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
2、寨子村的几个土样,进行了化验,发现土壤大量元素含量大大超标。 二、栽培管理不当引起死秧。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阴雾天以前浇了大水,由于阴雾天光合作用很弱,致使根系长期处于低温高湿状态下使根缺氧窒息,根系活力下降吸收能力减弱;二是久阴乍晴后回苫不及时,引起闪苗,导致瓜秧萎蔫死亡。 三、病害引起死秧。 由于病原菌侵染导致蔓枯病、枯萎病发生,瓜蔓溃烂后导致萎蔫死秧
2、3 毫米的主脉处穿进,并通过生长点下方 2 毫米串向另一个子叶下方 3 毫米处,让竹签刚刚串透。 串时要注意串破表皮。 尔后用刮脸刀片在黄瓜苗子下方 米处没有子叶的一面向下削 3040 度即把下胚轴削断,削面长 米。 此时拔出竹签刀把削完的黄瓜苗削面朝下,从竹签刀串过的孔隙插入摇动接穗即成。 三、后期压蔓法:即当黄瓜长出 20时,摘除发黄老叶,并把蔓放开。 在垄沟内开一小沟
2、死。 镁结瓜盛期(长至 16 片真叶以后),叶脉间产生褐色小斑点,下部叶片叶脉间失绿、黄化,严重时病叶黄枯;生育后期叶缘上卷,叶片呈黄白色,直至枯死。 2 防治对策在施足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的基础上,根据黄瓜对氮、磷、钾、钙、镁五大营养元素的需求,配方施用化学肥料;当发现黄瓜植株缺素时要及时对症补给。 氮结合浇水冲施硝态氮或尿素,也可叶面喷施 素液。 磷结合浇水冲施磷酸二铵或叶面喷施
2、,造成病菌的侵染。 4、嫁接操作不当。 插接的黄瓜在竹签插入黄瓜幼茎时角度小,嫁接黄瓜的不定根穿过南瓜髓腔与土壤接触。 以上四种原因的共同特点是黄瓜的不定根与土壤或灌溉水接触,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条件,导致发病。 二、防治措施1、砧木南瓜适当育成“高脚苗”。 南瓜的上胚轴在 6右,在南瓜播后将出土时,温度适当提高,一般掌握在白天 25,夜间不低于 15,12 天后适当降温。 2、严格嫁接技术操作
2、返苗水;三是进入结瓜盛期,结合追肥,以水带肥,每 10 天左右浇施一次,严防一次施肥过量灼伤瓜苗;四是宜在晴天中午浇水,忌早晨及傍晚浇水;五是阴雨天不宜全棚内灌水;六是只能细水浸润,不能大水漫灌。 二、科学控制棚温。 定植初期一般不通风,白天棚内保持 2530,夜间保持在 1215,不低于 10。 随着瓜苗的不断增长,要及时调气控温。 一可预防病害发生;二可避免植株老化;三可补充一氧化碳
2、增施 1 遍二氧化碳气肥,可明显防止植株早衰、提高抗逆性、延长结果期。 到中后期,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也应增加,但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以防地温下降过多,般保持浇水后地温不低于15为宜。 温度调节:3 月以后,外界气温逐渐升高,此期要充分利用揭盖草帘和开闭通风口来调节棚内温度,使棚温白天保持在 26早晨拉帘前保持在 12以利于黄瓜正常生长。 整枝落蔓:通过整枝落蔓,使植株高度保持在13 米左右
2、00500 倍硼砂水剂。 在整个生育期,喷23 次 400500 倍硫酸亚铁和 400500 倍硫酸锌,采取旺季喷葡萄糖增产显著,后期喷全元素性的叶面肥,以防植株早衰。 整枝打杈:及时打掉植株下部的黄叶,老叶及病叶,当植株生长到大棚顶部时,打掉茎蔓底部老叶,保持 16 片功能叶,将黄瓜的茎落下,盘在地面上,使黄瓜仍有生长空间。 到 4 月底一般不再落蔓,而进行摘心促进回头瓜的生长。
2、着生节位。 回头瓜着生节位有两种情况,一是着生在雄花节上,本节位雄花簇生,有 10 朵以上,回头瓜着生在中间,雄花大量开放后回头瓜才开始迅速发育;二是着生在雌花节上。 如果子房大小相近,通常均为主蔓瓜;如果大小差异较大,就需要再观察较小瓜纽基部有无小叶片,有小叶片的为回头瓜,无小叶片的为主蔓瓜。 2、如何促生回头瓜在黄瓜进入结果期后,应及时补充肥水,保持植株健壮生长。 在主蔓瓜生长期间
2、,后从淡褐色变为灰白色病斑,形成溃疡和裂口,湿度大时,分泌出白色菌脓,后期腐烂脱落,有臭味。 二、发病规律为假单胞杆菌侵染所致,在种子内和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通过雨水或浇水飞溅到茎叶上初侵染,借雨水、灌溉水、昆虫、农具或人为接触等再侵染。 发病适温 1226,相对湿度 75%以上。 保护地温度较高,湿度大,结露时间长,易流行。 植株长势差,有机肥缺乏,偏施氮肥,植株徒长
2、落蔓、绕茎,将功能叶保持在日光温室的最佳空间位置,以利光合作用,落蔓时要小心,不要拆断茎蔓,落蔓前先要将下部老叶摘除于净。 (五)病虫害防治黄瓜设施栽培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等。 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育苗阶段,除了做好种子和床土消毒以外,发病初期可用普力克 800 倍液进行防治。 其他病害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注意控制温室和大棚的温、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