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 7.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含答案)内容摘要:
2、由旧有的村社管理。 监督农民按时缴纳赎金和完成各种赋役。 4实质:实际上是对农奴的掠夺。 易混易错改革的焦点问题不是地主内部的斗争而是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 教材互补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农民为了赎地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他们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 (岳麓版)重点精讲为什么说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经济上: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 改革后,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 (2)政治上: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3)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 4、心理是什么。 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答案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防止农民暴动,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这是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所决定的。 材料二图一图二图一:俄国“二一九法令”颁布后,民众向沙皇欢呼的场面。 图二:俄国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被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地感恩,吻自己主人的脚面。 思考(1)图一中“民众向沙皇欢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有人怀疑图片中“场面”的历史真实性,认为是作者故意美化统治者。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观点的历史依据。 (2)图二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答案(1)主要原因:“二一九法令”颁布后,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并可以赎买份地。 历史依据:该法 6、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 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思考(1)据前两段材料,概括两人对“二一九法令”的不同观点。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对农民的诈骗”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材料一认为改革没有使农奴获得真正的自由。 材料二认为改革使农民获得彻底解放。 (2)理解:农民为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虽摆脱了地主奴役,却遭受村社束缚。 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二、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1政治上:1864 年在省、县设立地方自治机构。 1870 年成立城市杜马(议会)。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地主专权的局面。 2司法上:效仿西欧司法制度,公 7、开举行审判,建立陪审员和律师制度。 3教育上:1864 年颁布初级和中级教育条例。 允许私人办学,大学拥有广泛的自治权。 4财政上:创办国家银行,取消各部门独立的财权。 建立财政监督制度和国家统一的税收制度。 5军事上:1874 年,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改善军法。 是俄国军队现代化的开端。 6评价(1)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作用:是俄国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转折点,也是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第一步。 (3)局限: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是对农民的掠夺。 重点精讲“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这三条改革措施之间有怎样的内在关系。 1861年“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度后,俄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 9、。 由于农奴制的废除,工业发展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国内市场扩大。 深化探究材料一地方自治改革并没有触动原来的政府机构,只是在它之外又增加了一套机构。 政府当局与城市杜马之间的摩擦和冲突时有发生。 大部分省长继续把自己当做“全省的主人” ,不尊重城市杜马的权利。 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特点。 答案俄国的地方自治机构权力有限,只是地方政府的辅助机关。 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司法章程后,司法改革实际进展缓慢,很多地方仍然按照以前的习惯法来处理诉讼,普通群众也不具备法律意识。 农村中仍然保留了“治安官”。 他们是从贵族中推选出来的,按习惯方式断案。 如果他们判决错误,农民也没有地方上诉。 刑法 10、虽然废除了极残酷的肉刑,但拷打农民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思考(1)据材料,俄国的司法改革呈现什么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据以上材料,你对俄国上层建筑的变革有何认识。 答案(1)特点:进展缓慢;地区发展不均衡;仍保留农奴制的烙印。 成因:1861 年改革保留了大量农奴制的残余;司法改革由贵族地主推行,以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为出发点;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2)俄国上层建筑的变革促进了俄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变革受到沙皇专制体制、传统习惯势力、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困难重重。 三、解放农奴步履维艰1改革后农民债务沉重、生活贫困。 2民粹派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反抗运动。 3沙皇专制依旧,大肆捕杀民意党人。 课 12、严格管理。 3 农民改革法令规定由村社管理农民,主要是为了()A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B加强政府对农民的控制C把农民纳入地方贵族的控制D维护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答案861 年改革前,农民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由庄园主进行管理;改革后,农民从法律上脱离了庄园主的管理,为加强对“解放”后的农民的管理,改革法令规定建立一种新的管理组织村社。 4 “臭名昭著的解放 ”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 ,主要是因为()A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B农民需用高价购买份地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 14、人民是否还会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 他们是否还长久地买卖人口,把人当牲畜。 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 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权利。 又是谁让他们骑在我们穷人的头上,挥舞着鞭子。 (1)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制度。 (2)作者对这种制度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3)诗中所说的“人民”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答案(1)农奴制。 (2)持批判的态度。 农奴制是极其落后、残酷的制度。 (3)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人(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拥有财产、改变职业、参加选举的权利(或享有财产、职业和选举等公民权利),地主不能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买卖、赠送和典押,不得干涉他们的生活。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 7.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含答案)
相关推荐
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 贝尔发明电话 1876年 3月 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 沃森先生,请过来。 我有事找你。 ” 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音。 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 电话发明人贝尔第一个试音: “ 喂,芝加哥 ” ,这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 无线电之父 ——马可尼 马可尼 ( 1874—1937) 马可尼制作的无线电报机
4、)酶:解旋酶、合酶。 (6)特点:边解旋边复制,_。 7抓准 制中的“关键字眼”(1)制:用 15N 标记的是“亲代 是“培养基中原料 ”。 (2)子代 求 例是“含 15N 的”还是“只含 15N 的”。 (3)相关计算:已知某亲代 含某碱基 m 个。 “复制 n 次”消耗的该碱基数:_。 “第 n 次复制”消耗的该碱基数:_。
2、株供应 148 h 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 14C 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 14C 量占植株 14C 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最新海量高中、2016四川卷,5)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 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以 收速率表示)与胞间 度(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报告 情景二:第一刊 《 民报 》 被散播到社会,各个阶层争相阅读 面对 《 民报 》 发刊词中的三民主义,农民、保守势力、资产阶级以及激进势力分别会有什么想法,为什么。 如果你作为孙中山,会在主题报告中如何解释具体内容。 议程一:孙中山首创三民主义 如果你作为会员正好在场,你会从三民主义的内容中分别得到怎样的鼓舞。 你如果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如何看待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议程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2、势能的是()A秋千由最高点荡向最低点B张开的弓把箭水平射出去C骑自行车匀速驶上斜坡D正在腾空上升的礼花弹答案D解析秋千由最高点荡向最低点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张开的弓把箭水平射出去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骑自行车匀速驶上斜坡是人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正在腾空上升的礼花弹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只有 D 正确3有关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车 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近代技术体系最终确立 瓦特改良蒸汽机 骡机水力织布机二、“电气时代”的到来 电力的广泛运用 理论前提: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技术突破 电动机:雅可比、格拉姆 发电机:西门子 爱迪生:电灯、发电站 内燃机的发明应用 内燃机:卡尔 〃 本茨、戴姆勒 柴油机:狄塞尔 影响 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飞机) 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化学工业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