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做好了课后辅导工作。 晚自习总在教室认真辅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易误解和混淆的地方,分析原因,及时给以解决。 重视了基本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坚持了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方法。 重视了化学实验教学,努力做好演示实
8H+ = 2Fe3+ + Fe2+ + 4H2O 制备氢氧化铁: FeCl3 + 3NaOH = Fe(OH)3 ↓+ 3NaCl Fe3+ + 3OH= Fe(OH)3 ↓ 制备氢氧化亚铁: FeCl2 + 2NaOH = Fe(OH)2 ↓+ 2NaCl Fe2+ + 2OH= Fe(OH)2 ↓ 氢氧化亚铁氧化: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H2O 与 Ca(OH)2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CO32+Ca2+= Ca CO3↓ Ca2+ +HCO3+OH = Ca CO3 ↓ +H2O Fe (还原性) Fe 2+ 既有氧化性 又有还原性 Fe 3+ (氧化性) △ △ 碳酸 加热、加碱 C CO2 CO 放电 高温 高压 催化剂 放电 与 CaCl2反应 Na2CO3产生白色沉淀 NaHCO3无明显现象 CO32+Ca2+= Ca
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 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 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 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 4Fe( OH)
2HCl+ O2 ↑ 1 体积的水溶解 2 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 其中次氯酸 HClO 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 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 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 2NaOH=NaCl+ NaClO+ H2O ,其有效成分 NaClO 比 HClO 稳定多 ,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 (有效氯 35%
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 2)胶粒带同性电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胶体凝聚的方法: ( 1) 加入电解质 :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 使 胶粒 间的排斥 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 10- 7m,从而沉降。 能力:离子电荷数,离子半径 阳离子使带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 Al3+> Fe3+>
强电解质。 而易溶于水的 CH3COOH、 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 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 强电解质包括:强酸 (如 HCl、 HN0 H2S04)、强碱 (如 NaOH、 KOH、 Ba(OH)2)和大多数盐 (如
小球。 说明钠的熔点低,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 “游 ”:小球 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说明有气体生成。 d.“响 ”:有嘶嘶的响声。 说明有气体产生且剧烈。 e. “红 ”:反应后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说明反应生成了碱。 ( 3)钠用于钛、锆、铌、钽等金属氯化物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例如: TiCl4+4Na 700~ 800℃ Ti+4NaCl ( 4) 钠 与盐反应 : 先与水反应,生成的
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 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 燃料电池 :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 H CH4 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 KOH 等)。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化学反应的速率 (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 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 或 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均取正值)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