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摄像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201211内容摘要:
《摄影摄像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201211 摄影与摄像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认识和使用数码相机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1认识数码照相机的基本结构,掌握照相机的基本拍摄方法;2实验后一定要盖上镜头盖,关闭相机电源。 二、 实验内容:1通过教师演示与讲解,学习相机的基本操作:正确测光、曝光和聚焦,光圈、快门操作,感光度、白平衡设置;2通过教师演示与讲解,选择自动模式与手动模式进行拍摄。 三、实验步骤:1认识数码照相机的结构(以富士 能 60D 为例):镜头、机身,熟悉相机的配件,电池、三脚架、闪光灯、充电器、数据线、存储卡。 2数码照相机的准备工作:将电池充满电,装入电池,取下镜头盖。 打开电源看指示灯是否闪亮。 3正确持机:对于小型数码照相机,双手上下托紧机身,右手食指放在快门上,对于长镜头照相机,要用左手托住镜头。 4选择不同的拍摄模式:全自动、P 门,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或者人像模式、运动模式、夜光模式等。 5根据选择的模式设定感光度、不同的光圈和快门,调整白平衡、曝光指数等。 6右手食指放在快门上,拍摄时,要先按下快门一半,自动对焦,然后继续按到底,进行拍摄。 7调节菜单,检查和评价拍摄效果。 8选择手动模式,重复 5。 四、注意事项:1保护镜头,防止跌落和进灰尘。 2要轻按快门按钮,不可用力猛按。 3端稳相机,防止抖动。 五、实验收获:实验二 摄像机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认识摄像机的基本结构,掌握摄像机的基本操作方法;2检查机器的初始状态,学会拍摄前对机器的调整;3练习常见的执机姿势和摄像的基本操作要领:平、稳、准、清、匀。 二、实验内容:1通过教师演示与讲解,学习摄像机的基本操作:滤色片的选择、黑白平衡调整、光圈的设置、变焦与聚焦操作等;2通过教师演示与讲解,练习各种执机姿势。 三、实验步骤:1认识摄像机的结构(以 9E、150P、250P 、 537 为例):镜头、机身,熟悉摄像机的配件,电池、三脚架、充电器、数据线、录像带等。 2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将电池充满电,装入电池或将摄像机与适配器连接,取下镜头盖。 3检查机器的初始状态,打开摄像机电源开关、预热;4选择色温滤色片,调整黑白平衡,设置光圈模式,进行变焦和聚焦操作,初步完成构图;5设定 3 组以上不同的参数,进行拍摄练习;6教师讲解并演示演播室三脚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练习;7教师讲解并演示肩扛式、固定式和徒手式等执机姿势,学生练习;8练习摄像的基本操作要领:平、稳、准、清、匀。 四、注意事项:1保护摄像机镜头,防止跌落和进灰尘。 2确保摄像机及相关附件安全无损坏,轻拿轻放。 3使用三脚架时,注意保持三脚架的平衡,不用时务必锁紧三脚架。 五、实验收获:实验三 摄像机高级操作一、实验目的及要求:进一步认识摄像机,掌握摄像机高级功能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1通过教师演示与讲解,学习摄像机的高级操作:后焦距、微距、增益、斑马纹、电子快门等的调整;2深入认识色温及白平衡对拍摄画面的影响;3了解跟焦,强化变焦与聚焦操作。 三、实验步骤:1以 250P 或 537 为例,练习后焦距的调整和设置方法;2自选小物件(钥匙链或小饰品等) ,进行微距拍摄,确保画面的清晰度;3根据光照条件,选择摄像机增益,在监视器中观看效果;4根据光照条件,选择摄像机斑马纹,在监视器中观看效果;5教师讲解并演示电视画面、计算机屏幕和投影画面的拍摄,学会摄像机电子快门的调整;6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如演播室灯光和室外自然光等)进行拍摄,在监视器中观看效果,深入掌握色温及白平衡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7练习一边变焦,一边聚焦,强化变焦与聚焦操作。 四、注意事项:1保护摄像机镜头,防止跌落和进灰尘。 2确保摄像机及相关附件安全无损坏,轻拿轻放。 3使用三脚架时,注意保持三脚架的平衡,不用时务必锁紧三脚架。 五、实验收获:实验四 多景别拍摄与构图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数码相机的拍摄技术,利用自然光进行多景别的取景与拍摄;2学会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合理构图,并掌握景深在构图中的应用;3掌握影响景深的三个因素。 二、实验内容:1自选拍摄对象,进行各种景别(远、全、中、近、特、微距)的拍摄练习;2使用手动档进行拍摄,合理利用景深。 三、实验步骤:1外拍前检查设备及附件是否良好、齐全;2在室外拍摄前,选择好感光度和白平衡;3构图并试拍摄;4自选拍摄对象,合理使用远、全、中、近、特等景别来表达拍摄意图,景别划分如图 1示;图 1别划分5利用光圈、焦距和摄距实现不同的景深效果,表达拍摄意图;6选择微距模式进行拍摄。 7根据室外光照情况,试图拍摄“剪影”效果。 四、注意事项:1根据现场拍摄情况,合理使用反光板。 2为了获得良好的拍摄效果,室外拍摄时,感光度最好不超过 400,以 100 或 200为宜。 五、实验收获:实验五 布光与影调:三点布光、高调、低调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1认识常见摄影灯具,了解光对造型的作用;2掌握三点布光法及摄影中影调的处理;3实验期间要求学生,从光源的光照强度、光照范围、照射角度、光照距离等可调参数变化上提高布光能力。 二、 实验内容:1通过室内灯具与布光练习,熟悉并掌握标准人像布光方法,了解光位、光型、光比与光质的概念;2通过对用光的控制,掌握高调、低调照片的处理方法。 三、实验步骤:1熟悉拍摄现场,认识各种常见摄影灯具;2教师讲解并演示三点布光法,如图 1示;图 1点布光3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三人,作三点布光练习:以主光、辅助光、轮廓光的顺序进行;4调整光源参数,使被摄人物产生悦目的中性影调;5教师讲解高调布光法;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高调布光练习;7教师讲解低调布光法;8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低调布光练习。 