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周测卷专题分类汇编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含解析内容摘要:
2、 A 为分液漏斗D图 2 1.0 L 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测得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4 L则这段时间为( )A、50 s B、30 s C、5 s D、1 +BC 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增加 A 的物质的量 B、升高体系的温度 C、增加体系的压强 D、减少 C 的物质的量浓度5.(2014湖南一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 u() 2溶液B为处理锅炉水垢中的 先用饱和 加入盐酸溶解CN2(g)+3H 2(g) 2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时氢气转化率增大D吸热反应“(s)+2(g)=(g)+O 3、 2(g)”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SH4(g)H 2O(g) CO(g)3H 2(g); H0,测得c(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5 , v(1 L1B反应进行到 12,的转化率为 25%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 0 ,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最新海量高中、(g)与 3(g)在体积为 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 g) ,下列示意图合理的是()ABCD8.(2009北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 沉淀产生;再通入 生沉淀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 O 3) 2固体,铜粉仍不溶C向 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 淀消失D纯 4、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 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D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就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1 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可用如下反应: 42221和 别将 50L 的密闭容器中,测得n(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 12时小 B 12TC平衡常数: 2K D a” 、 “=”或“” “ 反应速率:(a)(c) ; (b)(d)C平衡常数: K(a)K(c) ; K(b)=K(d)D平均摩尔质量: M(a) M(c); M(b)M(d)(3)工业上利 5、用甲醇制备氢气的常用方法之一为:甲醇蒸气重整法。 该法中的一个主要反应为 g) CO(g)2H 2(g),此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2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2l)+2N 2O4(l)=2(g)+3N 2(g)+4H 2O(g) ()(1)反应()中还原剂是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 2O4(g)2(g) ()当温度降低时,气体颜色变浅,则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3)一定温度下,反应()的焓变为H现将 1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 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 (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 7、直接比较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处理锅炉水垢中的 次加入饱和 垢溶解,发生了沉淀转化,故 B 正确;C、N 2(g)+3H 2(g) 2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逆向进行,氢气转化率减小,故 C 错误;D、吸热反应“(s)+2(g)=(g)+O 2(g)”该反应的S 不可能是小于 0 的,故 D 错误;故选 B点评: 本题目是一道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沉淀转化以及反应的方向等方面知识,难度大6.【答案】D 解析: A根据图可知,前 5甲烷的浓度由 减小为50,故 v()= (.5)L,由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则 v(H 2)=31 8、L3L,故 A 错误; B进行到 12,的转化率为(1. 00%=75%,故 B 错误; 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导致氢气浓度增大,虽然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移动的结果减小氢气浓度的增大,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不会消除浓度增大,平衡后 c(H 2)增大,故 C 错误; D由图可知,10甲烷的浓度继续减小,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可能是升高温度,故 D 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图象,涉及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本质,难度中等,注意根据浓度变化判断可能改变的条件。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图示题分析: A、X 减少 1成 达到平衡时可以 物 10、C 不符合;D、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随反应进行 X 的体积分数分数一定不变化为50%,随反应进行 X 的体积分数分数不变化,图象符合,故 D 符合;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了图象分析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理解应用,掌握平衡标志的判断依据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硝酸的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压轴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 A和 有沉淀产生;B 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与 生氧化还原反应;CH) 3不溶于弱碱,但可溶于强碱和强酸;D锌和铜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较大解答: 解:A和 ,二者与 有沉淀产生,故 11、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加入 O 3) 2固体, 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与 生氧化还原反应,可溶解铜,故 B 错误;C氨水呈弱碱性,向 成 H) 3,H) 3不溶于弱碱,但可溶于强碱和强酸,则再加入过量 淀消失,故 C 正确;D加入少量 换出铜,锌和铜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较大,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 ,H) 3不溶于弱碱,以及原电池反应等知识,为元素化合物中常考查知识,学习中注意积累9.【答案】B 解析:A、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故 A 正确;B、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及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与反应吸热放热无关,故 B 错误;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故 C 正确;D、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就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故 D 正确。 故答案选 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键等知识,注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及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与反应吸热放热无关。 1【答案】C 解析:A、10,T 2反应的 2反应速率大,正确;B、因为 以 2,正确;T 2温度高,平衡时 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放热,K(T 1)K(C 项错误,D 项正确。 【思路点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周测卷专题分类汇编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含解析
相关推荐
、 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 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背诵全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 1,难点是学习目标 2。 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小黑板、表格设计提问法。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导入环节。 先读课文的自读提示,了解本文所表现的重点,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精神气质”,再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 田居》从而导入新课。
3、2,则剩余固体的组成及物质的量比是 ( ) 混合的 B. 1:2 混合的 1:4: 1 混合的 :4 混合的 0 硫酸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液呈现蓝色。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3431 子1 下列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 陈述 陈述A l 有还原性 利用铝热反应冶炼金属 氧化性 、Z、W 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 X、W 可能是 、
4、液体呈中性 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但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两种氧化物发生反应有气体氧化物生成A. B. C. D.1 从某些性质看,和 H 4 和 , 和 ,N 3 和 两两相似,据此判断下列反应式 22+ +2H 2O 3 确 B.正确 D.在揉面时加入面碱。 为探究其成分,向其中加入稀 现产生了一种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面碱中可能含有 ( ) +、+、+、+、+、2
退休了。 这时她志愿参加了一个旨在借着一些表达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进而爱惜自己生命魄活动。 唐娜的工作是借着参与训练进而将这些理念实现。 她教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学生填写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 所有的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填写。 有的写道:‚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没办法让麦克喜欢我‛;有的写道
2、尔电子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除以反应中混合物得失电子的总数。 二、摩尔电子质量法的应用 判断混合物的组成例 某合金 15g,在足量氯气中充分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 合金的组成可能是()A. l B. l C. g D. 此反应中 g、u、2、9、32 、合金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 15 ,由中间、C 两项正确。 例 由 g、e 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共 12g,跟足量盐酸反应,产生
3、目的不是特定的景区、景点,甚至排斥传统的以卖门票为特征的景区、景点观光方式。 (1)分析无景点旅游兴起的主要原因。 (2)简述发展无景点旅游的意义。 答案(1)旅游景区人满为患;景点门票价格过高;游客需求层次的提高;人们旅游方式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2)有利于纠正旅游业开发的过度商业化倾向;有利于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等。 3(2016课标区高考信息卷)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