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
2、星病、霜霉病和枯萎病。 品质分析:品质脆嫩,味微甜无苦味。 量 克/100 克,还原糖 磷 320 毫克/公斤,钾 克/公斤,铁 克/公斤。 三、栽培技术要点北京地区春大棚种植,2 月中下旬催芽、播种育苗。 苗龄视育苗条件而异,一般约为 22,不宜过长,定植缓苗后可轻度蹲苗,若土质疏松,则无需蹲苗。 大小行,株距 25米,大行行距 90米,小行行距 40 厘米。 密度3500 株左右。
2、后瓜条发育快。 而“回头瓜”因是侧枝瓜,一般子房较短,显得瘦小,瓜条粗短。 如果子房大小差异不大,就需要再观察瓜纽基部有无小叶片,有小叶片的为“回头瓜”,无小叶片的为主蔓瓜。 (四)看着生节位。 “回头瓜”着生节位有两种情况:一是着生在雄花节位上。 本节位雄花簇生,有 10 朵以上,“回头瓜”着生在中间,雄花大量开放后,“回头瓜”才开始迅速发育;二是着生在雌花节位上。 二
2、一定要进行消毒。 生产上常用苗菌敌拌土,每立方米用量 50防治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 黄瓜根系再生能力弱,应采用塑料钵育苗,将准备好的营养土在温暖处堆放 7后装钵,米,预先摆好营养钵,覆盖 1地膜以提高地温,如果地温过低可采用电热线加温。 浸种催芽将挑好的饱满黄瓜种子放在 55温水中温烫浸种搅拌至水温 30左右时,浸泡6时,这时种子吸足水分,然后捞出种子沥干水分,用湿布包好置于
2、抗病抗逆性强,适合华南地区气候生长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品比及区试结果表明,粤秀号生长势强,抗病抗逆性强,抗疫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炭疽病,中抗白粉病和霜霉病。 特征特性粤秀号植株生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结瓜早,连续结果性强,瓜为华北刺瓜类型,长棒状,瓜条顺直、匀称,瓜长厘米左右,横径?厘米,肉厚?厘米,单瓜重克,皮色深绿有光泽,黄色条纹不明显,刺白色、中密,瓜肉色浅绿,口感脆,味微甜
2、为宜。 二、品种越冬茬黄瓜目前多用嫁接苗,其中接穗品种要求严格,要在低温和弱光下能正常结瓜;同时还要耐高温和高湿,在高温和高湿条件下结瓜能力强,结回头瓜多;另外,还要抗病性好,对温室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为密刺类,包括长春密刺、新泰密刺、山东密刺,我所培育的冀杂一、二号,北京 102、津绿 3 号等。 三、播期越冬茬黄瓜一般苗龄为 35 天左右,定植后约 35 天开始采收
2、发挥它的作用。 嫁接苗在定植前覆盖地膜,或定植后随即覆盖地膜的,由于受到覆盖地膜的作用,根系一般不能深扎,大量的根系存在于地表,严冬到来时受低温伤害。 三、长期栽培的形式,短期栽培的做法,给生产带来诸多不便。 越冬一大茬栽培属于长期栽培,长期栽培就必须走发挥个体增产潜力的路子。 但是,在当前的越冬一大茬黄瓜栽培中,株行距和种植密度都是采用了露地早熟栽培的做法,不仅难发挥个体的增产潜力。
2、使根系得到一定恢复,以延长结瓜期。 通风越冬茬黄瓜定植后的一段时间里要封闭温室,保证湿度,提高温度,促进缓苗;缓苗后要根据调整温度和交换气体的需要进行通风。 随着天气变冷,通风量要逐渐变小。 冬季为排除室内湿气、有害气体及调整温度,也需要进行通风。 但冬季外界气温低,冷风直吹到植株上或通风量过大时,都容易使黄瓜受到冷害甚至冻害。 所以,冬季通风一般只开启上通风口,通风过程中要经常测定室内温度
2、发挥它的作用。 嫁接苗在定植前覆盖地膜,或定植后随即覆盖地膜的,由于受到覆盖地膜的作用,根系一般不能深扎,大量的根系存在于地表,严冬到来时受低温伤害。 三、长期栽培的形式,短期栽培的做法,给生产带来诸多不便。 越冬一大茬栽培属于长期栽培,长期栽培就必须走发挥个体增产潜力的路子。 但是,在当前的越冬一大茬黄瓜栽培中,株行距和种植密度都是采用了露地早熟栽培的做法,不仅难发挥个体的增产潜力。
1、瓜,原产印度及东南亚热带地区,供食用的是脆嫩果实,含水量很高,采收后在常温下存放几天就开始衰老,表皮由绿色逐渐变成黄色,瓜的头部因种子继续发育而逐渐膨大,尾部组织萎缩变糠,瓜形变成棒槌状,果肉绵软,酸度增高,食用品质显著下降。 黄瓜质地脆嫩,易受机械损伤,瓜刺(刺瓜类型)易碰脱,形成伤口流出汁液,从而感染病菌引起腐烂。 )采收:贮藏用的黄瓜最好是采收植株中部生长的瓜,俗称“腰瓜”
2、汤浸种,用草炭做基质,营养钵育苗,萌动后在境下,冷冻低温处理 24时,然后将温度调节在 25保持较强的光照,苗龄 25,三叶一心时,达到子叶肥大、叶片深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标准。 施肥整地:每亩施用腐熟细碎有机肥 3000 公斤以上,或活性有机肥 400 公斤,耕深 25 厘米,翻耘 2,使肥料与土壤混匀,打碎坷垃达到疏松、平整的要求,做成高出地面 20米的阳畦,铺地膜,尽量安装滴灌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