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所得溶液一定是中性的 .( ) 三、计算: L1H2SO4溶液 200mL需溶质质量分数为 98% (ρ = /cm3)的浓 H2SO4多少毫升 ? CuCl2杂质,称取该样的 100mL溶液,然后向此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纯锌片完全反应后耗去 锌 .求 (1)样品纯度 .(2)原溶液中 Cl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 【素质优化训练】 一、选择题 KOH固体,经分析得知其含水 a%、 K2CO3b%
a克铁与足量硫化合生成 M, M与过 量的盐酸反应生成出气体 X;取 b克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生成 X和 Y恰好完全作用,则 a与 b的比值为 ( ) ∶ 2 ∶ 1 ∶ 2 ∶ 1 ,分别加入少量的 SO 3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总数一定增加的是 ( ) + + ,生成的二氧化硫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全部转化为硫酸,用2 0mL ,则原混合物中硫的百分含量约为( ) % % % % ,将氯气和 SO2
答案: C 返回 ( 1)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 : 比较 盐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时 , 首先盐的 电离是主要 的 ,水解是微弱的。 其次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 ,主要是第一步水解。 最后不能忘记水的电离 . ( 2) 电解质溶液中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 . 物料守恒 . 质子守恒 . 以 : 溶液中多量离子 : 微量离子 : Na+、 S2 OH 、 H+ 、 HS ① 由于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子的的半径比 (r+/r )是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重要因素 ,简称几何因素。 下面我们研究一下 CaF2的晶胞 CaF2型 (萤石) ( 1)立方晶系,面心立方晶胞。 ( 2)配位数 8: 4。 ( 3) Ca2+, F,离子键。 ( 4) Ca2+立方最密堆积, F填充在全部 四面体空隙中。 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 几何因素 : 晶体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比决定正负离子的配位数 电荷因素 :
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气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2)为制备干燥、纯净的 CO2气体,将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中应依次装入 ______。 A.饱和 Na2CO3溶液;无水 CaCl2固体 B.饱和 NaHCO3溶液;浓硫酸 C.浓硫酸;饱和 Na2CO3溶液 D.饱和 Na2CO3溶液;稀硫酸
= CO2 C + 2S = CS2 C+2CuO = 2Cu+CO2 C+2H2SO4(浓 = CO2 +2SO2 +2H2O 点燃 高温 2. 硅 常温 下可与 F2 、 HF 、 强碱反应 3. 硅的用途 变压器铁芯等 太阳能电池 : 三、 SiO2 的存在、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 与其它矿物共同构成了岩石 .天然的 二氧化硅也叫做 硅石 ,是一种坚硬难 熔的固体 .
CO2 + 2H2O + 2SO2 思考。 如何验证产物。 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现象 ?滴到皮肤上,如何处理。 ( 2)与金属 ① 常温:与铁、铝钝化 ② 加热:几乎与所有金属反应(金、铂除外) [实验 ] 在试管中放入一块铜片,加热。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品红溶液,然后加热品红溶液,把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倒在水中稀释。 现象 : 1)生成气体、品红溶液褪色,加热,红色复现 2) 试管中
; 苯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共 16 分) 22.( 6分)有 V、 W、 X、 Y、 Z 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 20;X、 Z 是金属元素; V和 Z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只有一个; W 和 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且 W 元素原子 L 层电子数是 K 层电子数的 3 倍; X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Y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1 ( 12分) (1) _____ ____; ______ ___。 (2) _____ ___; (3)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____ __。 (4) _____ ____; ______ ___。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5)
,使溶液的浓度不准确。 提问 将烧杯中的碳酸钠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此时溶质是否完全被转移到容量瓶中。 应如何处理。 还有残留在烧杯壁和玻璃棒上的碳酸钠未被转移。 因此要用蒸馏水洗涤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 23次。 配制 250mL 洗涤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次 , 每次洗涤液都要小心地转入容量瓶中 , 并轻轻摇匀。 配制 250mL 定容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