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
2、针虫(1)喷施药液。 用 氰菊酯乳油 2000 倍液(安全间隔期 2 天),或 20%氰戊菊酯乳油 20003000 倍液(安全间隔期 5 天),或 50%辛硫磷乳油 1000倍液,或 90%晶体敌百虫 1000 倍液,或 40毒死蜱乳油 1000 倍液,在防治适期内喷洒地面(后三者安全间隔期均为 7 天)。 (2)撒施毒土、毒沙。 用 50%辛硫磷乳油 斤加水适量,喷拌 125175
2、大量的病菌卵孢子。 【发病规律】病原菌的卵孢子在种子上或病叶残体中越冬。 来年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通过胚芽侵入生长点,并扩展蔓延至真叶及芽,形成系统侵染。 随后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孢子囊,由风雨、气流传播。 孢子囊萌发产生芽管后,从气孔侵入寄主,在细胞间隙蔓延,再形成孢囊梗和孢子囊,如此进行多次再侵染。 结荚后,病株内的菌丝通过茎和果柄的髓部侵入荚内,引起豆粒发病,并在豆粒上形成菌丝和卵孢子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云纹叶枯病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常见而严重的叶部病害。 该病分布很广,遍及茶区,被害株往往生长不良、新植不壮、芽头瘦弱、未老先衰,严重影响产量。 该病害的防治方法:育健壮茶株。 合理使用农药,避免产生药害;及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做好茶园排水或抗旱、抗寒工作,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的环境,促进茶树健壮,提高抗病力。 少病菌来源。 对重病茶园,冬春期应摘除病叶
1、由于发生病虫害比较多,栽培者义往往未能准确识别症状和病原,而盲目采用化学农药处理,导致菇体受害,栽培效益欠佳。 现将常见的浸染性病害的症状、病原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褐腐病受害的子实体停止生长,菌盖、菌柄腐烂、发臭。 病原菌为疣孢霉,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或接触病菇的手、工具等传播而引起发病。 防治措施:(一)搞好菇棚消毒。 (二)出菇期间用水要清洁,注意通风换气。
1、薪菇是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的一种珍稀菇品,但由于发生病虫害比较多,栽培者义往往未能准确识别症状和病原,而盲目采用化学农药处理,导致菇体受害,栽培效益欠佳。 现将常见的浸染性病害的症状、病原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褐腐病受害的子实体停止生长,菌盖、菌柄腐烂、发臭。 病原菌为疣孢霉,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或接触病菇的手、工具等传播而引起发病。 防治措施:(一)搞好菇棚消毒。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苗根结线虫病)分布及为害症状: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台湾、浙江、福建等温暖的产茶区。 此病是由一种很小的线虫引起,当线虫侵入茶根后,使根部形成肿瘤,形似黄豆、菜籽等,且大小不一,受害根系无须根,畸形,有时根系末端比前端粗,病株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植株矮小,生长衰弱,叶片发黄,干旱季节叶片易大量脱落而枯死。 发生时期及流行条件:根结线虫是喜高温干燥的好气性生物,1 年发生多代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紫纹羽病)分布及为害症状:分布于全国各产茶区,但在华北和华东发生较普遍。 此病主要发生于苗期及成株期,为害根部或根颈部,先是须根腐烂,呈褐色或黑褐色,然后蔓延到侧根,腐烂后呈紫褐色,病斑表面布满紫褐色丝状物,病根表面上有半球形的颗粒状茵核小茎基部加厘米硝常被紫红色的苗丝包围,质地柔软;易剥落,根部皮层也易剥落,严重时地上部分萎蔫,新梢发芽减少,病株枯死。 发生时期及流行条件
1、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除直接烹食外,还可加工成多种食品,供应市场,是群众喜爱的食品之一。 甘薯种植技术简单,历史悠久,粗生粗长,产量高,一年四季均可栽种。 近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培育出许多甘薯新品种,成为市场的畅销品,更成为农民喜种的作物之一。 但甘薯发生病害也比较严重,常常影响产量或导致严重减产。 现将甘薯几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下,供参考。 一、甘薯黑斑病甘薯黑斑病又称黑疤病
2、 倍液。 苹果轮纹病、炭疽病的防治苹果轮纹病一般在 5 月中旬开始侵染果实,而炭疽病要到 6 月上旬开始发病,两种病害可一起防治。 春季清扫枯枝落叶,刮除树上粗皮。 加强综合治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春季萌芽前打一遍铲除剂,生产中使用机福乐合剂效果良好。 机福乐合剂的配制方法是 100 倍机油乳剂+5080 倍福美胂+10001200 倍氧化乐果。 配制时可一块配制,如 50 千克水加上
2、定植时以 50%多菌灵浇根。 若大苗发病,可用 50%多菌灵 500750倍液喷雾,7 天 1 次,23 次即可见效。 (3)番茄早疫病。 叶片受害,形成近圆形中央呈现暗色同心轮纹,边缘黄绿色或黄色的晕圆。 病叶干枯脱落。 茎上病斑多在分叉处,轮纹不清晰。 防治方法同番茄斑枯病。 (4)枯萎病。 真菌病害,症状表现为侧枝发病,叶片发黄,渐变褐色枯死。 病叶仍在枝上,严重地全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