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麻黑根疯等。 主要危害芝麻茎秆、根部及幼苗。 芝麻苗期、盛花期阶段最易感病。 病株可产生分生孢子再传播侵染。 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偏施氮肥、种植过密和连作地为害加重。 芝麻枯萎病又称半边黄或黄化。 病菌多从苗的根尖、伤口侵入,蔓延到茎、叶、蒴果和种子,致使全株发病枯死。 连作芝麻地和土壤肥力差、田间湿度大的地,都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芝麻青枯病俗称芝麻瘟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主要病害发生特点。 芝麻主要病害有芝麻茎点枯病、芝麻枯萎病、芝麻青枯病、芝麻疫病等。 1、芝麻茎点枯病。 芝麻茎点枯病又称芝麻茎枯病、芝麻黑根疯等。 主要为害芝麻茎杆、根部及幼苗。 苗期发病,病苗地上部萎蔫枯死,根部变褐死亡。 茎部受害后,病茎初呈黄褐色水渍状斑点,并迅速发展,变成环绕状斑点,至晚期病斑呈黑褐色,以后茎杆中空、容易折断。 根部受害后,主根、支根逐渐变成褐色
2、,植株根部变黑,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或全株枯死。 发病愈早,减产幅度愈大。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浸染麦根和茎基部 12 节。 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枯死。 小麦播种过早时小麦全蚀病发病易重。 对小麦病害的防治,应以农业栽培措施为基础,抗病品种对减轻病害发生有明显作用。 如果播期没有抓好种子处理,导致病害发生,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 作物苗期是小麦霜霉病病菌的主要侵染时期,小麦播后芽前麦田被水淹超过 24 小时,翌年 3 月又遇春寒,气温偏低利于该病发生,地势低洼易发病。 由于近几年水浇条件的改善,水浇面积大,特别是大水漫灌,灌水量大,淹水时间长,另外地表大部分由还田的玉米秸秆覆盖,湿气滞留,极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 2、播期偏晚,冬前分蘖率低,苗势弱。
1、)稻瘟病1、三环唑。 推荐使用剂量:225;使用技术要点:是内吸保护性杀菌剂,必须在病菌侵入以前或在发病 5前喷雾使用,视天气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决定喷药次数,一般重病田需喷 2,间隔期为 7。 2、稻瘟灵。 推荐使用剂量:600;使用技术要点: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可以在病菌侵入前后、但必须在发病前使用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侵入前至发病阶段,用药越早效果越好,视天气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决定喷药次数
1、、中毒性发黄硫化氢中毒。 根系发黑,并有臭鸡蛋气味,白根少而细弱;基部老叶呈现黄褐色,叶尖枯黄,随后老叶枯死,上部仅存一二片绿色新叶。 有机酸中毒。 稻株根系萎缩,很少生发新根,植株根系表皮发生脱落,叶色显黄,或产生萎缩现象,严重时下部叶片枯黄而死。 凡发生中毒性发黄的稻田应立即排水晒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氧排毒。 并结合中耕,在晒田复水时施用氮、磷、钾速效肥料,以改善稻株的营养条件。
2、密麻,互相融合,形成大片暗褐色的斑块,表面具有细龟纹病斑,深 23深的达 1上,呈褐色干腐状。 年以上,种块病残体和病田土壤是传染红斑病的主要途径。 山药线虫的生命周期极不整齐,一年约生 2 代,只侵染山药,6 月份新块茎开始形成时,线虫就可侵染,随后侵染陆续增加,一直到收获,线虫从基部到长 40都可以侵染,以 20上病斑较多。 )与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棉花、烟草、辣椒、胡萝卜
2、产生大量幼蕾,并且生长发育正常。 4 月2630 日,突遇特暖气团控制和高温猛晴,环境气温突升到日最高气温 日最低气温 日平均气温 致使棚内日最高气温达 日最低气温 日平均气温 4 月 2930 日,棚内菇大量萎蔫死亡。 经检查,近期棚内无喷洒任何农药,一切管理正常,到市场调查,发现其他大棚菇农也发生类似情况。 个例 2:1998 年 3月 1317 日,天气持续晴朗,气温回升快
2、应。 关键在于出菇期温、湿、光、气协调不好,在管理技术上操作失误等等。 下面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避免畸形菇发生的相应措施。 内菇房和野外菇棚),不少建造简陋,结构不合理。 有的菇房门窗单向,有的通风口开在墙体上半部,致使室内空气不流通;有的塑料大棚两旁虽有通风口,但通风口都是朝着菌墙两端;也有的虽然开有通风口,但为了保温,始终没打开。 由于棚内空气不流通,造成严重缺氧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旱不耐涝,因此在齐垄栽培的基础上,应浇小水,避免田间积水,导致根系无法呼吸,而引起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应避免大水漫灌,如有大雨时应及时排涝,晴天后有条件的可做适当划锄。 以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根系活力。 时叶片和豆荚也受为害,在茎基部缢缩,导致上部萎蔫,枯死,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菌丝体,通常通风不良和土壤湿度大时容易发病。 防治措施:可用 72%的杜邦克露 500 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