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
1、秧是水稻丰产的基础。 我县地处滨湖涝洼,近年来水稻苗期常年多发的病害主要有:恶苗病、立枯病、细菌性基腐病等。 因此,防治好水稻苗期病害是培育壮秧重要环节之一。 现将几种主要苗期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生产上参考1 状病苗颜色变淡黄色,生长细长,一般高出健苗 1/3 左右。 叶鞘生长窄长,根系发育不良,根毛减少,分蘖降低。 治方法(1)用 25%施保克乳油每支(2)对水 5种 4泡48 小时
12%水稻力量 12%水稻力量乳油(即 12%绿乳铜乳油水稻专用型)是一种水稻专用杀菌剂。 据在湖南、湖北、广西、浙江等水稻主产区大面积示范推广,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多种真菌和细菌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特别是对细菌性条斑病,效果万为显著。 水稻力量属低毒农药,在自然条件下能快速降解,无残留,无公害,对人、畜及环境安全;其中的铜元素还能刺激植株生长。 施用方法:用
矮病 分布与为害:水稻黄矮病又叫黄叶病、暂黄病。 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等稻区。 由水稻黄矮病毒(起,主要为害水稻,也可为害大黍及李氏禾等。 症状:矮缩、花叶、黄枯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多从顶叶下 12 叶开始发病,病斑从叶尖向基部发展,叶肉鲜黄色,叶脉绿色,病叶与茎秆夹角增大,叶鞘仍为绿色,株形松散。 病株显著矮缩,不分蘖,多不能抽穗。 发病规律:该病出黑尾叶蝉
霉(木霉)病害是食用菌栽培中的大敌。 主要萌发在没有发菌的菌块上和未经彻底消毒的材料上及尚未消除的死菇上,适于酸性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孳生。 其孢子在空中传播快,繁衍迅猛,处理不及时,损失惨重。 一旦发生绿色菌落,可采用以下 10种方法及时进行防治处理。 一、降低菇房温度和湿度,加大通风量,并用草木灰覆压霉菌处,防止霉菌孢子飞扬传播。 二、先用 3%的来苏尔溶液或 3%的甲醛溶液室内喷熏,再用
1、 类病害防治方法 称水泡病、湿泡病。 主要为害蘑菇、草菇、平菇等。 该病由疣孢霉的病菌引起。 主要特点:疣孢霉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只感染子实体,不感染菌丝体。 子实体受到轻度感染时,菌柄肿大成泡状畸形,故叫湿泡病。 但在子实体发育阶段不同,病症也不同。 子实体未分化时被感染,则有一种如硬皮马勃状的不规则组织块,上面覆盖白色绒毛状的菌丝,并逐渐变成暗褐色,常渗出暗黑色汁滴。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般在播种后 1530 天发生,初次浸染源主要来自土壤,少数来自种子。 今年 4 月 20 日左右,许多省份连续阴雨低温,苗病发生必然严重,各地要及时防治。 一、症状表现(一)立枯病。 棉苗出土前受害,会造成烂种、烂芽。 棉苗出土后发病,近地面幼茎基部出现初呈黄褐色后变黑色凹陷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包围整个茎基部,终致幼苗萎缩枯死。 拔起病苗,可见病部与周围土壤常有菌丝粘附。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项措施综合防棉花枯、黄萎病的症状识别棉花枯萎病在棉花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发生,但以苗期发生较重,若遇有利条件,在成株期也会大发生。 青枯型:叶片突然失水,叶片下垂萎蔫,叶色深绿,叶片变软变薄,全株青干而死亡,但叶片一般不脱落,叶柄弯曲。 黄化型: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 黄化型大多从叶片边缘发病,局部或整叶变黄,最后叶片枯死或脱落,叶柄和茎部的导管部分变褐色。 紫红型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害的危害已成为制约棉花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些病害,刚开始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待到严重时再采取措施为时已晚。 特别是重茬地块,棉农对一些常发病害、土传病害很是头疼,常有束手无策之感。 为此,对于棉花病害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棉花的病害比较多,但最让棉农感觉到头痛的主要有两个病害:一是出苗后立枯病引起的死苗问题,二是黄枯萎病。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质的种子、低温高湿、粗放的播种是棉花病害发生的因素。 花病害的各类病原,在高湿条件下繁殖迅速,而低温又不利于棉花幼根的生长发育。 一些早播棉田,在春寒阴雨条件下,幼根生长缓慢,而病原菌侵染频繁,容易造成烂种、烂芽。 子成熟度低,或受潮霉变,容易烂籽、烂芽;不仅不利于出苗,而且出苗后也多为弱苗,容易感染。 作棉田中病菌积累多,较间作、轮作麦田易发病。 连作年数越长发病越重。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出口商品,也是主要经济作物,随着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全国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 芝麻的生育期只有短短的 85 天,但整个生育期处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承受着多种病害的侵袭。 如芝麻枯萎病、芝麻茎点枯病等,是造成芝麻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 为广大农民朋友增产增收,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对芝麻病害的发生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总结于下供参考。 一、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