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检测 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答案)内容摘要:

3、指当权者) ,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意:如同水往低处流) ,沛然谁能御之。 ”由此推断,该思想家主张( )A清净无为 B以法治国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6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 古时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 后来, “忘八端”被讹传为“王八蛋”。 从这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 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 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 ”如孔子主张“克已复礼” ,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思想。 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 5、甚自愧”“朕以无德” “是皆朕之不明”等语。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C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10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 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A光大儒家 B恢复礼乐秩序C建立教育体系 D加强中央集权1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 ,即士人政府。 ”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君主专 6、制制度的建立 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宗法制度的形成12 史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由此可见司马迁叙史( ) 成祖姓名朱棣,其子明仁宗姓名朱高炽,仁宗之子明宣宗姓名朱瞻基,宣宗之子明英宗姓名朱祁镇,英宗之子明宪宗名朱见深。 从这几位皇帝的名字来看,体现了明朝皇室命名的思想是( )A天人合一 B人定胜天C五行相生 D五行相克14对比佛教、道教,有史学家认为:“孔子儒教,不成为一项宗教其信徒都没入在一般社会中,在下则弘扬师道,在上则服务政治。 只求淑世 8、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A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B思想内容的辩证性 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1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说:“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之田也。 自秦而后,民所自有之田也。 上既不能养民,使民自养,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 ”这反映出作者的主旨是( )A呼吁健全的社会保障 B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 C主张限制自耕农经济 D抨击封建土地所有制19 “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 梁启超 9、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 ”可见桐城派(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20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 ,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 11、大江以南,名门大家闺阁多为所诱,征诗刻稿,标榜声明,无复男女之嫌。 殆忘其身之雌性矣。 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实学可取。 而为邪人拨弄,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 )A理学受到冲击 B民主与法制思想并存C社会转型完成 D新式的教育发展普及二、非选择题。 23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文明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 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 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才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如此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使中国人能够不 13、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但到 19 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突然而剧烈的变化。 材料二 19 世纪后半期,自我为中心的中国人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和痛苦。 部分中国人开始反思和重新变革自己的文化。 有官僚阶层开始的自强运动,有翻译介绍西学,也有个别人在生存危机下认识到非变革制度不可。 商人阶级形成发展。 在 20 世纪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并促成了一场民族解放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 (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文明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6 分)据此指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特点。 (7 分)24 (26 分)思想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 600 年公元前 300 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材料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