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周测卷专题分类汇编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含解析内容摘要:

2、 A 为分液漏斗D图 2 1.0 L 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测得 ,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4 L则这段时间为( )A、50 s B、30 s C、5 s D、1 +BC 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增加 A 的物质的量 B、升高体系的温度 C、增加体系的压强 D、减少 C 的物质的量浓度5.(2014湖南一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 u() 2溶液B为处理锅炉水垢中的 先用饱和 加入盐酸溶解CN2(g)+3H 2(g) 2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时氢气转化率增大D吸热反应“(s)+2(g)=(g)+O 3、 2(g)”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SH4(g)H 2O(g) CO(g)3H 2(g); H0,测得c(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5 , v(1 L1B反应进行到 12,的转化率为 25%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 0 ,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最新海量高中、(g)与 3(g)在体积为 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 g) ,下列示意图合理的是()ABCD8.(2009北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 沉淀产生;再通入 生沉淀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 O 3) 2固体,铜粉仍不溶C向 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 淀消失D纯 4、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 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D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就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1 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可用如下反应: 42221和 别将 50L 的密闭容器中,测得n(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 12时小 B 12TC平衡常数: 2K D a” 、 “=”或“” “ 反应速率:(a)(c) ; (b)(d)C平衡常数: K(a)K(c) ; K(b)=K(d)D平均摩尔质量: M(a) M(c); M(b)M(d)(3)工业上利 5、用甲醇制备氢气的常用方法之一为:甲醇蒸气重整法。 该法中的一个主要反应为 g) CO(g)2H 2(g),此反应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2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2l)+2N 2O4(l)=2(g)+3N 2(g)+4H 2O(g) ()(1)反应()中还原剂是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 2O4(g)2(g) ()当温度降低时,气体颜色变浅,则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3)一定温度下,反应()的焓变为H现将 1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 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 (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 7、直接比较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处理锅炉水垢中的 次加入饱和 垢溶解,发生了沉淀转化,故 B 正确;C、N 2(g)+3H 2(g) 2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逆向进行,氢气转化率减小,故 C 错误;D、吸热反应“(s)+2(g)=(g)+O 2(g)”该反应的S 不可能是小于 0 的,故 D 错误;故选 B点评: 本题目是一道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沉淀转化以及反应的方向等方面知识,难度大6.【答案】D 解析: A根据图可知,前 5甲烷的浓度由 减小为50,故 v()= (.5)L,由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则 v(H 2)=31 8、L3L,故 A 错误; B进行到 12,的转化率为(1. 00%=75%,故 B 错误; 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导致氢气浓度增大,虽然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移动的结果减小氢气浓度的增大,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不会消除浓度增大,平衡后 c(H 2)增大,故 C 错误; D由图可知,10甲烷的浓度继续减小,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可能是升高温度,故 D 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图象,涉及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本质,难度中等,注意根据浓度变化判断可能改变的条件。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图示题分析: A、X 减少 1成 达到平衡时可以 物 10、C 不符合;D、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随反应进行 X 的体积分数分数一定不变化为50%,随反应进行 X 的体积分数分数不变化,图象符合,故 D 符合;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了图象分析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理解应用,掌握平衡标志的判断依据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硝酸的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压轴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 A和 有沉淀产生;B 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与 生氧化还原反应;CH) 3不溶于弱碱,但可溶于强碱和强酸;D锌和铜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较大解答: 解:A和 ,二者与 有沉淀产生,故 11、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加入 O 3) 2固体, 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与 生氧化还原反应,可溶解铜,故 B 错误;C氨水呈弱碱性,向 成 H) 3,H) 3不溶于弱碱,但可溶于强碱和强酸,则再加入过量 淀消失,故 C 正确;D加入少量 换出铜,锌和铜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较大,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 ,H) 3不溶于弱碱,以及原电池反应等知识,为元素化合物中常考查知识,学习中注意积累9.【答案】B 解析:A、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故 A 正确;B、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及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与反应吸热放热无关,故 B 错误; 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故 C 正确;D、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就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故 D 正确。 故答案选 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键等知识,注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及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与反应吸热放热无关。 1【答案】C 解析:A、10,T 2反应的 2反应速率大,正确;B、因为 以 2,正确;T 2温度高,平衡时 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放热,K(T 1)K(C 项错误,D 项正确。 【思路点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