四、注意事项:1注意灯具布置的安全。 2注意人物造型的化妆。 3进行低调布光练习时,可借用反光板。 五、实验收获:实验六 摄像照明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摄像照明,认识演播室内的常见灯具;2了解调光台的功能及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1认识常见摄像照明灯具和演播室灯光系统;2初步掌握调光台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三、实验步骤:1认识演播室灯光系统;2教师讲解并演示杆控式菲涅尔光灯、回光灯、散光灯和红头灯等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了解其特性和工作原理;3认识各种灯管,了解其特性及拆装方法;4教师讲解并演示调光台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学生练习。 四、注意事项:1确保用电、用灯安全。 2严格听从老师安排,确保灯具完好无损。 五、实验收获:实验七 外拍摄像和构图:固定画面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理解固定画面的功能和作用;2掌握固定画面的拍摄方法,能够拍摄出稳定、美观的电视画面。 二、实验内容:1自选拍摄人物,进行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固定画面拍摄。 2合理利用景深,拍摄两人对话的镜头。 三、实验步骤:1将摄像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根据光照条件,选择色温,调节黑白平衡;2自选拍摄人物,进行远、全、中、近、特写画面的拍摄;3拍摄人物的正面、侧面、背面镜头;4拍摄人物的平拍、仰拍、俯拍镜头;5拍摄人物的入画、出画镜头;6拍摄两人对话的外反镜头(前景虚焦) ;7拍摄两人对话的焦点变换镜头;8利用徒手式执机,重复步骤 2、注意事项:1确保摄像机及相关附件安全无损坏。 2注意摄像要领“平” 、 “稳” 、 “清”的运用。 五、实验收获:实验八 外拍摄像和构图:运动画面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理解运动画面的特征和操作技巧;2掌握推、拉、摇、移、跟摄的拍摄方法,能够拍摄出平稳、均匀、清晰、美观的电视画面;3初步掌握综合运动摄像,能够拍摄出合理的综合运动镜头。 二、实验内容:1自选拍摄人物,进行推、拉、摇、移、跟及综合运动画面的拍摄。 2学会动态构图在运动摄像中的应用。 三、实验步骤:1将摄像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根据光照条件,选择色温,调节黑白平衡;2自选拍摄人物,进行机位移动的推、拉镜头的拍摄;3拍摄焦距变化的推、拉镜头;4拍摄摇镜头(水平和垂直 90 度摇、水平 180 度摇) ;5拍摄移镜头(前移动镜头、后移动镜头、侧移动镜头) ;6拍摄跟镜头(后跟随镜头、退跟镜头、侧跟镜头) ;7拍摄综合运动镜头(边拉边摇、边摇边推) ;8利用徒手式执机,重复步骤 2、注意事项:1确保摄像机及相关附件安全无损坏。 2注意运动过程中的构图。 3注意摄像要领“平” 、 “稳” 、 “准” 、 “清” 、 “匀”的运用。 五、实验收获:实验九 电视教材配音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掌握解说词的录制操作;2 通过实验掌握配乐录制操作;3 通过实验了解和熟悉调音台的使用并进行混录操作; 二、实验内容: 掌握电视教材解说词的撰写 掌握解说词的录制操作3 掌握配乐录制操作4 了解和熟悉调音台的使用并进行混录操作三、实验要求:1. 实验前,根据视频画面写好解说词(一分钟不得超过 120 字);2. 实验前,根据题材选好背景音乐(以不熟悉的乐曲为好);3. 实验前,对使用的话筒,录音机,调音台,录制机的性能,功能 验步骤: 完成一电视短片解说词的撰写工作。 2 选好背景音乐。 3 话筒、录音机及调音台使用的练习,了解录制机的功能。 4 为短片配音配乐。 五、实验收获:实验十 专题摄影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理解专题摄影的分类方法,了解各种专题摄影的特点。 2能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与拍摄环境,进行各种专题作品的创作。 二、实验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每组 2,自选拍摄专题(新闻、人物、风光、广告、纪实、运动中选其一) ,进行摄影作品的创作。 三、实验步骤:1根据拍摄需求和拍摄条件,确定拍摄专题;2制定拍摄方案(可参考教材数字摄影与摄像第九章相关章节) ,写出拍摄计划;3准备摄影器材,实施拍摄;4根据需要,对所拍作品进行后期处理;5上交作品;6评价专题摄影作品。 四、注意事项:1所选专题要切合实际。 2创作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光圈、快门、景深、焦距、白平衡等因素对作品的影响。 五、实验收获:实验十一 专题摄像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理解专题摄像的含义,了解常见专题片的类型和特点。 2能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与拍摄环境,进行各种专题片的创作。 二、实验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每组 2,自选拍摄专题(科普、新闻、纪实、广告中选其一) ,进行专题片的创作。 三、实验步骤:1根据拍摄需求和拍摄条件,确定专题片的类型;2制定拍摄方案(可参考教材数字摄影与摄像第十章相关章节) ,写出文字稿本;3根据文字稿本,编写分镜头稿本;4准备摄像器材,按照分镜头稿本进行拍摄;5准备专题片所需的音、视频素材;6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对素材进行后期编辑;7上交作品;8评价专题摄影作品。 四、注意事项:1所选专题要切合实际。 2创作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光线、色彩、影调、线条等因素对画面的影响。 五、实验收获:。《摄影摄像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20121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