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6内容摘要:

是有其独创之处的。 ——杨宪邦主编 《 中国哲学通史 》 把“兼爱”的原则推广到人民生活上,墨翟主张“节用” 、“节葬”、“非乐”。 他认为“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 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 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 节用上 》 )。 这道理是不错的,去掉了浪费,财富就会增加一倍。 (墨子)反对“厚葬”、“久丧”,认为那样做“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 他特别指斥“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 节葬下 》 )的奴隶制的遗风。 他很有见地地指出:丧葬方式,有的民族用火葬,有的民族“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完全是“便其习而义其俗”( 《 节葬下 》 )的事,并不是什么“圣王之制”。 他认为听乐妨碍耕织。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对此三患,“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 《 非乐 》 )”,完全是无用的,并不能解决人民的衣食问题。 ——孙叔平 《 中国哲学史稿 》 墨子邮票 返 回 返 回庄子与道家 庄子 庄子故里(今河南商丘) 《 庄子 》 书影 《 庄子 》 书影 庄子言论和学者的评价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 庄子 齐物篇 》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知天地之为粒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 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 ——《 庄子 秋水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恃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 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 庄子 逍遥游 》 庄子虽当时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 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 司马迁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征至怪于齐谐。 ——李白 李白 鲁迅 (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 汉文学史纲要 》 (庄子)不仅“晚周诸子莫能先”,秦汉以来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 ——郭沫若 《 庄子与鲁迅 》 郭沫若 返 回 返 回韩非与法家 韩非 今版 《 韩非子 》 书影 韩非思想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韩非子 扬权 》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 ——《 韩非子 定法 》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 韩非子 八经 》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返 回 返 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