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内容摘要:
C 正交平面 D 进给平面 15. 刀具的住偏角是 和 之间的夹角。 ( 刀具 进给 正 方 向、主切削刃) 16. 刀具 一般都由 部分和 部分组成。 (切削、夹持) 17. 车刀的结构形式有: 等几种。 (整体式、焊接式、机夹重磨式和机夹可转位式) 18. 在车刀设计、制造、刃磨及测量时必须的主要角度有:。 (主 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前角、后角) 19. 后角主要作用是减少刀具后刀面与工件表面间的 ,并配合前角改变切削刃的 与。 (摩擦;强度、锋利程度) 44 20. 刀具的刃倾角在切削中的主要作用是。 ( D) A 使主切削刃锋利 B 减小摩擦 C 控制切削力大小 D 控制切屑流出方向 21. 车刀刀 尖安装高于工件回转轴线,车外圆时,。 ( C、D) A 工作前角变小 B 工作前角不变 C 工作前角变大 D 工作后角变小 E 工作后角不变 F 工作后角变大 22. 车床切断工件时,工作后角变小。 ( √ ) 23. 一般来说,刀具材料的硬度越高,强度和韧性就越低。 ( √ ) 24. 高速钢是当前最典型的高速切削刀具材料。 ( ╳ ) 25. 硬质合金是最适合用来制造成型刀具和各种形状复杂刀具的常用材料。 ( ╳ ) 26. 制造成型刀具和形状复杂刀具常用的材料是高速钢。 ( √ ) 27. 选用你认为最合适的刀具材料。 低速精车用 ;高速铣削平面的端铣刀用。 (高速钢、硬质合金) 27a. 选用你认为最合适的刀具材料。 高速精车钢件用 ;拉削的拉刀用。 (硬质合金、高速钢) 28. 刀具前角是在 面中测量,是 与 之间的夹角。 (正交平面、前刀面、基面) 29. 刀具前角为 ,加工过程中切削力最大。 ( A) A 负值 B 零度 C 正值 30. 车刀的后角是在 平面中, 与 之间的夹角。 (正交、后刀面、基面) 31. 车削细长轴时,应使用 90゜ 偏刀切削。 ( √ ) 32. 刀 具 主 偏 角 的 减 小 有 利 于 改 善 刀 具 的 散 热 条 件。 ( √ ) 33.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有哪些。 答: 1)较高的硬度; 2)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3)较好的耐磨性; 4)较高的耐热性; 5)较好的工艺性。 34. 常用的刀具材料有哪些。 答: 1)碳素工具钢; 2)合金工具钢( 9SiCr); 3)高速钢; 4)硬质合金; 5)涂层刀具; 6)陶瓷刀具材料等。 或 1)工具钢; 2)高速钢; 3)硬质合金; 4)超硬刀具材料; 5)涂层刀具等。 35. 机夹可转位式车刀有哪些优点。 答: a 无焊接、刃磨缺陷,切削性能提高; b 刀片无须重磨,可使用涂层刀具; c 减少调刀时间,提高效率; d 刀杆使用寿命长,节约 材料及其制造费用; e 在一定条件下,卷屑、 断屑稳定可靠。 36. 影响刀具切削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刀具 切削部分的材料、角度和结构。 三、 金属切削过程 37. 金 属 切 削 过 程 的 实 质 为 刀 具 与 工 件 的 互 相 挤 压 的 过 程 ( √ ) 45 38. 通常用什么来表示切削过程的变形程度。 答:变形系数 39.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变形系数越大,切削力越大,切削温度越高,表面越粗糙。 ( √ ) 40. 常见的切屑种类有哪些。 答: 带状切屑、 挤裂(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41. 什 么是积屑瘤。 答: 在一定范围的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金属时,常发现在刀具钱刀面靠近切削刃的部位粘附着一小块很硬的金属,这就是积屑瘤。 42. 金属切削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变形区。 试画图表示出几个变形区。 答:金属切削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变形区。 43. 切削过程中切削力的来源主要是 和。 (变形抗力和摩擦力) 44. 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切 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45. 切 削 用 量 对 切 削 温 度 的 影 响 程 度 由 大 到 小 的 顺 序是。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46. 切削用量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 ╳ ) 47. 当切削热增加时,切削区的温度必然增加。 ( ╳ ) 48. 切削面积相等时,切削宽度越大,切削力越。 (A) A 大 B 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49. 切削区切削温度的高度主要取决于。 ( A、C) A 切削热产生的多少 B 切屑的种类 C 散热条件 D 切屑的形状。 50. 金属切削过程中主要产生 、 、 等物理现象。 (积屑瘤、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加工硬化、切屑等, 任填其三 ) 51. 在什么切削速度范围内 最 容易产生积屑瘤。 答: 20~30m/min。 52. 车削细长轴时,切削力中三个分力以 对工件的弯曲变形影响最大。 ( C) A 主切削力 B 进给抗力 C 背向力 D 摩擦力。 53. 金属切削时,切削力经常分解为哪三个力。 答:主切削力 、 进给(抗)力 和 背向力。 2 3 1 46 54. 切削用量中,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 ╳) ,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CBA) A 切削速度 B 进给量 C 背吃刀量。 55. 减小切屑变形的措施主要有: 、。 (增大前角、提高切削速度) 56. 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背吃刀量。 ( √ ) 57. 影响切削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是工件材料。 ( √ ) 57a. 影响切削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是。 (工件材料) 58. 常见的切屑种类有:。 (带状切屑、 挤裂(节状)切屑、崩碎切屑) 59. 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是 和。 (冷却、润滑) 56. 切削用量中对 切削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切削速度 ) 57. 什么是刀具耐用度。 答: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在两次刃磨间的切削总时间。 57a. 刀具耐用度是指。 (刀具在两次刃磨间的切削总时间) (或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到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所经历的实际切削时间) 58. 切削过程中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 A 切削速度 B 进给量 C 背吃刀量。 59. 切削过程中,若产生积屑瘤,会对精加工有利,对粗加工有害。 ( ╳ ) 60. 切削钢材时,车刀的前角越大,切屑不变形越。 (小) 61. 粗加工中等硬度的钢材时,一般会产生 切屑。 ( B) A 带状 B 挤裂 或 节状 C 崩碎 62. 切削脆性材料时,容易产生 切屑。 ( C) A 带状 B 挤裂 或 节状 C 崩碎 63. 影响积屑瘤产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积屑瘤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工件材料的力学性能、切削速度和冷却润滑条件等。 64. 当切削面积不变时,增加切削深度,减小进给量会使切削力 ,切削温度 ,刀具耐用度。 (增加;降低;提高) 65. 当切削面积相等时,主偏角越小 ,背向力越。 (大) 66. 加工硬化对加工过程有哪些影响。 答: 1 加剧刀具磨损、 2 增大已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 3 疲劳寿命降低 67. 加工硬化现象对提高零件使用性能和降低表面粗糙度都有利。 ( ╳ ) 68. 积屑瘤在加工过程中起到好的作用是。 ( B) A 减小刀具前角 B 保护刀尖 C 保证尺寸精度 69. 增加刀 具前角,可以使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减小。 ( √ ) 70. 金 属 材 料 塑 性 太 大 或 太 小 都 会 使 切 削 加 工 性 变 差。 ( √ ) 71. 增 加 进 给 量 比 增 加 背 吃 刀 量 有 利 于 改 善 刀 具 的 散 热 条 件 47 ( ╳ ) 72. 对 切 削 力 影 响 比 较 大 的 因 素 是 工 件 材 料 和 切 削 用 量。 ( √ ) 73. 影响切削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切削力的大小是由很多 因素决定的,如 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刀具角度、切削液和刀具材料 等。 在一般情况下,对切削力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是工件材料和切削用量。 74. 刀具失效形式分为: 和。 (正常磨损和破损) 四、 技术经济指标 75. 粗车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应如何选择切削用量。 答: 大的背吃刀量;大的进给量;中等适度的切削速度。 76. 安 装 是 影 响 表 面 粗 糙 度 的 主 要 因 素 之 一。 ( ╳ )。工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
相关推荐
② 压力焊,主要 包括接触焊、煅焊、摩擦焊、冷压焊等。 ③ 钎焊,就是将熔点低于焊件的焊料合金(称钎料),放在焊件的结合处,与焊件一起加热到钎料熔化并渗透充填到连接的缝隙中,通过熔化的钎料与未熔化的焊体表面间的相互溶解和扩散,从而使焊件凝结在一起。 气焊气割作业 乙炔( C2H2)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气体,是由电石 (CaC2)与水反应而生成的,乙炔是可燃气体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名称 要求例数( ≥ ) 实际完成 带教老师 全身麻醉 250 椎管内麻醉含硬膜外麻醉 (其中鞍麻、骶关、腰硬联合不少于 10 例) 100 神经阻滞和局部麻醉 30 监测下的麻醉管理( MAC) 40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小城镇中,大体上是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经济效益也在增加。 当人口超过 5 万人时,经济效益的增加则更明显。 因此,有必要重点对 5 万人以上的小城镇进行投资与扶持。 另一方面,要坚持工业聚集的发展模式。 据测算,小城镇工业企业规模 与镇区人口相关系数为 ,大大高于第三产业与镇区人口的相关系数。 同时,小城镇要以和谐发展为目标,全力搞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科学规划为依托,加大加快基 础设施建设力度
本人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班级人数众多,又面临着新课程改革。 面对首次接触的教材,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在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新教材培训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 在教学中,认真钻研 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