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课标版选修内容摘要:
2、我们一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十二十二首(其一) 二、作家作品 1、生平、性格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晋书阮籍传 )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 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晋书阮籍传 )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 3、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晋书阮籍传 2、创作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 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 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 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 阮籍继承了诗经 、 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 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 ,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 辑有集 13 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阮步兵集 ,近人有黄节著阮步兵咏怀诗注 5、主流。 在正始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应推竹林七贤中的阮籍。 阮籍有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抒写一生的志向、感触,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写夜中不寐,独自弹琴的情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2师问:请找出诗歌的诗眼。 生答:忧思 3师问: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生答: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 ,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 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人为什么会 6、如此伤心,如此忧思。 (引导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 讨论: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 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 公元 254 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 公元 260 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 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 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 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 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 7、者很多。 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 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 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 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 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钟会,官至司徒,是司马昭的重要谋士。 此人是个投机钻营的卑鄙小人,阮籍一向深恶痛绝。 他时常来阮籍家作家,以此 9、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它摆脱了对乐府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理引入诗中,同时与一系列的艺术形象相结合,表现手法多用象征寓意,形成曲折幽隐的风格特点,使诗歌的内涵更为深厚。 可以说,中国的诗歌到了阮籍的咏怀诗,明显变得厚重了。 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言古体抒情组诗的体例。 四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 ,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 ,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却极其严酷。 从司马懿用政变手段诛杀曹爽而实际控制政权开始,到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续执政,十多年间,酝酿着一场朝代更替的巨变。 他们大量杀戮异己分子,造成极 10、为恐怖的政治气氛。 “天下名士,少有全者” ,许多著名文人死在这一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中。 另一方面,司马氏集团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并为夺取政权制造舆论,又竭力提倡儒家礼法,造成严重的道德虚位现象。 以清醒和理智的思维,面对恐怖和虚伪的现实,知识阶层的精神痛苦,也就显得尤其尖锐、深刻。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发生了重大变化。 正式文人面对严酷的现实,很自然的发展了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 由于周围环境危机四伏,动辄得咎,也由于哲学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 也可以说,他们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 这就是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 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 他们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 后者又称“竹林七贤” ,指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 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 五作业。《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案课标版选修
相关推荐
2、病)。 ”子贡(向孔子 )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呢。 ”孔子答道:“他聪明而又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已的人请教为耻辱。 所以他的谥号称为文。 ”孔子说:“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教导学生要热情,这些哪一样我能有呢。 ”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于他们不好的地方,就应该注意改正。
1、【语文公社】。 64723079初中作文指导: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具体明确”即是对作文内容的要求。 在阶段目标中也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那么这一要求在中考(微博)中是怎样体现的呢。 再来看 2005 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此项得分点所占比例相当大。
1、【语文公社】。 64723079十招搞定语文背诵中学教材中背诵篇目占有很大比重,许多学生畏“背”如虎。 怎样才能加强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呢。 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 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既加强理解记忆。 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 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 顿号: 表示短停顿。 省略号: 表示列举的省略或话没说完。 突然,老师拿出一只小板凳,问: “ 你们见过比这还丑的小板凳吗。 ” 学生们都笑着说:“ 没有。 ” 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 “ 有的。 ” 他不慌不忙地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的那只说: “ 这是我第一次做的。 ” 他又举起右手的那只说: “ 这是我第二次做的。 老师那里的,是我第三次做的。 虽然它还不能让人满意
2、生感受平等对话的自由,同时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地走进了文本的言语的深处。 看来这种做法是值得尝试的,然而,课堂上的反馈让我们有喜有忧。 案例一:语文课堂上的几个镜头:镜头一:课堂上,老师请一名学生起来提问,这位学生兴致极高起身质疑,问题提得很有思考价值,教师满心欢喜,请他点名请人回答,点名者自己点完名后,因为享受了点名的乐趣,心中美滋滋的,只顾着高兴,哪里还听得进别人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