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
.主要职责 ① 制定我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方针、政策; ② 审核批准我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年度计划; ③ 审定环境管理体系和培训机构的认可条件与程序,及审核员注册条件和程序; ④ 审议认可证书与认可标志管理办法; ⑤ 审批我国管理体系认证对外合作的重大事宜; ⑥ 遵循国际惯例,并根据我国的环境管理和认证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实践,指导认证机构认可和认证人员注册的各项工作; ⑦ 监督
粉 尘 排 放 噪 声 排 放 尾 气 排 放 汽 油 消 耗 (能控制的) (可望施加影响的) (可望施加影响的) 32 理解要点 : 确定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的环境因素;在建立目标和指标 时考虑环境因素;及时更新有关信息。 : • 从组织的 活动 、 产品 或 服务 中识别环境因素; • 识别环境因素应包括可控制和希望施加影响的,体现生命周期思想; • 识别时应注意三种时态
将来修订时可能会增添这方面的内容。 A5. 2 违章、纠正和预防措施 组织在制定与维护用于调查与纠正违章的程序时,应使之包含下列基本内容: a.确定引起违章的原因; b.确定并实 行必要的纠正措施; c.实施或修改必要的控制措施,以防再度违章; d.如纠正措施导致对书面程序的更改,并予以记录。 根据情况的不同,纠正错误有时可能无需正式计划,并能迅速完成;有时也可能是一项复杂、长期的活动。
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预防污染的承诺: 4. 3. 4 环境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组织的 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8 信息交流 •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 因素和 EMS的交流 • 内部信息交流 -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 • 外部信息交流 -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接收和答复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15 • 组织应考虑对涉及重大环境因素的外部联络的处理, 并记录其决定 • 组织内员工应充分了解组织环境状况的改进情况 • 明确环境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渠道 •
al objective 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environmental policy 组织对其全部环境绩效的意图与原则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 environmental
应当认识到其部下的个人环境会影响其工作。 个人或财务上的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导致行为或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多次旷工;压力或忧郁的表现可能导致欺诈、盗窃、错误或其它安全问题。 对这类信息的处理要 依据单位作在地区的适当法律程序加以解决。 保密协议 保密协议的目的是对信息的保密性加以说明。 雇员在受雇时,应和单位签署保密协议,此协议为员工守则的一部分。
系統。 ISO14001: 1996環境管理體系 四、實施與運行 、運行控制 組織應根據其方針、目標和指標,確定與所標識的重要環境因素有關的運行與活動。 應對這些活動,包括維護工作,給以妥善策划,使它們在程序規定的條件下進行。 ISO14001: 1996環境管理體系 四、實施與運行 應急准備與反應 組織應制定并維護程序,以確定潛在的事故或緊急情況,對其做出反應,以及預防或減少可能伴隨的環境影響
有效建立、实施 和更新所需的文件。 文件控制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 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 的 要求进行控制。 这种控制应确保所有提出的更改在实施前加以评审,以确定其对食品安全的作用以及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影响。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 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常常可能是复杂的,形成了相互依赖的 过程网络。 如 图 所 示 过程 A 过程 B 过程 C 输入给 过程 A 过程 A 的输出 输入给 过程 B 过程 B 的输出 输入给 过程 C 过程 C 的输出 222 Output B Input A Output C Ouput D Input C Output A Input D Ouput E PROCESS A PROCESS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