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练习语句排序内容摘要:
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 .④③⑤①②⑥ C .③①⑤④②⑥ D .④②①⑤③⑥ [简析]做题首先要把握基本内容。 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心句是 ② 句。 再初步分层归类。 统观这几句,除 ①②⑤ 外, ③⑥ 两句也明显不适于作首 句,因为分析问题总要有问题在先才行。 这样,经过简单的定性与归类后,选项便只剩下 B、 D两项了。 然后连缀排列顺序。 根据 ② 句中代词 “此 ”和转折连词 “却 ”,可以断定 ② 必接于 ④ 后,即顺序为 ④② ;根据 ① 和 ⑤ 两句中的关联词 “则 ”,可断定这两句的 顺序应是 ①⑤ ,并且应当在 ② 后对 ② 中的 “不同景观 ”进行解 说,然后 ③ 句过渡, ⑥ 句指明原因。 最后检查调整并确定。 D项符合提出问题 (④② )——列举现象 (①⑤ )——指明原因 (③⑥ )这一思路,因此, D项正确。 (二 )语境类 这类排序题由于增设了语境,因此,在排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整个语境谐调的考查。 从命题的形式上看,这类题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设置语境,即提供出 具体的上下文;一类是间接设置语境,即按特定的要求调整语序。 这两类题从具体操作上又有所不同。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就其连缀的基本 技巧分别予以说明。 由于设置了具体语境,这类调整语序的题目在具体完成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与上下文的衔接问题。 否则,即使内部排序得当,也会因与上下文衔接不当而功亏一篑。 一般来说,解答这类题需按三步进行,即内部连缀排序,分析整体语境,审察调整确定。 (1)内部连缀排序。 首先对需要排序的各句进行分析,依照前文对 “非语境类 ”排序的有关方法,对语句进行初步排序。 (2)分析整体语境。 内部连缀排序,只是对需排序语句的初步层次性整理,是否合理并符合要 求,还要看一看上下文的语境,分析整个语段的基本内容、层次顺序、观点倾向等。 (3)审察调整确定。 在对整体语境把握的基础上,贯通总体思路,理顺语段层次。 经过审读分析,可最后确定。 [例题]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 ② 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③ 马上扔下背包, ④ 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 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②④①③ B .①④②③ C .④②③① D .④③①② [简析]首先对所提供的四个语句进行排序。 这几句话主要是描写行动的,人们的行动很迅速、很勇猛,为什么 ?是因为 “听到了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 因此, ④ 句应放在首句的位置。 下面的几个语句应注意前后承接,通常思路为: ① 先不顾疲劳,再行动,这样, ② 句应放在行动性较强的 ①③ 句之前,结合四个选项,初步选 定 C,即 ④②③①。 然后分析整体语境。 整个语段要表达的是:野营队来到村里,然后抢收。 这样,来到村里 ——听到广播 ——不顾疲劳 ——扔下背包 ——投入战 斗,自然连贯,语意贯通; ① 句自然作 “投入战斗 ”的状语,排序基本确定为 ④②③①。 最后再审察调整。 经过语境分析,句间关系分析,确定无误。 此类题虽然无具体的语境设置,但是有明确的要求限制,因而,排序之前应当首先考虑到这些要求,然后再进行排序。 下面结合有关试题具体分析。 [例题 1]根据表达需要,恰当排列下面语句的顺序。 要求: ① 强调地处偏僻是造成一切的原因。 ② 强调此处比较保守。 ③ 解释此处为什么不被注意。 ④ 一般地陈述这地方为什么落后。 [简析] ①② 均要求强调一定的内容,因此应当首先考虑如何强调的问题。 一般说来,总要把强调的内容放在句首 (定语后置表强调例外 )。 ① 中要求强调的是 “地 处偏僻 ”这一原因,因此应当把 C—A 放在句首,其余项依据逻辑顺序则为 B—E—D,那么第。高考专题练习语句排序
相关推荐
仿造语句在内容上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相对完整的叙述层次或论述结构。 如 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第 22 题,要求有二: ① 另举 一个事例; ② 句式与标有波浪线符号的一句相同。 “另举一个事例 ”,也就是内容上的要求,所举事例应与所给语句思想一致,内容贯通,相互映衬。 内容统一,往 往还涉及到感 情一致、风格一致等问题,如所给语句文采飞扬,充满褒奖之情
开式中 2x 的系数是 __________。 [54] 15. ( 1998) 设 n是一个自然数, n)nx1( 的展开式中 3x 的系数为 161 ,则 n ______。 [4] 16. ( 1999) 在 523 )x2x( 的展开式中,含 5x 项的系数为 _______________。 [40] 17. ( 2020 春 ) 若 5)ax( 的展开式中的第四项是
件,个人简历,两张一寸免 ⑦ 冠近照,到新世纪大厦 105房间面试。 未经录用者,资料概不退还。 把需改正地方的序号和改正的结果填入下列表中。 序号 改正结果 3.(★★★★ )下面一段文字,在数字表达、语法等方面存在毛病,请根据要求做题。 20年来,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教育阶段的学校 a 教育制度。 到九九年,全国小学 ,基本实现了每个孩子能上小学。 全国初中
互补配对的两种碱基数目相等。 • (2)由 A= T, G= C导出 A+ G= T+ C= A+C= T+ G= 50%(A+ T+ G+ C), 或者 (A+G)/(T+ C)= (A+ C)/(G+ T)= 1。 DNA双链中的两个互补碱基数相等;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 , 占碱基总数的一半。 • (3)一个 DNA分子中的某种碱基 (以 A为例,若其在某一 DNA分子中所占比例为
2.(★★★★ )用自己的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5个字。 创造性思维对思维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创造性思维 与思维者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 在某种意义上,创造性思维的天赋就是一种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 力,他就像 卓越的探矿者,善于发现并开掘深深地掩埋在地下的矿藏。 再者,思维者对他所思维的对象应有浓厚的兴趣,一个研究者对他们研究的对象缺乏兴趣,他
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 ,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 ,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从而进行大量的繁殖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 侵入别的细菌 注入核酸 合成 组装 释放 吸附 注入 核酸 合成 组装 释放 吸附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究竟是蛋白质还是DNA? ? DNA和蛋白质 ,应分别标记哪一种元素。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