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3古诗文默写内容摘要:

景异 , _______ _______ __。 ( 3 ) 吊三国古迹 : _______ ________ _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4 ) 品富阳山水 : _______ _____ , _ ________ ___ ; 经纶世务者 , 窥谷忘反。 ( 5 ) 诉骨肉相思 : 共看明月应垂泪 , _______ _ ______ __。 ( 6 ) 咏梅花高洁 : 无意苦争春 , ___ ________ _。 ( 7 ) 抒离情别意 : _______ ________ _ , 雪上空留马行处。 ( 8 ) 论民心向背 : 得道多助 , _____ _______。 【答案】 ( 1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2 ) 衡阳雁去无留意 ( 3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4 ) 鸢飞戾天者 望风息心 ( 5 ) 一夜乡心五处同 ( 6 ) 一任群芳妒 ( 7 ) 峰回路转不见君 ( 8 ) 失道寡助 ( 8分 , 每小题 1 分 ; 每错 、 漏 、 增 、 换一个字扣 0 . 5 分 , 扣完该空分数为止 ; 不跨空扣分 ) 中小学课件 16 . ( 200 9 中考变式题 ) 请根据要求填写 古诗文名句。 ( 10 分 ) ( 1 ) ___ ___ ___ __ _ , 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 ) ( 2 ) ___ ___ ___ __ _ , 随风直到夜郎西。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3 ) ___ ___ ___ __ _ , 东风无力百花残。 ( 李商隐《无题》 ) ( 4 ) 子曰 : “ 岁寒 , ___ __ ___ ___ __ ___。 ” ( 《论语 子罕》 ) ( 5 ) ___ ___ ___ __ ___ __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 6 ) 山随平野尽 , ___ ___ _ ___ __。 ( 李白《渡荆门送别》 ) ( 7 ) ___ ___ ___ __ ___ ___ _ , 西北望 , 射天狼。 (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 ( 8 ) ___ ___ ___ __ _ , 身世浮沉雨打萍。 ( 文天祥《过零丁洋》 ) ( 9 ) 造化钟神秀 , ___ ___ _ ___ ___ _。 ( 杜甫《望岳》 ) ( 10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__ ___ ___ __ ___ ___。 ( 诸葛亮《诫子书》 ) 【答案】 ( 1 ) 采菊东篱下 ( 2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3 ) 相见时难别亦难 ( 4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5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6 ) 江入大荒流 ( 7 ) 会挽雕弓如满月 ( 8 ) 山河破碎风飘絮 ( 9 ) 阴阳割昏晓 ( 10 ) 非宁静无以致远 中小学课件 17 . ( 201 1 中 考预测题 ) 古诗词名句填空。 ( 10 分 ) ( 1 ) 万里赴戎机 , ___ ___ _ ___。 ( 《木兰诗》 ) ( 2 ) ___ ___ ___ _ , 坐看云起时。 ( 王维《终南别业》 ) ( 3 ) 今夜偏知春气暖 , ___ ___ ___ _。 ( 刘方平《月夜》 ) ( 4 ) ___ ___ ___ __ _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 ( 5 ) 潮平两岸阔 , ___ ___ _ ___ __。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 6 ) ___ ___ ___ __ _ , 阴阳割昏晓。 ( 杜甫《望岳》 ) ( 7 ) 默而识之 , 学而不厌 , ___ ___ _ ___ __ , 何有于我哉。 ( 《论语》 ) ( 8 ) 最是一年春好处 , ___ ___ ___ __ _。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 9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人皆有之 , ___ ___ _ ___ __。 ( 10 ) 半亩方塘一鉴开 , __ ___ ___ __ ___ ___。 【答案】 ( 1 ) 关山度若飞 ( 2 ) 行到水穷处 ( 3 ) 虫声新透绿窗纱 ( 4 ) 枯藤老树昏鸦 ( 5 )风正一帆悬 ( 6 ) 造化钟神秀 ( 7 ) 诲人不倦 ( 8 ) 绝胜烟柳满皇都 ( 9 ) 贤者能勿丧耳 ( 10 ) 天光云影共徘徊 中小学课件 18 . ( 201 1 中考预测题 ) 填补名句。 ( 10 分 ) ( 1 ) 三人行 , ___ ___ ___ __ _。 ( 《论语》 ) ( 2 ) 芳草鲜美 , _ ___ ___ __ ___。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 3 ) ___ ___ ___ __ _ , 草色入帘青。 ( 刘禹锡《陋室铭》 ) ( 4 ) ___ ___ ___ __ _ , 始于足下。 ( 5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___ ___ ___ __ _。 ( 6 ) 路遥知马力 , ___ ___ _ ___ __。 ( 7 ) ___ ___ ___ __ _ , 长一智。 ( 8 ) ___ ___ ___ __ _ , 金石为开。 ( 9 ) 海上生明月 , ___ ___ _ ___ __。 ( 10 ) 宝剑锋从磨砺出 , __ ___ ___ __ ___ ___。 