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
呢。 把你收集的有关知识向你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吧。 2 教师出示大气层的结构图,让学生观察 三提出问题。 2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 请各小组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教师出示大气层知识的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三 .认识大气层的作用 1
1、美丽的雪景导入新课雪 是怎样形成的。 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 在秋末、初冬时节,你见过吗。 它是怎样形成的。 霜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经常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 雪(固态)雨(液态)露珠(液态)雾(液态)霜(固态)霜雾凇(固态)冰雹 水珠凝固成冰珠气态固态 液态凝固熔化。 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可以直接相互转化呢。
1、2016/11/29 1水覆盖着地球约 70%的表面 ,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 就没有人类的文明社会。 2016/11/29 2气态固态 液 态凝固熔化 吸热放热疑问:固态和气态之间物态是否可以直接相互转化呢。 温故而知新2016/11/29 3樟脑球放在衣柜里一段时间后体积会变小,还能起到防虫的作用。 它的体积为什么会变小呢。 你对这个现象的猜想是什么。 2016/11/29
1、第五章第 1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天池的水可以变成水蒸气又形成雾。 南极的冰可以熔化成水。 雨雪冰霜露雾第 1节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水覆盖着地球约 70%的表面 ,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 就没有人类的文明社会 , 我们认识物态变化就是从水开始的。 早上经常可以看到荷叶上都有许多露珠,可到中午就不见了,它们去哪了呢。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
1、最新海量高中、飞出地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2) 、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学习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体会人类对宇宙探索中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感受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形成学无止境的意识。
1、茫宇宙 ,浩瀚星空 ,诱人猎奇 ,发人深思 !宇宙有多大呢 ?人们能不能飞出地球去 ?从古至今 ,人们一直在观察着 ,探索着 能说一下你所了解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吗。 中国古人观察天象古人的宇宙图景英国古代用于观察天象的巨石阵古人的宇宙图景印度、埃及古人描绘的宇宙图景古人的宇宙图景托勒密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结构学说,简称 “ 地心说 ”。 地心说托勒 密 认为
同学们刚才谈了自己的收获。 老师相信,只要再认真读,你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老师看看谁又有了新收获(鼓励学生再次朗读) 评评选选: 谁是小小朗诵家 A、教师指名并与学生一块儿朗读全文。 B、其他学生充当 小小评价官 及时为读课文的同学做好评价。 C、在师生的互动评价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D、最后评选出朗诵家。 (奖励智慧花) 分角色朗读 教师扮演地球爷爷、学生分别扮演小猴、小兔、猴爸爸
人的正常体温 (口腔 ) —— 36℃ ~ 37℃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 15℃ ~ 2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冷冻库的温度 —— 约 — 20℃ 沸腾时的液态氧的温度 —— 约 — 183℃ 沸腾时的液态氢的温度 —— 约 — 253℃ (T)及其规定: ① 单位及其表示: 单位: 开尔文 简称: 开 符号: K ② 热力学温标的规定: : 是 温度的起点 ,大小为 —
什么。 借助实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心引力”。 a.请小朋友用磁铁来吸一吸铁皮的铅笔盒,看看有什么感觉。 像 这种吸引其他东西,能把其他东西拉过来的力量就是一种引力。 b.讲述“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C.在课文里,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四、读文记字 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检查学生自识生字的情况,并进行正音。 提醒易错字音:俩( li)
0度经线和 0度纬线分别叫 ( ) 甲乙两人约定环球航行,甲沿经线一直向北走,乙沿纬线一直向东走,他们能够环球航行成功的是 ( ) 3、下列纬线中最长的是 ( ) 20度 40度 30度 50度 •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旋转轴等特点 • 能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差等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 观察并操作地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