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铁及其化合物复习内容摘要:
2O (5) 氧化性、还原性关系 氧化性 : Cl2 B r2F e3 +I2S 还原性 : Cl- B r-F e2 +I-S2 - (6) 除杂方法 ① Fe2 +(F e3 +) :加 Fe 粉,过滤; ② F e Cl3(F e Cl2) : 加氯水或 H2O2; ③ F e Cl2(C u Cl2) :加 Fe 粉,过滤。 特别提醒 Fe2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Fe3 +具有较强的水解能力,实际上 p H4 时, Fe3 +即可形成F e ( OH)3沉淀。 欲除去某溶液中含有的 Fe2 +杂质时,一般先向该溶液中加入氧化剂 ( 如 H2O2) ,使 Fe2 +被氧化为 Fe3 +,然后通过加碱液调节 pH ,使 Fe3 +转化为 F e ( OH)3沉淀除去。 即时巩固 2 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呈棕红色、易潮解, 100 ℃ 左右时升华。 下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 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则不同,分别如 ( Ⅰ ) 和 ( Ⅱ ) 所示。 试回答: (1)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____________。 (2) D 中的反应开始前,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应采取的方法是:。 (3) 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__________ __ ___。 (4) 装置 ( Ⅰ ) 的主要缺点是: ___ _ _ _ _ _ ________ ____。 (5) 装置 ( Ⅱ ) 的主要缺点是: ________________ __。 如果选用此装置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解析 试题涉及用盐酸和氧化剂制氯气、氯气和铁反应制无水三氯化铁、无水三氯化铁的收集等实验,氯气有毒,无水三氯化铁易潮解,能升华。 设计实验应考虑这些性质。 (1) B 装置用来制备 Cl2。 (2) 实验前先使 Cl2生成反应开始发生一段时间,则可使整个装置中都充满 Cl2。 (3) 2 F e + 3Cl2==== =△2F e Cl3。 ( 4) 装置 ( Ⅰ ) 的缺点:无水 F e C l3由 D 进入E 是通过细玻璃管。 因 F e C l3易升华,细玻璃管易被无水 F e C l3固体堵住。 尾气含有未参加反应的氯气,没有用 N aO H 溶液吸收,造成环境污染。 ( 5) 装置 ( Ⅱ ) 的缺点:没有用盛浓 H2SO4的洗气瓶吸收水蒸气,以防止无水 F e C l3潮解。 根据装置 ( Ⅱ ) 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改进措施:在E 和 F 两瓶之间连接一个装有干燥剂的装置,防止无水 F e C l3潮解,如装一个氯 化钙干燥管。 答案 (1) 4HCl( 浓 ) + M n O2==== =△M n Cl2+ Cl2↑ + 2H2O (2) B 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满装置,再开始加热 D (3) 2 F e + 3Cl2==== =△2F e Cl3 (4) 导管易被产物堵塞,尾气排入空气,易造成环境污染 (5) 产品易潮解 在瓶 E 和 F 之间连接装有干燥剂的装置 实验探究 F e (OH)2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 实验目的 ] 利用亚铁盐溶液和碱反应制备 Fe (OH)2。 [ 实验原理 ] Fe2 ++ 2O H-== =F e (OH)2↓ [ 成功关键 ] ① 溶液中不含 Fe3 +和 O2等氧化性物质。 ② 制备 过程中,保证生成的 F e (OH)2在密闭的隔绝空气的体系中。 [ 探究活动 ] 用下面三种方法均可制得 F e (OH)2白色沉淀。 方法一 用不含 Fe3 +的 F e S O4溶液与不含 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 溶液反应制备。 ( 1) 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 F e S O4溶液时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 ( 2) 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 O2常采用 ________ 的方法。 ( 3) 生成 F e ( OH)2白色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 O2的 Na OH 溶液,插入 F e S 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 Na 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___ _ 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用 Na OH 溶液、 铁屑、稀 H2SO4等试剂制备。 ( 1) 在试管 Ⅰ 里加入的试剂是 _______________ __ __。 ( 2) 在试管 Ⅱ 里加入的试剂是 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 ( 3) 为了制得 F e ( OH)2白色沉淀,在试管 Ⅰ 和 Ⅱ 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__ _______ ___。 ( 4) 这样生成的 F e ( 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方法三 利用电解实验可以制得纯净的 F e ( OH)2白色沉淀,如右图所示,已知两 电极的材料分别为石墨和铁。 ( 1) a 电极的材料应为 __ _______ _ ,电极反应 式为 _______。 ( 2) 电解液 c 可以是 ____ ______( 填编号 )。 A .纯水 B . Na Cl 溶液 C . Na OH 溶液 D . CuCl2溶液 ( 3) d 为苯,其作用是 __ _______ _______ ,在加入苯之前对电解液 c 应作何简单处理。 ________________ _ __ _ ___。 ( 4) 为了在较短时间内 看到白色沉淀,可采 取的措施是________( 填编号 )。 A .改用稀 H2SO4作电 解液 B .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压 C .适当减小两极间的距离 D .适当降低电解液的温度 ( 5) 若 c 用 Na2SO4溶液,当电解一段时间后看到白色F e ( OH)2沉淀,再反接电源电解,除了电极上看到气泡外,另一明显现象为 ______ 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 解析 方法一 Fe2 +易水解,要加入稀 H2SO4防止其水解; Fe2 +易被空气中的 O2氧化,要加铁粉,将被氧化的Fe3 +还原成 Fe2 +。 气体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所以煮沸后的蒸馏水中溶解的 O2变少。 方法二 两支试管,试管 Ⅱ 是开口式,无法用产生的气体将试液压入试管 Ⅰ 中,所以制取 F e S O4应在试管 Ⅰ 中,而在试管 Ⅱ 中盛不含 O2的 NaOH 溶液。 当 Fe 与稀 H2SO4放入试管 Ⅰ 后,产生的 H2可以从试管 Ⅰ 内短管处排出,从而排尽试管 Ⅰ 内空气。 再经过止水夹通入试管 Ⅱ 中,排尽试管 Ⅱ 内空气。 然后关闭止水夹,试管 Ⅰ 内产生的 H2无法逸出,造成管内压强增大,将试管 Ⅰ 内 F e S O4溶液通过长导管压入试管 Ⅱ 内,在此过程中,液体都处于 H2环境,从而避免了被空气中的 O2氧化,使得 F e (OH )2能保存更长时间。 方法三 电解时阳极 Fe 2e—=== Fe2 +,阴极上 2H 2 O + 2e—=== H 2 ↑ + 2 OH—,或电解质溶液能直接提供 OH-。 当 Fe2 +与 OH-接触时 Fe2 ++ 2OH—== =F e ( OH) 2 ↓ ,当电解液选用Na OH 溶液时,在阳极处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当选其他溶液时,只有迁移后两者相遇时才能产生沉淀 ( 大约在电池中部 ) ;当反接电源后,阳极 4 OH- 4e—= == 2H 2 O + O 2 ↑ ,产生的 O 2立即把 F e ( OH) 2 氧化为 F e ( OH) 3。 答案 方法一 ( 1 ) 稀 H 2 SO 4 和铁屑 ( 2) 煮沸 ( 3) 避免生成的 F e ( O H) 2 沉淀接触 O 2 而被氧化 方法二 ( 1) 稀 H 2 SO 4 和铁屑 ( 2) 煮沸过的 NaOH 溶液 ( 3) 检验试管 Ⅱ 出口处排出的 H 2 的纯度,当排出的 H 2 已经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 4 ) 试管 Ⅰ 中反应生成的 H 2 充满了试管Ⅰ 和试管 Ⅱ ,且外界 O 2 不易进入 方法三 ( 1) Fe Fe 2e-=== Fe2 + ( 2) BC ( 3) 隔绝空气,防止生成的 F e ( OH) 2 被氧化 加热煮沸,排出溶解的 O 2 ( 4) BC ( 5) 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实验拓展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由 Fe2 +制备 F e ( OH) 2 的过程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按照图示进行实验,容器 A 中的反应开始时,弹簧夹 C处于打开。高三化学铁及其化合物复习
相关推荐
B. k≥1 C. - 9≤k≤1 D. 0k≤1 2 68k x x k B 解析: ∵ kx2- 6x+ k+ 8≥0恒成立, k≤0 显然不符, ∴ 解得 k≥1. 03 6 4 ( 8 ) 0kkk 5. 函数 f(x)= (x∈ R)的值域是 ( ) A. [0,1] B. [0,1) C. (0,1] D. (0,1) 211 xC 解析: ∵
气候变化的措施,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解决全球变暖问题。 • (2020年高考浙江文综卷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 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 4 ℃ ~ 5 ℃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完成 (1)~ (2)题。 • (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
(1)金属键 —— 电子气理论 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强相互作用 。 (2)金属晶体的几种典型堆积模型 例 3如图表示一些晶体中的某些结构 ,它们分别是 NaCl、CsCl、干冰 、金刚石 、石墨结构中的某一种的某一部分 。 (1)其中代表金刚石的是 (填编号字母 ,下同 )__________,其中每个碳原子与 __________个碳原子最接近且距离相等 。金刚石属于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每个电子层最多排 2n2个电子 2)最外层 8个电子,次 外层 18个电子,倒第三层 32 3)先占内层,后占外层 要求: 主族元素和第四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会写 方法: 记住每周期稀有气体的结构示意图 IA IIA外延; IIIA~IIVA内推 二、元素周期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最外层电子数:从 1→ 8 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