【答案】 ( 1 ) 必有我师焉 ( 2 ) 落英缤纷 ( 3 ) 苔痕上阶绿 ( 4 ) 千里之行 ( 5 ) 绝知此事要躬行 ( 6 ) 日久见人心 ( 7 ) 吃一堑 ( 8 ) 精诚所至 ( 9 ) 天涯共此时 ( 10 )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中小学课件 19 . ( 201 1 中考预测题 ) 将下列名句填补完整。 ( 8 分 ) ( 1 ) ___ ________ _ , 小人长戚戚。 ( 2 ) 征蓬出汉塞 , _______ _____。 ( 3 )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 ________ _____。 ( 4 ) ___ ________ _ , 决眦入归鸟。 ( 5 ) 问君何能尔。 _______ _____。 ( 6 ) 俱往矣 , ___ ________ _ , 还看今朝。 ( 7 ) 入则无 法家拂士 , ___ ________ _____ , 国恒亡。 ( 8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___ ________ _____。 【答案】 ( 1 ) 君子坦荡荡 ( 2 ) 归雁入胡天 ( 3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4 ) 荡胸生层云 ( 5 ) 心远地自偏 ( 6 ) 数风流人物 ( 7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8 ) 绿杨阴里白沙堤 中小学课件 古诗文默写(二) (时间: 50分钟 分值: 108分) 中小学课件 1 . ( 2020 重庆 ) 根据语境填写。 ( 6 分 ) ( 1 ) 面对离别 ,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为归京的友人吟诵 : “ 山回路转不见君 , ___ ___ ___ __ ___ __ ” , 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与入川的朋友作别 : “ ___ __ ___ ___ __ ___ , 天涯若比邻 ” , 尽显洒脱旷达之意。 ( 2 ) 范仲淹几经沉浮 , 数遭贬谪 , 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 , 忧国忧民 , 为民请命 , 实践了他 “ ___ ___ _ ___ ___ __ _ , ___ __ ___ ___ __ ___ ” 的伟大抱负。 ( 《岳阳楼记》 ) ( 3 ) 今年四月 , 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 老人 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 ___ ___ ___ __ ___ __ , ___ _ ___ ___ ___ __ _ ” 的写照。 【答案】 ( 1 ) 雪上空留马行处 海内存知己 ( 2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3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小学课件 2 . ( 2020 河南 )( 6 分 ) ( 1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 “ ___ __ ___ ___ ___ , ___ ___ ___ _ ___ _ ” 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景色。 ( 2 ) 杜甫《春望》中 “ ___ _ ___ ___ __ __ , ________ ____ __ ”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 , 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 ; 李 煜《相见欢》中 “ ___ __ ___ ___ _ ___ _ , _________ _______ , 是离愁 ” 则化无形之情为有形 , 写出了亡国的哀思。 【答案】 ( 1 )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 2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剪不断 理还乱 中小学课件 3 . ( 2020 河北 )( 4 分 ) ( 1 ) 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 , 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____ _ , ___ __ ___ ___ __ ___ ___ _。 ( 2 ) 在我国历代文人中 , 许多人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 杜甫的 “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 ” , 范仲淹的 “ __ ___ ___ _ ___ ___ _ , ___ ___ _ ___ ___ __ _ ” , 顾炎武的 “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等 , 就是这种高尚情操的具体体现。 【答案】 ( 1 )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 2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中小学课件 4 . ( 2020 长沙 )( 6 分 ) ( 1 )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友人欢聚的情景 , 表达渴望与友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的诗句是 “ _ ___ ___ __ ___ ___ _ , __ ___ ___ ___ __。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