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1课件 第1单元 用事实说话内容摘要:

1、元知能整合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一、如何筛选、整合新闻作品的信息 ? 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准确解读文本 ,筛选、整合信息。 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迅速地删汰无效信息 ,准确地把有效的信息提取出来 ,这就是 “ 筛选 ”。 筛选出来的信息往往是零乱的 ,甚至是零碎的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 ,使之完整化、条理化 ,这就是 “ 整合 ”。 这类题目的设问角度 : 1 请简要概括。 2 的原因有哪些 ?( 或为什么说 ) 3 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 我们怎么筛选、整合新闻作品的信息呢 ? 下面我们以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例 ,探讨一下筛选、整合信息的 2、思路和方法。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问题 :作者说 : “ 奥斯威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许多次了 ” ,不再有什么新闻 ,但他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新闻 ? 1 锁定信息区间。 即准确理解文意和题意 ,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 ,进而准确地捕捉需要的关键信息。 “ 奥斯威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许多 次了 ” 出自文本第六段 ,信息也应在此段或临近几段。 2 筛选主要信息。 细读有关部分 ,可以筛选出以下信息 : “ 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你提起笔来 ”。 “ 专程到奥斯威辛来 ,什么也不说 ,什么也不写 ,这对于这儿的受难者来说 ,实在是一种不友好、十分令人痛心的行为 ”。 3 整 3、合有效信息。 经过以上步骤 ,我们可以明确 :作者还要写这篇新闻的原因 ,一是记者的使命感 ; 二是缘于一种不安的心情 ,要对得起在这里遇难的人。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二、如何鉴赏新闻作品的写作技法 ? 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了解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 语言特色。 包括文章的结构特点、标题的特色、句子的作用、语言的特色等。 这类题目的设问角度 : 1 的背景材料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2 一段话 ) 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 有何作用 ? 3 而本文却有所不同。 请对画线部分进行简要分析。 4 请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 4、作练习 下面我们以本单元学习的三个文本为例 ,探讨一下鉴赏新闻作品写作技法的思路和方法。 1 注意个性。 就语言特色而论 ,简明是新闻类文本的基本语言特点 ,但其类别不同 ,语言 风格也会有差异。 落日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语言简明 ,而唐山大地震 (节选 ) 则生动得多 ,解题时要充分注意。 2 述评结合。 解题最忌空洞概括 ,要从文中找出有关材料 ,进行分析评价。 譬如落日大量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 ,分析时要结合文本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3 具体分析。 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各部分的组合与安排 ,新闻结构有其结构的一般特点。 比如消息一般都采用 “ 倒金字塔 5、 ” 式 ,即先说结果 ,再说重要事实 ,最后说次要内容。 人物访谈的开头要能吸引对方 ,引起对方的兴趣 ,积极进入主题。 主体部分要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各种提问技巧 ,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展、深入。 结尾要做适当的总结 ,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通讯则有纵式 ( 按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顺序 ) 和横式 ( 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安排 ) 两种基本结构。 报告文学 ,新闻评论的结构虽无固定模式 ,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4 抓住关键。 首先通读全文 ,然后抓住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 这些关键词句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6、 写作练习 ( 2 0 1 4 福建高考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目。 九天神眼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 ,到依稀模糊的 轮廓 ,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 ,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 “ 奖状 ” 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 , “ 小 ” 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机身长、宽不过数米 ,差不多一人多高。 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 ,眼前这小小的 “ 个头 ” ,竟能在 13 000 米的高空飞行 ,最大巡航速度 0 . 72 马赫 ,可连续飞行 6 个小时。 一进入机舱 ,才发现这小小的 “ 身板 ” 还着实能 “ 装货 ” :在直径不足 1 . 5 米、高只有 1 . 45 米的 7、狭窄机舱内 ,就装有 3 个固定座椅 ,两个座椅在驾驶舱 ,1 个长椅在后舱 ,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 而这也给驾驶 “ 奖状 ” 飞机的 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 ,狭小的舱内空间 ,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 ,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 ,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 ,时间一长 ,腰酸背疼不说 ,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 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 ,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谈及飞行经历 ,机长张凯如数家珍 , “ 自 1986 年配备 奖状 号 ,我们中队已先后 7 次入藏 , 2 0 余次进疆 ,飞行面积超过 250 8、 万平方公里 ,协助完成 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 ,完成抢险救灾任务 160 余架次。 ” 多年的飞行 ,让 “ 奖状 ” 中队满载殊荣 ,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 “ 职业病 ”。 副教导员孙文奎 说 ,“ 每晚 7 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 ,不管有没有任务 ,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 ”“ 一有灾情 ,无论天气如何 ,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 在那种情况下 ,灾情就是命令 ,我们有条件要上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 一次 ,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 ,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 ,温度直线上升。 如果处理不好 ,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 千钧一发之时 ,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 9、个个特情处置预案 ,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 : “ 下降高度 ! ” “ 跳开 X 号保险丝 ! ” 终于 ,飞机从 7 000 余米下降到 6 000 米 ,故障被机组成员 镇服。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让机组成员终身难忘的是 2011 年 7 月的西藏航拍任务。 当时 ,西藏正值雨季 ,动辄狂风骤雨 ,天气变化无常 ,气象条件非常恶劣 ;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 ,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 ,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 ,闯禁空 ,测山河 ,赴震区 一次次的枕戈待旦 ,一次次的受命飞行 ,这支 “ 奖状 ” 10、 中队屡建奇功 ,满载殊勋。 在这光环的背后 ,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 , “ 奖状 ” 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 ,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 ,有时接到紧急任 务 ,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 “ 家事 ”“ 撞车 ”。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 ,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 ,但在家人的心目中 ,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 : “ 选择了飞行员 ,就是选择了寂寞 ,为了 大家 ,一点牺牲不算啥。 ” 一个轻松的回答 ,一个灿烂的微笑 ,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 ,在家 11、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 ”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道出了这位飞行 30 多年、 6 000 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 “ 九天神眼 ” ) 文中写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 ,突出了机 组群像的什么特征 ? 请简要说明。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首先需要确定答题区域 ,即文章的第 5 8 段 ,然后从段落中提取关键信息 ,并加以整合。 从机长张凯处变不惊、从容镇定的处理突发事故的表现中 ,可见其临危不乱 ,最后险情完美化解 ,可见其技术精湛。 同时 ,在故障解除过程中 ,机长一声令下 ,机组人员有效地配合执行 ,可见团队协作 ,配合密 12、切。 答案要点 : 技术精湛 ,临危不乱 ; 团结协作 ,配合密切。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本单元写作训练对应的是 “ 表达交流 ” 部分立意与选材 ,下面这篇文章就体现了立 意与选材方面的要求。 我们以此为例 ,分析写作这类文章要注意的问题。 范文分析 【范文】 【旁批】 爱在家中传 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 ,爸爸妈妈很爱我 ,我也爱他们。 至于他们两个之间的爱 ,直到那一次 ,我才幸福地发现 ,原来爱在我家中默默地传递着。 到了高三 ,爸爸妈妈对我更是宠爱 ,无论多贵的东西 ,只要对我有好处 ,买 ! 我开始喜欢上吃一种苹果 ,只有在大超市才买得到 ,且价格不菲 ,但苹 13、果好啊 ,所以爸爸还是有空就买给我。 爸爸爱我。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爸爸每次买苹果回来总会被妈妈骂 ,原因是 十个里面总有四五个是碰坏了的 ,这么贵的东西还不买好一点的 ,妈妈当然生气。 好的由我吃 ,坏的妈妈吃 ,每次都这样 ,因为妈妈爱我。 第一段点出“ 爱 ” , 扣题。 “ 那一次 ” 引出下文材料。 画线句 “ 开始喜欢上吃一种苹果 ”是主体部分叙事的引子。 怪事 ! 设置悬念 ,紧紧抓住读者。 【范文】 【旁批】 慢慢地我开始怀疑 ,爸爸又不笨 ,为什么每一次都买几个不好的苹果回来呢 ? 那一次一个不小心 ,被我知道了。 那一天 ,我发现原来爸爸真的很聪明。 每一个苹果买来时都很好 ,肯 14、定不会被妈妈骂 ,但当妈妈回家后还是又骂了爸爸。 我才看到原本好好的苹果又有几个碰坏了。 当爸爸正在碰坏另一个苹果时 ,我才知道原来苹果是他故意碰坏的。 偷偷站在门外的我看到了爸爸脸上甜蜜的笑容。 过了一会儿 ,妈妈来拿碰坏的苹果吃。 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我有些不知所措 ,心里又酸又甜。 原来爸爸是这样爱妈妈的 ,我是这样被爱的。 我明白了 ,彻底明白了。 贵苹果当然好吃 ,如果都是好的 ,全都由我吃 ,坏的苹果出现了 ,妈妈才会吃。 原来这就是爸爸的真正用意 ,爸爸妈妈之间的爱 ,我看到了。 我有些感动 ,又有些自责。 于是决定以后有好东西 ,一家人要一起分享。 苹果一分为二 ,我不能永远只是被爱 ,认为 15、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 ,我也要学会去爱 ,爱我的爸爸、妈妈 ,爱所有爱我的人。 这里既是巧妙的侧面描写 , 也是精彩的神态描写。 “ 甜蜜 ” 一词写出了 “ 爸爸 ” 对 “ 妈妈 ” 深沉的爱 , 令人感动 , 也在孩子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此段写作者被“ 爸爸 ” 对 “ 妈妈 ” 深沉的爱所感染 , 思想受到触动 , 决定“ 也要学会去爱 , 爱我的爸爸、妈妈 , 爱所有爱我的人 ”。 照应 “ 爱在家中传 ” 这个中心。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考点直击 跟进训练 范文赏评 技法指津 写作练习 【范文】 【旁批】 就这样 ,这样一份静悄悄的、沉甸甸的爱在我家传递着 ,以前 ,现在 ,将来 ,绵延不已 ,生生不息。 那天我做了一个梦 ,梦到不只是我的小家中每个人都有一个苹果 ,全中国、全世界每一个人 手中都有一个苹果。 原来爱也会在大家中传递 ,真是个其乐融融的和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