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5、,孰视之。 ()(8)或师焉,或不焉。 ()(9)北乡自刭。 ()(10)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答案:(1) “父”通“甫”(2) “采”通“彩”(3) “衡”通“横”(4)“莫 ”通 “暮”(5) “距”通“拒”“内”通“纳”(6)“生 ”通 “性”(7) “孰”通“熟”(8) “不”通“否”(9)“乡 ”通 “向”(10) “取”通“娶”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
5、分异形,如“无畏无味无谓” ,全部异形如“立意利益”C汉语的同音词很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语音偶合,即读音碰巧一样;历史音变,即读音原来不同,后来才变得相同;词义分化,即一个词的几个意义后来失去联系了D同音词在表达上的作用是积极的,使用它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可以构成修辞上的双关,用来表达一定的感情色彩4下列各项中的歇后语
4、也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字的具体意义D汉字的部首在不同汉字中的位置非常灵活2下列关于“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偏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 “金、木、水、火、土”五行偏旁能够和其他部件构成数量众多的汉字B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做偏旁的汉字的意义大多数与五行有关C古人认为五行相生相克,产生缤纷世界,于是在为那些“五行相生”所产之物造字的时候,也多采用它所属的五行做偏旁。 这就是“金
4、滥用C年轻精心滥用 D年青精心乱用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1)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的人们普遍存在缺少_的问题,以致于邻里之间都出现了老死不相往来妁现象。 (2)作为当今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其掠夺世界资源和充当世界警察的野心是没有_的。 (3)在“四人帮”横行的时代, ,他们经常肆意_毛主席的指示精神,让很多不明事理的青年学生跟着他们干。
3、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素材积累一次成功就够了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 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 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 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 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
,白居易叫停,再拿图来对照,所有演奏者的姿态及指法都跟图 上 — 样。 可见他在本诗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是完全可信的。 2.“同是天涯沦落人” 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同”在何处。 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 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 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
2、发的社会事件的传播而派生的焦点词语,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和批判性意味,反映的是这个社会“杯具”何其多,有人因此而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公众化、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 从这个意义上讲
2、多学者感到困惑: 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 ”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
3、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69 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2、”二号飞船为全系统 的正样飞船,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真正载人时基本一样。 树立竖立树立竖立配制解析 “震动”指颤动,物体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 也指( 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 “振动” 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1) 句应填“震动”。 “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 “竖立” 指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