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苏教版专题知识点完全总结内容摘要:

小球。 说明钠的熔点低,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 “游 ”:小球 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说明有气体生成。 d.“响 ”:有嘶嘶的响声。 说明有气体产生且剧烈。 e. “红 ”:反应后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说明反应生成了碱。 ( 3)钠用于钛、锆、铌、钽等金属氯化物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例如: TiCl4+4Na 700~ 800℃ Ti+4NaCl ( 4) 钠 与盐反应 : 先与水反应,生成的 NaOH 再与盐反应。 ( 5) 钠的保存 :实验室中通常把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目的是防止 Na 与空气中的 O2 和水蒸气发生反应。 氧化钠及过氧化钠的性质: 15 ( 1) Na2O:白色固体,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与酸反应生成钠盐和水: Na2O +H2O ==2NaOH Na2O+ 2HCl=2NaCl + H2O ( 2) Na2O2:淡黄色固体,强氧化剂, 有漂白作用,如 Na2O2 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后有褪色。 Na2O2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Na2O2 +2H2O == 4 NaOH + O2↑ 备注 :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只有碱,所以 Na2O2 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Na2O2 可 用作潜水员的供氧剂: 2Na2O2+ 2CO2==2 Na2CO3 + O2 Na2CO3 和 NaHCO3 比较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名称及化学式 碳酸钠 (Na2CO3) 碳酸氢钠 (NaHCO3 俗 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 可溶于水 与盐酸反应 Na2CO3+ 2HCl === 2NaCl+ H2O+ CO2↑ NaHCO3+ HCl === NaCl+ H2O+ CO2↑ 热稳定性 受热难分解 2NaHCO3 Na2CO3+ H2O+ CO2↑ 碱性 碱性(相同浓度时。 碳酸钠水溶液的 pH 比碳酸氢钠的大) 碱性 与 NaOH 不反应 NaHCO3+ NaOH=== Na2CO3+ H2O 与 Ca(OH)2 Na2CO3 + Ca(OH)2=== CaCO3↓+2NaOH NaHCO3 + Ca(OH)2===CaCO3↓ + NaOH +H2O 或 2NaHCO3+ Ca(OH)2= CaCO3↓+ Na2CO3+ 2H2O 相互转变 备注: ( 1)等物质的量时 Na2CO3耗酸量大于 NaHCO3。 ( 2) Na2CO3 能与 CaCl BaCl2 等盐发生反应产生沉淀,而 NaHCO3 与这些盐不反应,因此可以用 CaCl BaCl2 等盐溶液来鉴别 Na2CO3 和 NaHCO3 Na2CO3+ CaCl2=== CaCO3↓+ 2NaCl Na2CO3+ BaCl2=== BaCO3↓+ 2NaCl ( 3) 分别将二者配成溶液,分别“逐滴”滴加稀盐酸,马上产生气泡的是碳酸氢钠;一段时间后才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钠。 因为: 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16 ( 4)加热,碳酸氢钠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NaHCO3 Na2CO3+H2O+ CO2↑ 侯氏 制碱法: 总反应方程式: NaCl + CO2 +NH3+H2O=NaHCO3↓+NH4Cl 2NaHCO3=加热 =Na2CO3+H2O+CO2↑( CO2循环使用) (在反应中 NaHCO3沉淀,所以这里有沉淀符号,这也正是这个方法的便捷之处) 在生产中先 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浸提析出,滤液中加入氯化钠细末和通氨气析出氯化铵晶体为副产品。 氯化铵晶体析出后的母液进行循环。 四、 镁的提取及应用 镁的提取 : 贝壳 海水 母液 煅烧 主要化学反应: 煅 烧C a C O3 = = = C a O + C O2↑ C a O + H2O = = = C a ( O H )2( 石 灰 乳 ) Ca(OH)2 + MgCl2 ===Mg (OH)2↓+ CaCl2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H C l气 氛 M g C l2 6 H2O = = = = = = M g C l2 + 6 H2O加 热 通 电 M g C l 2 ( 熔 融 ) = = = M g + C l 2 ↑ 镁的性质: ( 1) 物理性质 : 镁是银白色金属,有金属光泽,密度较小,硬度较 小 ,质地柔软,熔点较低,是热和电的良导 体。 ( 2) 化学性质 : 镁是较活 泼金属 ① 与非金属反应 : 2Mg + O2 == 2MgO, Mg + Cl2 == MgCl2, 3Mg + 3N2 == Mg3N2 等。 ② 与沸水反应 : Mg + 2H2O(沸水 )== Mg(OH)2 + H2 ↑. ③ 与酸反应 :与非强氧化性酸反应:是酸中的 H+与 Mg 反应,有 H2 放出。 Mg + H2SO4 === MgSO4 + H2↑ 与强氧化性酸反应:如浓 H2SO HNO3,反应比较复杂,但是没有 H2 放出。 ④ 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 CuSO4 溶液、 FeCl2 溶液、 FeCl3 溶液等。 Mg + 2FeCl3 == 2FeCl2 + MgCl2, Mg + FeCl2 == Fe + MgCl2. 镁的 用途 : 1)镁合金的密度较小 ,但硬度和强度都较大 ,因此被用于制造火箭 、 导弹和 17 飞机的部件 2)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因此常用来制造通信导弹和焰火。 3)氧化镁的熔点很高 ,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 氧化镁 MgO: 白色固体,熔点高( 2800℃ ) ,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耐火材料)。 是碱性氧化物。 MgO + H2O == Mg(OH)2, MgO + 2HCl == MgCl2 + H2O。 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专题 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一、铝及铝合金知识点: 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 1. 铝在地壳中的含量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AlFeCaN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1)工艺流程 (2)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 碱溶: Al2O3+2NaOH===2NaAlO2+ H2O; ② 酸化: NaAlO2+ CO2(过量 )+ 2H2O===Al(OH)3↓ + NaHCO3; ③ 灼烧: 2Al(OH)3=====△Al2O3+ 3H2O; ④ 电解: 2Al2O3=====通电4Al+ 3O2↑。 