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第七单元测试题内容摘要:

曲线,最适合在荫蔽条件下 生的植物是 A.Ⅰ B.Ⅱ C.Ⅲ D.Ⅳ 23.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4.森林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 )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动物 C.微生物 D.落叶和土壤 25.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 A.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B.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C.增加生物种类 D.限制一个系列的能量流动 26.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较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 ) A. O2 B. H2O C.足够的有机物 D.太阳能 27.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 ) A.仅限于绿色植物 B.仅限于自养生物 C.全部自养生物和部分异养生物 D.全部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 28.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29.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消费者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30.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 )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31.在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最终消失于 ( )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最高级消费者 D.分解者 32.连接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33.右图是自然界的碳循环简图,图中 ( ) 甲、乙、丙各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甲动物 乙动物 环境温度 ℃ 40 30 20 10 耗氧量 Ⅳ Ⅱ Ⅰ 光照强度 速率 Ⅲ 甲 乙 丙 CO2+H2O 高 二 单 元 测 验 第 4 页 共 7 页 C.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D.甲是绿色植物,乙是各种动物 ,丙是腐生细菌和真菌 34. 使用农药 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 DDT,这一现象说明 ( ) A. DDT 已进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 B. DDT 是挥发性物质,能随大气到南极 C.含 DDT 的动物曾经在施药地区生活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5.在南极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 磷虾 海豹 虎鲸。 按能量 传递规律,若虎鲸靠吃海豹来增加 1 千克体重的话,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 ( ) A. 1 ㎏ B. 10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