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高二语文通用版 第2章2.2杜甫诗歌 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2、都很大,也更加痛切地表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 这首诗还善于用事, “鼓角声悲壮”用祢衡事, “星河影动摇”用汉武帝问星象事,“卧龙跃马终黄土”用诸葛亮、公孙述事。 诗人用事之妙在于不落痕迹,即使不知道典故的来历,也能够体会到诗句所传达的情感。 知道典故之后,就能够有更深的体会。 正如西清诗话所云:“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 此说,诗家秘藏也。 如子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人徒见陵轹造化之工,不知乃用故事也。 ”阁夜是一首七言律诗,每句节奏都为“二二三” ,如“岁暮阴阳催短景”。 全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慨,故宜用低沉、顿挫的调子来诵读。 首联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冬夜图景,漫天遍野的寒 3、意从作者的心中流出。 读起来语势要平缓,表达促迫之感的“催”和蕴含作者心境的“寒”字要适当重读,延长时值。 颔联表现五更鼓角的悲壮之声和三峡星河的动荡之感,前句萧瑟,后句浩荡,诵读起来要语调高亢,音域放宽,表现出气象雄浑之境, “悲壮” “动摇”二词要饱含深情,力求表达出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 前句写听觉,后句写视觉,诵读中要努力寻找“听”和“看”的感觉。 颈联前句写百姓悲天怆地的哭声,情绪凄惨;后句写渔樵时起时落的歌声,情绪悠远。 诵读时要形成对比,前句语调悲抑、沉重,饱含痛楚,后句语调平直,注意节奏的顿挫,突出悠远之感。 这两句诗诉诸听觉,诵读时要寻找无眠之夜哭声、歌声、鼓角声齐集耳畔的感觉。 尾联抒发人 5、。 (5 分)(2)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请简要分析。 (6 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杜 甫童稚情亲四十年, 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 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 桃花红似锦, 生憎 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 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 “分”,一作“忿”。 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 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 (2)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5 分)(3)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但又不单单抒发离别之情,结合诗歌一,二联,分析这首诗都抒发了哪些情感。 (6 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 7、 分)叹庭前甘菊花杜甫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甘菊花的形象特点。 (4 分)(2)诗的五、六两句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4 分)轻松一刻政治上不得志是一种不幸,但杜甫悲惨境遇的根源是他生活的潦倒,他后半生最大的敌人竟然是饥饿。 初到长安不久,父亲去世使杜甫失去了经济来源,很快生活就陷于困窘。 杜甫在长安有一个晚辈,为了蹭一顿饭,杜甫时时到那里走动。 这个晚辈混得也一般,杜甫去的多了,他虽然表面上不便说什么,给人气受的事情难免做点出来。 偶尔运气好了,有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