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新高考复习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pt课件内容摘要:

1、第 2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纲点击: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 1 水平 地域分异规律 1 陆 地自然带 (1) 成因 教材回顾 带状 (2) 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 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 形成原因: 的纬度差异。 (2) 分异基础:。 (3) 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 ( 也可以说成纬度方向或经线方向 ) 作有规律的更替。 太阳辐射 热量 海陆分布 3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 形成原因: 的影响。 (2) 分异基础:。 (3) 分布规律:在 地区最明显 , 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 ( 或经度方向或纬线方向 ) , 自然景观 2、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水分 中纬度 读图忆知 (1) 根据气候类型判断自然带类型与分布 气候类型 自然带 甲:地中海气候 A : _ _ _ _ 乙: _ _ _ _ B : _ _ _ _ 丙: _ _ _ _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丁:温带季风气候 D : _ _ _ _ 戊: _ _ _ _ E : _ _ _ _ 、 F :温带荒漠带 (2) 自然带更替方向是判断水平分异的基本方法 M 方向自然带更替是沿 _ 方向,体现的是_ 地域分异规律; N 方向自然带更替是沿 _ _ _ _ 方向,体现的是 _ 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1)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乙:亚热带季风气候 3、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丙: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戊:温带大陆性气候 E :温带草原带 (2) 纬度变化 ( 南北 ) 赤道到两极 经度变化 ( 东西 ) 沿海向内陆 水平地域分 异规律 ( 名师点拨要点 ) 1 两种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对比 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 干湿度地带分异 主导因素 热量 ( 太阳辐射 ) 水分 ( 海陆位置 ) 重要因素 水分 热量 影响因素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 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 以水分为基础 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 干湿度地带分异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 ( 东西方向 ) 经线方向 ( 南北 4、方向 ) 分布特征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 ( 南北方向 ) 经度变化方向 ( 东西方向 )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 ( 纬度地带性 ) 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 ( 经度地带性 ) 的地域分异规律。 (1) 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 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016 德州模拟 ) 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 图中 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 R 为地面年辐射差额 ( 即地面热量年净收入 ) , n/地面干燥指数 ( 5、 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 读图完成 1 2 题。 对点演练 1 与 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 ( ) A 亚马孙平原 B 东非高原 C 江南丘 陵 D 西西伯利亚平原 2 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B 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 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D 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答案 : 解 析: 第 1 题 , 地区地面热量年净收入大 , 说明位于热带;地面干燥指数小 , 说明气候湿润 , 则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 , 景观与亚马孙平原一致。 第 2 题 , 地面干燥指数越来 6、越大 , 即越来越干燥 , 则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地面热量年净收入上 , 水分条件则没有太大变化 , 即热量条件差异 , 故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 注意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水热两个因素都有变化。 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回答 3 4 题。 3 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 B 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C 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 D 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 4 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 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 7、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 C 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 该 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 答案 : 3. A 解析: 第 3 题,读图可知,图中的荒漠是热带荒漠,形成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分布面积最广的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主要由自然原因形成。 第 4 题,该地域分异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反映了该地域分异规律;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在大陆西部。 (2016 湖南名校联考 ) “ 十二五 ” 规划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投资 1 264 亿元发展新疆电网,到 2015 年形成3 8、 000 万千瓦 “ 疆电外送 ” 能力,下图为该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 5 题。 5 哈密南 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是 “ 疆电外送 ” 首个特高压项目,起点在新疆哈密南部能源基地,终点是河南郑州,该线路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是 ( ) A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落叶阔叶林 B 荒漠、草原、荒漠草原、落叶阔叶林 C 草原、荒漠、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D 草原、荒漠草原、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答案 : 选 A 解析: 郑州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自东向西降水减少,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考点 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 教材回顾 1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 原因: 的变化。 (2) 9、 分异基础: 状况的差异。 (3) 分异规律:自然景观随海拔的变化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海拔 水热 水平 带 (4) 表现: 山麓与 一致 , 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 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带谱相似。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 , 海拔越高 , 垂直带谱数目 , 垂直带谱越。 2 非地带性现象 (1) 形成因素: 、地形、洋流等。 (2) 表现:既可在自然带之间形成 , 又可在某一自然带内部出现。 高 越多 完整 海陆分布 读图忆知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 山麓所处气候类型决定基带类型 甲 _ ;乙 _。 (2) 纬度和山体高度决定垂直带谱数量 自然带数量多的是 _ 坡 , 原因是 _ 10、_。 (3) 降水量决定雪线海拔 南坡雪线海拔比北坡 _ , 原因是 _ _。 (4) 热量、水分变化决定植被变化 热量影响森林类型:常绿林 _ 林;阔叶林 _ 林。 水分影响植被种类:森林 _ 荒漠。 答案: (1) 常绿阔叶林带 高山草甸带 (2) 南 纬度低 , 水热充足 , 相对高 度大 ( 3) 低 地处南亚夏季风迎风坡 , 降水量大 (4) 落叶 针叶 草原 要点一 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 ( 师生共研要点 ) 1 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 2 通过带谱的数量 11、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 , 带谱数量越多 , ,反之则越高。 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 ,。 位于亚热带地区 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 垂直带谱越复杂 3 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 , 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 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海拔 , 判断阳坡和阴坡 , 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 , 因正午太阳在南边 ,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 , 南坡自然带的 北坡同类自然带的分布海拔;南半球反之。 如图所示: 5 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 风坡和背风坡。 ( 12、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 冰雪量大 , 融化慢 , 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 冰雪量小 , 融化快 , 因此雪线高 )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 , 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对点演练 (2016 温州模拟 ) 读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图,回答 1 2 题。 1 图中甲自然带的类型为 (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温带草原带 C 温带荒漠带 D 针阔混交林带 2 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丰富完整,是体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典范,其形成因素最不可能的是 (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大气环流 D 海拔高度 答案 : 解析: 第 1 题,博格达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但北坡有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在山腰降水较多,因此在山腰形成森林,向高海拔和低海拔降水都逐渐减少,均由森林向草原 ( 甸 ) 再到荒漠演变,因此可以判断甲处自然带为荒漠带。 第 2 题,要形成丰富完整的自然带,需要一定的水热条件。 从海陆位置角度看,该地深处内陆,水汽难以到达,是最不可能形成北坡自然带完整的原因。 (2016 枣 庄八中质检 )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 3 4 题。 3 该山地南坡属于 ( ) A 阳坡和背风坡 B 阴坡和背风坡 C 阴坡和迎风坡 D 阳坡和迎风坡 4 图中 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 ) A 髙山草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