冰晶石是 起助熔剂作用 铝合金特点: 密度小 、 强度高 、 塑性好 、 制造工艺简单 、 成本低 、 抗腐蚀力强。 铝的 性质 : 18 ⑤ 与金属氧化物: 在一定条件下,铝能将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并放出大量的热,称为铝热反应。 2Al+ Fe2O3 =====△ 2Fe+ Al2O3, 铝热剂 :铝粉和 用某些金属氧化物 (如 V2O Cr2O MnO Fe2O3 等 )组成的混合物。 应用: 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难熔金属(如 V、 Cr、 Mn 等)。 ⑥ 在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也能使铁钝化。 利用这一性质,工业上常用铝制或铁制容器盛放或运输浓硫酸、浓硝酸。 二、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 氧化铝 (1) 物理性质:硬度 大 ,熔点 高 , 难溶 于水。 (2) 化学性质: 氧化铝既能与 酸 反应生成 盐和水,又能与 碱 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 两性 氧化物。 ① 与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2O3+6H+=2Al3++3H2O。 ② 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2O3+2OH— =2AlO2— +H2O。 2. 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颜色: 白色 ,溶解性: 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 ① 两性氢氧化物 Al(OH)3既可以与 酸 反应又可以与 碱 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 两性 氢氧化物,如 Al(OH)3与盐酸、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3 +3H+===Al3++3H2O;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Al(OH)3+ OH- ===AlO-2 + 2H2O ② 不稳定性 Al(OH)3受热易分解: 2Al(OH)3 Al2O3+ 3H2O。 (3)实验室制备 实验室常用 AlCl3 溶液和氨水反应制取 Al(O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 + 3NH3H 2O===Al(OH)3↓ + 3NH+4。 三 . 明矾的净水作用 (1) 复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阳离子 和一种 阴离子 组 成的盐。 如明矾,化学式为KAl(SO4)212H2O。 (2) 明矾的净水原理 19 ① 明矾溶于水后发生电离: KAl(SO4)2===K+ + Al3+ + 2SO2-4。 ② 生成 Al(OH)3 胶体: Al3+ + 3H2O Al(OH)3(胶体 ) + 3H+。 ③ Al(OH)3 胶体净水原理为: Al(OH)3 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使之沉降。 ( 3) 总结: 使用铝制品应注意的问题: ( 1) 不宜存放强酸性(浓硝酸和浓硫酸除 外)或碱性的物质。 ( 2)含 NaCl的物质不能用铝制品盛放,如咸菜等腌制食品。 因为 NaCl会破坏氧化膜结构,加速铝制品的腐蚀。 【重难点突破】 1. 铝三角 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① Al( OH) 3+3H+ = Al3+ +3H2O ② Al3++3OH- = Al( OH) 3↓ ③ Al( OH) 3+OH- =AlO2- +2H2O ④ AlO2- +H+ +H2O = Al( OH) 3↓ ⑤ Al3+ +4OH- = AlO2- +2H2O ⑥ AlO2- +4H+= Al3+ +2H2O 2. 铝的化合物的有关图像 ( 1) 向 AlCl3 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直至过量 有关反应 : Al3++3OH- =Al( OH) 3↓ Al( OH) 3+OH- =AlO2- +2H2O 现象 : 首先产生白色沉淀 , 然后沉淀逐渐消失 ( 2) 向 AlCl3 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溶液直至过量 有关反应 : Al3++3NH3H 2O =Al( OH) 3↓+3NH4+ 现象:首先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不消失 ( 3)向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 AlCl3 溶液直至过量有关反应: Al3++4OH- =AlO2- +2H2O Al3++3AlO2- +6H2O =4Al( OH) 3↓ 现象:首先不产生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沉淀不消失。 20 ( 4)向 AlCl3 溶液中逐滴加入 NaAlO2 溶液直至过量 有关反应: Al3++3AlO2- +6H2O =4Al( OH) 3↓ 现象:首先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不消失 ( 5)向 NaAlO2 溶液中逐滴加入 AlCl3 溶液直至过量 有关反应: Al3++3AlO2- +6H2O=4Al( OH) 3↓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不消失 ( 6)向 NaAlO2 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直至过量 有关反应: AlO2- +H++H2O=Al( OH) 3↓ Al( OH) 3+ 3H+=Al3++3H2O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消失 ( 7)向盐酸中逐滴加入 NaAlO2 溶液直至过量 有关反应: AlO2- + 4H+=Al3++2H2O Al3++3AlO2- +6H2O=4Al( OH) 3↓ 现象:首先溶液中无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不消失。 ( 8)向 NaA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CO2 有关反应: 2AlO2- +CO2+3H2O=2Al( OH) 3↓+CO32- CO32- +CO2+H2O=2HCO3-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继续通入 CO2,沉淀不消失 21 ( 9)向 MgCl AlCl3 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OH 直至过量 有关反应: H++OH- =H2O Mg2++2OH- =Mg( OH) 2↓ Al3++3OH- =Al( OH) 3↓ Al( OH) 3+OH- =AlO2- +2H2O 现象:开始时无沉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