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滑动摩擦力》参考教案内容摘要:

1、最新海量高中、探究滑动摩擦力1、教学目标: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和滚动时,都会产生摩擦。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了解摩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 :认识生活中的摩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了解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力之一。 滑动摩擦力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力的平衡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进 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教材首先展示 4 幅彩图,指出这些现象都跟摩擦有关,引出 2、滑动摩擦、滚 动摩擦、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然后通过生活中的两个现象,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紧接着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然后教材通过“ 信息浏览” 栏目,介绍了 “摩擦定律”和 “滚动摩擦”的有关知识,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教材又指出,摩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在生活中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指出在一些生活事例中, 哪些地方是为了增大摩擦,哪些地方是为了减小摩擦,并总结出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与传统教材相比,该节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4、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协作意识,使学生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所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生活中的摩擦本节课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入。 例如先向学生提问: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行进时,如果不蹬脚踏板,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 滑 旱冰的运动员穿的溜冰鞋的鞋底为什么装有小轮子。 饮料瓶的瓶盖上为什么常刻有一些竖条纹。 为什么沾油的手很难将杯子拿起或播放一段滑雪、滑冰、汽车在泥地里打滑的录像,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入 5、新课。 也可以用新奇的小实验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只气球和一只烧杯,问学生:你们能利用这只气球将这只烧杯提起来吗。 学生可能想不出办法,教师演示:把气球放在烧杯中,用嘴将气球吹起,使气球与烧杯内壁紧密接触,向上提气球时,就把烧杯提起来了。 也可演示“筷子提米” 的实验:在玻璃杯里装入大半杯大米,把筷子插在中间,往大米上加少许水,等一段时间,拿起筷子就可以把装米的玻璃杯提起来(这个实验需要的时间较长,可以上节课拿来演示加米、加水,下节课再展示提起筷子就可以把米和杯子提起。 本实验出乎学生预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具有较好效果)。 还可以通过小游戏引入。 挑选两名同学,一名力气大的男生和一名力气一般 7、毛刷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各是怎样的。 摩擦力对毛刷相对木板的运动各起什么作用。 通过上述实验和讨论,学生对“ 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 就容易理解了。 探究滑动摩擦力这部分教材是本节的核心内容。 教学时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起引导和组织作用。 (1)提出问题建议先通过几个活动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大小,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 例如可让学生进行以下活动:把手放在桌面上,轻压桌面,拖动,手用力压桌面,再拖动;用铅笔在纸上写字,再在玻璃上写字。 让学生谈谈:有什么发现。 能提出什么问题。 也可按教材中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 8、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还可采用下面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先放一段录像,展现生活中与摩擦力大小有关的一些场景:人在冰上打滑,一匹骡子在冰面上打滑;汽车在冰面上打滑,加上防滑链后不打滑;汽车陷入泥坑中,车轮打滑,加上草垫后顺利通过;抓鱼时不用力,鱼会滑脱,用力可以抓住;传送带松了不能正常运转,张紧皮带后正常工作。 看完录像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这些现象,同学们有什么发现,什么疑问。 此时大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只能对观察到的现象加个“为什么”。 如“人为什么在冰面上易打滑,而在地面上不打滑。 ”学生提出这类问题后,教师继续引导:“ 我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与什么有关。 ” 学生回答得出“都与摩擦力的大小有关 10、性地设计实验和收集证据了。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可以先让学生交流和讨论制定出实验方案,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不止一个,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呢。 在实验中如何控制这些变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测量。 如何才能准确读数。 并且要求学生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 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大都能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案,并且让全体学生对该方案进行评估、纠错、补充、完善。 除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外,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 如:可用大玻璃瓶代替木块,用细绳牵引玻璃瓶在木板表面上滑动,在研究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时,可以通过改变加水的多少来改变压力的大小;还可 11、以 通过瓶底朝下和瓶口朝下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研究摩擦力和接触面积的关系;还可以让瓶子滚动来研究滚动摩擦等等。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建议学生每 24 人为一组,因课堂时间有限,每个小组可选择三个问题进行探究,必选问题: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自选问题:其他几个猜想任选其一进行实验。 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验中,要给学生做如下具体指导:匀速拉木块运动时,拉动木块所用的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因此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拉力的大小。 使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关键是拉力要均匀,眼睛注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指针不颤动时读数。 由于弹簧测力计本身受到重力 13、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大小有关。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在接触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同时鼓励 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 他因素有关。 (6)收获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实验结束后,可以询问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无法解决。 这里的“收获 ”不仅指学到了什么 知识,而且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了哪些方法、有哪些情感体验,如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即使是失败了,学生也会积累一些经验和教训,并且失败后会反思,会进行再实践、再验证,这也是 15、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让学生自由辩论,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指出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认识到摩擦跟其他许多事物一样,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两面性,应该研究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分析它们是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在减小摩擦的事例中,学生会提出加润滑剂和用滚动代替滑动(如滚珠轴承)等方法。 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课文中的问题。 学生根据探究所得到的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事例分析,不难得出: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物体间的压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