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习题内容摘要:
+ n( CH3COOH) ,(两边同时除以体积) 即: 物料守恒: c( CH3COOH) + c( CH3COO— )= c( Na+) 将上述两式相加得到以下关系: 质子守恒: c( OH- ) = c( H+) + c( CH3COOH) 质子守恒: 根据水电离出的 c( OH- ) = c( H+) ,溶液中的 H+或 OH- 虽与其他离子结合而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但其总量相同, 练习: 1. 写出下列溶液中的三种守衡关系。 (1)碳酸 钠 电荷守恒: 物料守恒 : 质子守恒: (2)硫化 钾 电荷守恒: 物料守恒 : 质子守恒: ( 3) 磷酸钠 电荷守恒: 物料守恒 : 质子守恒: 2. 某二元酸(化学式用 H2B 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H2B H+ + HB– , HB– H+ + B2–。 回答下列问题: ( 1) Na2B 溶液显 _______ __(填 ―酸性 ‖, ―中性 ‖,或 ―碱性 ‖)。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用离子 方程式表示)。 ( 2)在 mol/L 的 Na2B 溶液中,下列粒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__________。 A、 c (B2– ) + c (HB– ) + c (H2B) = mol/L B、 c (Na+ ) + c (OH– ) = c (H+) + c (HB– ) C、 c (Na+ ) + c (H+ ) = c (OH – ) + c (HB– ) + 2c (B2 – ) D、 c (Na+ ) = 2c (B 2– ) + 2c (HB–) 3. ,有关粒子的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c(Na+)+c(H+)=c(S2—)+c(HS—)+c(OH—) ( B) c(Na+)+c(H+)=2c(S2—)+c(HS—)+c(OH—) ( C) c(Na+)=2c(S2—)+2c(HS—)+2c(H2S) ( D) c(Na+)=2c(S2—)+2c(HS—)+2c(H2S) 4.在常温下,将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和后,所得溶液的 pH=7,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氨不的物质的量浓度 ( B)所得溶液中 c(NH4+)=c(Cl—) ( C)所得溶液中 c(NH4+)+c(H+)=c(Cl—) ( D) 所得溶液中 c(NH4+)+c(NH3H 2O)=c(Cl—) 第 5 页 共 8 页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课时 6) 七 、 盐类水解的应用: ( 1)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 ① 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保存时试剂瓶要用橡胶塞。 ② 根据盐溶液的酸碱性,可以证明酸、碱的强弱。 酸:选其强碱盐溶液,若该盐溶液呈中性,说明该酸是 ;若呈碱性说明 该酸是。 碱:选其强碱盐溶液,若该盐溶液呈中性,说明该碱是 ;若呈酸性说明该碱是。 ③ 根据同浓度(相同)强碱(不同)弱酸盐溶液的碱性强弱,可以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 弱酸越弱,说明对应的弱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 几种同浓度(相同)强碱(不同)弱酸盐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的酸的酸性越。 ④ 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盐反应。 (如: Mg放入 NH4Cl、 FeCl3 溶液中产生氢气。 ) ⑤ 判断 溶液中微粒种类:先看溶剂分子和溶剂电离产生的微粒,再看溶质电离产生的微粒,最后看溶剂和溶液相互作用产生的微粒; 练习:写出 Na2CO3 和 Na3PO4 溶液中的所有微粒 Na2CO3 Na3PO4 ( 2)解 释一些化学现象 ① 无水 AlCl3 瓶盖打开有白雾 ,试解释原因: ② 明矾、三氯化铁净水。 (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明矾净水 三氯化铁净水 原因:胶体粒子的表面积 ,吸附能力 , 而起净水作用。 例: 铁酸钠( 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 KMnO4 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为 Fe3+,铁酸钠能净水的原因是。 ③ 用 ZnCl NH4Cl作焊药:(生活知识介绍) 金属表面往往存在氧化膜,这种氧化膜的存在会使焊接不牢固(即出现虚焊现象),而用 NH4Cl或 ZnCl2 作为焊接时的焊药则能够保证焊接的牢固。 