天长期低温
2、,立即栽人营养钵内。 栽苗时注意把两株苗的根分开,以方便日后黄瓜的断根,嫁接口距离地面应有 2厘米左右的距离,并及时用喷壶洒水。 在嫁接过程中,一次取苗不要太多,大苗的根部最好用湿毛巾包好。 靠接法比较费工,但容易成活,特别是在不加温的条件下育苗。 2插接法插接的适宜时期是在接穗播种后 7天左右。 此时砧木的第一片真叶有手指肚大小,接穗的子叶刚展开。 先将砧木的生长点及真叶用刀片切去
2、现烧根还应及时浇水。 防沤根:床土水分在 90以上,温度低于 10时,黄瓜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水能力大大减弱,常出现沤根。 沤根的幼苗叶片萎蔫,根部发黄腐烂。 防治措施是在晴天揭开覆盖物,向床面均匀撒施一层细干土或草木灰,并随即盖严,这样既可降低床土湿度,又有增温作用。 防病害:黄瓜幼苗期的主要病害是猝倒病,病菌繁殖适宜的土壤温度为 15左右,苗床内高湿低温时易发病。
2、,萎蔫不能恢复至枯死。 (2)病原及发生规律根结线虫病是由根结线虫侵入根中引起的。 根结线虫分雌雄 2 种,形体各不相同。 幼虫细长蠕虫状,雄虫白色,尾端稍圆,细长,长约1动范围大。 雌虫在 3 龄后身体逐渐肥大,由豆荚状变成梨形,在根内一般固定不动。 根结线虫常以 2 龄幼虫和老龄幼虫排出的卵囊团或散落的根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 13 年。 卵囊孵化出的幼龄虫非常活跃,在地温
2、毫升、蔗糖 400来配制糖醋液。 将黄瓜放在糖醋香液中浸泡 15 天,即成酸甜适度的糖醋黄瓜。 2、酸黄瓜。 上述糖醋香液中不加糖浸泡黄瓜,制成醋酸黄瓜。 利用泡菜坛子泡制的乳酸黄瓜,也称为酸黄瓜。 3、酱黄瓜。 首先腌坯。 黄瓜含水量高,腌制时要多次加盐,多次换缸。 初腌时,100 公斤黄瓜用盐 15斤、碱面 80 克以保绿,每天倒缸一次,2后,换空缸,加盐 20斤复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