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资料--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指导手册内容摘要:

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 污泥接种浓度至少不低 10Kg VSS/m3 反应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量不大于反应器容积 60%。 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 : 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起始阶段 —— 反应池负荷从 d 开始。 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 COD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 COD 负荷为1000mg/L。 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 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 1000mg/L 以下。 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 3~ 4 小时一次,每次 510min,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 1 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 20~ 30min。 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 1 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 3~ 5min。 启动第二阶段 — — 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 25kgCOD/m3d 时,这一阶段洗出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始产生。 一般讲,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要 40d 时间,此时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 50%。 启动的第三阶段 —— 从容积负荷 50%上升到 100%,采用逐步增加进料数量和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 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发挥性脂肪酸 VFA 不大于 500mg/L,当 VFA超过 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酸化状态,超过 1000mg/L 则表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种驯化。 一般来讲第二段到第三 段也需 3040d 时间。 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运行达到厌氧降解的目标。 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程。 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的多。 因此,这时负荷一般不能高,时间不能短,每次进料要少,间隔时间要长。 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 COD 浓度为10005000mg/L,当超过 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若混合液中亚 硫酸盐浓度大于 200mg/L 时,则亦应稀释至100mg/L 以下才能进液。 负荷增加操作方式: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 d开始,当生物降解能力达到 80%以上时,再逐步加大。 若最低负荷进料,厌氧过程仍不正常 COD 不能消化,则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 24h 或23d,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标测量 VFA 浓度,启动阶段 VFA 应保持在 3mmoL/L 以下。 当容积负荷走到 ,每次进料负荷可增大,但最大不超过 20%,只有当进料增大,而 VFA 浓度且维持不变,或仍维持在﹤ 3mmoL/L 水平时,进料量才能不断增大进液间隔才能不断减少。 厌氧生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原 因 解决方法 污泥生长过慢 1 营养物不足,微量元素不足; 2 进液酸化度过高; 3 种泥不足。 1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 2减少酸化度; 3增加种泥。 反应器过负荷 1 反应器污泥量不够; 2 污泥产甲烷活性不足; 3 每次进泥量过大间断时间短。 1增加种污或提高污泥产量; 2减少污泥负荷; 3 减少每次进泥量加大进泥间隔。 污泥活性不够 1 温度不够; 2 产酸菌生长过快; 3 营养或微量元素不足; 4 无机物 Ca2+引起沉淀。 1提高温度; 2控制产酸菌生长条件; 3增加营养物和微量元素; 4减少进泥中 Ca2+含量。 污泥流失 1 气体集于污泥中,污泥上浮; 2 产酸菌使污泥分层; 3 污泥脂肪和蛋白过大。 1 增加污泥负荷,增加内部水循环; 2 稳定工艺条件增加废水酸化程度; 3采取预处理去除脂肪蛋白。 污泥扩散颗粒污泥破裂 1 负荷过大; 2 过度机械搅拌; 3 有毒物质存在。 4 预酸化突然增加 1稳定负荷; 2改水力搅拌; 3废水清除毒素。 4应用更稳定酸化条件 活性污泥系统管理手册 活性污泥系统管理手册 一、 原理: 活性污泥的好氧微生物是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生力军,其原理是生物降解。 二、活性污泥的形、色、嗅 活性污泥外观似棉絮状,亦称絮粒或绒粒,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正常活性污泥呈黄褐色。 供氧曝气不足,可能有厌氧菌产生,污泥发黑发臭。 溶解氧过高或进水过淡,负荷过低色泽转淡。 良好活性污泥带泥土味。 三、培菌前的准备工作: 认真消化施工设计图纸资料及管理运行手册; 检查熟悉系统装备及管线阀门,指示记录仪表; 清理施工时遗留在池内杂物; 加注清水或泵抽河水作池渗漏试验,单台调试后联动试车,调好出水堰板至污水处理可正常工作。 四、培菌方法: 所谓活性污泥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 1)营养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 100∶ 5∶ 1。 (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 ,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 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500181。 m 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 2mg/l 时,絮粒中心已低于 ,抑 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 3- 5mg/l,常按 5- 10mg/l 控制。 调试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 2mg/l 较为适宜。 ( 3)温度: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细菌生长加速,但有一个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 10- 45186。 C,适宜温度为 15- 35186。 C,此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运行影响不大。 ( 4)酸碱度:一般 PH 为 6- 9。 特殊时,进水最高可为 PH 9- ,超过上述规定值时,应加酸碱调节。 培菌法: (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 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 为加快培养进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 特别注意,培菌时期(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应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气量。 ( 2)干泥接种培菌法: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污泥作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 一般按曝气池总溶积 1%的干泥量,加适量水捣碎,然后再加适量工业废水和浓粪便水。 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并增加至所 需浓度。 ( 3)数级扩大培菌法: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的特点,仿照发酵工业中菌种 → 种子罐 → 发酵罐数级扩大培菌工艺,分级扩大培菌。 如某工程设计为三级曝气池,此时可先在一个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种条件下,在一个曝气池内培菌,成功后直接扩大至二三级。 ( 4)工业废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业废水,如罐头食品、豆制品、肉类加工废水,可直接培菌;另一类工业废水,营养成分尚全,但浓度不够,需补充营养物,以加快培养进程。 所加营养物品常有:淀粉浆料、食堂米泔水、面汤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体情况应按不同水质而定。 ( 5)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培菌: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后再将工业废水逐步引入,逐步驯化的方式进行。 ( 6)直接引进种菌种培菌:有些特殊水质菌种难于培养,还可利用当地科研力量,利用专业的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培养菌种后再接种培养,如 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专门好氧菌。 此法,投资大,周期长,只有特殊情况才用。 驯化:在培菌阶段后期,将生活污水和外加营养物量,逐渐减少,工业废水比例逐渐增加,最后全部转为受纳工业废水,这个过程称为驯化。 理论上讲,细菌对有机物分解必须有酶参与,而且每种酶都 要有足够数量。 驯化时,每变化一次配比时,需要保持数天,待运行稳定后(指污泥浓度未减少,处理效果正常),才可再次变动配比,直至驯化结束。 五、运行管理 巡视:指每班人员必须定时到处理装置规定位置进行观察、检测,以保证运行效果。 二沉池观察污泥状态:主要观察二沉池泥面高低、上清液透明程度,有无漂泥,漂泥粒大小等。 上清液清澈透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