原因是 NH4Cl或 ZnCl2 水解显 ,这种酸性的溶液可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盐”,其中碱、矾、盐分别是指: NaHCO KAl(SO4)2 12H2O 和 NaCl,在面团中 Al3+ 和 HCO3- 发生双水解反应, Al3+ + 3HCO3- = Al(OH)3 + 3CO2 当面团被投入 到沸腾的油中时,面团受热,其中的 CO2 体积增大, 致使面团膨胀为油条。 ( 3)盐类水解 平衡的移动 ① 配制盐溶液。 配制 FeCl3 溶液要加入 ,配制 Na2SiO3 溶液加入 , 目的 : 例: 实验室在配制硫酸铁溶液时,先把硫酸铁晶体溶解在稀硫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 A、提高硫酸铁的溶解度 B、防止硫酸铁分解 C、降低溶液的 pH D、抑制硫酸铁水解 ② 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效果较好,原因: ③ 制备 Fe(OH)3 胶体的操作: 为什么用沸水。 加热时间能不能太长。 原 因 ④ 采用加热的方法来促进溶液中某些盐的水解,使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以除去溶液中某些金属离子。 例: KNO3溶液中有 Fe3+, 用什么方法除去。 解释。 ⑤ 判断盐溶液加热蒸干的产物: 例: 将 Na2CO3 溶液加热蒸干 后得到 提示:加热尽管促进水解,但是产生了 NaOH,碱性条件下无 CO2 逸出。 小结:盐水解生成 时,蒸干后一般得到原物质。 将 FeCl3 溶液加热蒸干 后得到 , 蒸干 后再灼烧得到 提示:水解产生的 HCl易挥发。 最终会全部 逸出。 小结:盐水解生成 时,蒸干后一般得到弱碱。 将 Fe2( SO4) 3 溶液加热蒸干 后得到 提示:水解产生的 H2SO4 不易挥 发,最终仍和水解产生的 Fe(OH)3反应。 小结: 盐水解生成 时,蒸干后一般得到原物质。 将 NaHCO3 溶液加热蒸干 后得到 , 提示:因为 NaHCO3 受热分解,所以最终得到固体不是 NaHCO3。 小结: 不稳定性盐的溶液加热蒸干时得到的固体与原盐的组成不同。 第 6 页 共 8 页 将 Na2 SO3 溶液加热蒸干 后得到 提示:因为 Na2 SO3 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氧化。 小结:还原性 盐的溶液加热蒸干时得到的固体与原。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习题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第三节比热容教学设计
t ,而升高到 t、降低到 t 对应的是物体的末温 t. 例如: “ 升高(降低)到 10℃ ”中的 的“ 10℃”是末温 ; “升高(降低) 了 . 10℃” 中 的“ 10℃ ”是温度的变化量 △ t。 2) 由公式 Q= cm△ 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 补充练习 】 1. (判断题 )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课标分解
们的主要性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内容 解读】 了解硫和二氧化硫 的物理性质 赤峰四中高一化学组课标解读 盖景航 课标分解(化学) 理解硫和二氧化硫 的化学性质 了解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 说出 硫和二氧化硫 的颜色、状态 、溶解性 了解 认识 知道 硫在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反应后是 +2 价;铜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是 +2 价,反应后是 0 价。 从得失氧的角度来看,反应中没有得氧失氧的情况,但其与上面三个得失氧的反应有共同的特点: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因此,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 板书 ] 从化合价改变的角度来分析(特征)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天气,同学们讨论会更热烈,三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宣读本组的结论。 也让别的组的同学加以补充。 这时老师要给予同学们鼓励:不要求说得多么完整,能说出三个方面就不错了,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加 深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 拓展探究题: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 老师:哪位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请举手发言。 老师可以把课堂气氛调动得热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