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自学; 胨固体培养基; 10 升的无菌水搓洗 60cm60cm的 窗纱。 、无菌技术、接种方法等相关知识; ; 课上课下 统筹安排,让活动顺利进行。 课堂教学 1.陈述某同学在冲洗教室窗纱过程中的发现和疑虑,提出研究的问题。 问题 ( 3)班教室的一块窗纱上大概有多少类细菌 ? 1cm2 窗纱约有多少个细菌。 问题 生素有没有抗药性。 倾听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 1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 1) 细菌很小,肉眼是看不见的,用什么工具可以看见细菌。 窗纱不薄也不透明,不能将窗纱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怎么办。 (2)引 导学生联系和对比已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计数的实验。 指出用显微镜直接观察计数法的困难。 ( 3)讲解:可以根据菌落特征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通过数菌落数来反映接种量样品中细菌的数量。 (4)提问:通过预习,你觉得哪种接种方法能达到目的呢。 为什么。 思考,回答 ( 1)回答:用显微镜观察;将窗纱上的细菌用无菌水尽量搓洗下来观察计数。 ( 2) 回忆酵母菌种群数量计数的情境。 ( 3) 倾听、观看老师的 PPT图片 ( 4)回答: 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不仅可以得到单菌落,观察菌落特征,还可以让菌落分散较开,有 利于计数。 划线法菌落可能会连成一片,不利于计数。 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首先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 条件限制,可以尝试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对预习效果的检测 操作各自的注意事项。 的操作。 回答 : 用无菌水稀释样液,避免杂菌污染;稀释后要摇匀再取样;酒精灯火焰旁操作;涂布器灼烧后冷却再涂布;平板倒置培养等; 观看 学生是第一次操作,老师通过多种方式,提示、示范学生,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状态和实验结果。 5 ,强调注意事项(安全第一、无菌操作、 倒置培养等)。 巡视并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嘱咐学生收拾操作台 倾听 分组实验 全班分 9组,每组由 1位同学完成梯度稀释操作; 每人 1个平板,各涂布不同的稀释度。 接种完, 37℃恒温培养箱培养 每组的实验安排是为了确保每组都能出现理想的结果,全班每个稀释度都有多个数值。 包括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肯定和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倾听、思考 及时指出学生操作出现的问题,大家一起分析,可深度解决问题 课下延伸 叮嘱学生课下观察、 记录 每隔 24h拍照、观察菌落特征、记录;统计菌落数目。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汇总各小组的菌种数、菌落数、实验照片 提供素材 便于课上展示 课堂教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