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
产生什么现象呢。 板书:(二)、自转的地理意义 产生昼夜更替 演示: 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在地球仪的球面上选取 2个点(北京、纽约),转动地球仪,当太阳照射北京是,纽约是白天还是夜 晚。 转动 180度,再看,哪个是白天。 哪个是夜晚。 连续转动,北京和纽约出现了什么情况。 (昼夜更替)也就是说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的自转) 在转动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见到日出。
三、 学习释疑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充分运用查找的资料 ﹙一﹚学习 交流 :臭氧层的作用 师:对氧气我们都很熟悉,人和动物都离不开它,你们知道吗。 氧气还有一位“哥哥”,那就是臭氧。 请听臭氧层的自述﹙播放课件﹚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臭氧层 —— 地球的保护伞 ﹙二﹚学习交流:臭 氧空洞的形成及危害 师:臭氧层默默地保护着我们人类,而我们人类却在无情的伤害着它。 请听臭氧层的哭诉和呐喊﹙播放课件﹚
在课文中,我会读得更好。 大家来表演,看谁演得好。 认真读课文后讨论: 一、地球爷爷真有 手 吗。 是什么样的 手 呢。 二、地球爷爷的 手 看得见吗。 他
—— 晨昏线判读 A A A —— 利用昼夜长短计算时间 (规律) 赤道上总是昼夜平分的,因此赤道上总是6点日出, 18点日落,也就是说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6点。 4点 并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和时间 正午 12点 并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和时间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23186。 26180。 N 0186。 23186。 26180。 S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次年
丈烟柱,弥漫了整个上空, 结果在一昼夜之间在海面上升起了一座苏尔特塞岛。 火山群 火山口 火山湖 1 地震使地形发生变化 1920年宁夏地震形成的湖泊 地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河流水不地下水(潜水)的相互补给 补给区 排泄区 潜水 承压水 埋藏 条件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 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 补给 ① 大气降水;②河湖水 潜水 特点 ① 具有自由水面;②埋藏浅,受气候影响大,易受污染 埋藏深,流量稳定,水质较好,不易受污染 利用中的问题 ① 漫灌使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②过量开采,形成地下水漏斗
转以及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结论 ① 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②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创设情境使学生真正理解,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和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时差的现象。 三、说教法 : 本课内容比较抽象,限于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
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地面 太阳高度角 43度 6分 太阳光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 此时 ,南回归线及其一南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 全球除赤道外 ,同一纬度地区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 ,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 ,形成了四季。 同一季节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 ,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亿的规律 ,形成了五带 . 总述 : 四季 的划分 我国
晨昏圈 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方向问题 航线方向的判断 ① 经线圈上 同一经线上:正南或正北 经度相对:过较近的极点 A B C D E 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方向问题 ② 赤道上 正东或正西 航线方向的判断 A B C 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方向问题 ③ 晨昏圈上 在晨线上 在昏线上 分别在晨线和昏线上 地图上的方向判断方法 航线方向的判断
长,至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相反. 夏至日,太阳直射于北回归线 从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 射点往南移动,北半球昼变 短夜变长,但昼长仍然大于 长,到秋分日,全球昼夜等 长,各为 12小时 秋分日,太阳直射于赤道 从秋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仍然往南移动,北半球昼继续变短,夜继续变长,昼长小于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