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秋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走向战略反攻ppt课件2内容摘要:
373万 低落 大减 空虚 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1947年) 主动权发生了转移。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7年6月,全国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 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370万人,战略机动能力大为减弱,战斗力下降;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机动作战兵力已超过国民党军。 解放区 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广大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后方更加巩固;在 国民党统治区 , 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的人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形成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蒋介石政府已陷于全民包围之中。 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1947年 6月 —— 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背景 ⑴ 我军基本粉碎敌人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⑵ 敌我双方力量、士气发生巨大变化 ⑶ 敌人重兵用于陕北、山东解放区,形成中间空虚态势 ⑷ 大别山具有战略地位 控制中原地区,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目的: 时间: 领导人: 军队: 经过: 意义: 1947年 6月 刘伯承、邓小平 晋冀鲁豫解放军 在山东西南突破黄河天险 — 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鲁西南战役 — 打乱敌人军事部署打开南下通道 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 8月) —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①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③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标志着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改变, 将战争由解放区引向了国民党统治区。 ②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想一想 说说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为什么选择在大别山地区。 1947年 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 1947年 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 南京 武汉 西安 郑州 北平 延安 上海 国民党进攻方向 解放区 解放军进攻方向 华东解放军 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三军配合 战略反攻 刘伯承和邓小平 1947年 6月,刘邓大军主力夜渡黄河 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 武昌 西安 延安 孟良崮 大别山 豫陕鄂 豫皖苏 南京 两翼牵制 三军配合 刘邓大军 华东 野战军 太岳 兵团 山东 野战军 西北 野战军 三军配合 两翼牵制 千里跃进大别山 采取跃进方式, 长驱直入 突然进攻 内外线配合 战略反攻特点: 刘邓大军 华东 野战军 太岳 兵团 山东 野战军 西北 野战军 三军配合 两翼牵制 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全国性反攻 中 原 三军 配合 刘邓大军 (大别山) 太岳兵团 陈粟主力 武汉 南京 山东 谭震林 东北 林彪罗荣桓 华北 聂荣臻 西北 彭德怀 内线 外线 想一想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 ① 大别山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 ② 又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③ 占据了大别山东镇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局面。 • 我们应该向英雄的解放军战士学习什么。 学习人民解放军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 不畏困难、冷静、机智、乐观、坚毅的品格。 人民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 战略防御: 从 1946年 6月至 1947年 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战略进攻: 从 1947年 7月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战略决战: 1948年 8月到 1949年 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四、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运动的背景 土地改革的开展: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土地改革运动的影响。20xx秋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走向战略反攻ppt课件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