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口才课程代码内容摘要:

逐步形成并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个性鲜明的风貌和格调。 为使公共关系口才的风格特色适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 风格特色应当信息内容相协调 风格特色与信息之 间的关系,实质上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 风格特色的形式只有为信息内容服务 ; ② 风格特色应当“不拘一格” 既然风格特色应当与信息内容相协调,那么用以表达形形色色、丰富多彩内容的口语风格也就不能只是一个模式,而应该“不拘一格”,绚丽多姿。 7. 简述对语境影响的利用。 【 78】 答:对语境影响的利用就是利用语境的影响以增强口语交际效果,包括正用与反用两种类型。 所谓正用就是利用语境积极、正面的影响以增加口语交际效果;反用则是将语境消极、负面的影响 转化为积极、正面的影响以增加口语交际效果。 8. 简述诚信原则的内容。 【 85】 答: ① 言语真诚,所谓言语真诚就是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要发自内心,要言为心声;而不可言不由衷、口是心非,更不可胡编乱造、愚弄欺骗。 只有言语真诚并持之以恒,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取得感动人、说服人 ; ② 说话算数,所谓“说话算数”是指说话要讲信用,答应了事情一定要办,做过承诺就一定兑现。 即通常所说的“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 10. 简述运用 诚信原则的注意事项。 P86 答: ① 诚信原则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 公共关系口才的诚信原则也是如此,它既有绝对性的一面,也有相对性的一面。 公共关系口才的诚信原则适用于一般情况,在某些特殊情形下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公共关系口才的诚信必须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前提条件,恪守不误;否则,不仅不应该付诸实施,而且还应该坚决收回成命 ; ② 关于诚信危机的处理 , 所谓诚信危机是指口语交际中由于说话不真诚或说话算数而引起公众不满而导致的危机 ; ③ 关于言语真诚与保守秘密 , 秘密包括组织机密和个人隐私。 公共关系口才诚信原则的要求是指要发自内心、言为心声。 “言语真诚”只是公共关系口才诚信原则的内容之一,而保守组织机密则是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比较起来,作为职业道德规范的保守机密则更具有一般性。 11. 应当如何处理口语交际而导致的诚信危机呢。 【 87】 答: ① 坦率承认错误 、 ② 告知事情真相 、 ③ 采取切实行动。 第四章 公关口才的表达 公共关系口才【 03292】 第 10 页 共 22 页 单项选择题: 1. 表达方式是指由表达目的所决定的使用语言的手段。 【 89】 2. 叙说是口语交际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 89】 3. 顺叙是叙说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 90】 4. 叙说方法也称“倒插笔”。 【 90】 5. 在整个论述过程中,论题占主导地位,是整个论证的统帅和灵魂。 【 108】 6. 论据是论证的基础。 【 108】 多项选择题: 1. 公共关系口才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说、描述、抒情、论证和说明。 【 89】 2. 根据叙说内容的详略,可将叙说分为详叙和略叙两类。 【 89】 3. 根据叙说 内容的顺序,可将叙说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引叙四类。 【 89】 4. 引用或转述的话一般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 90】 5. 描述也是叙说,是更具体、生动、形象的叙说。 【 96】 6. 根据描述对象的不同,可将描述分为人物描述、事物描述和景物描述三类。 【 96】 7. 根据描述手法的不同,可将描述分为直接描述和间接描述两类。 【 96】 8. 根据描述的详略不同,可将描述分为细致描述和简述描述两类。 【 96】 9. 人物描述包括对人物的肖像描述、言辞描述、行支描述和心理描述。 【 96】 10. 根据说话人在抒情 时是否借助其他表达方式,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 101】 11. 直接抒情常用句式有呼告、判断、感叹、反复、设问、反问等。 【 101】 12. 单纯的论证主要在于阐明事理。 而借助论证抒情,既需要阐明道理,又需要在此基础之上表露情感。 【 105】 13. 一个完整的论证一般包括论题、论据、论证方式三个部分,通常称为论证三要素。 【 108】 14. 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 108】 15. 定义主要有实质定义和语词定义两种。 【 115】 名词解释题: 1. 叙说:是说话人对事件的发生、发展, 对问题的出现、变化,对人物的经历、行为的交代和介绍。 【 89】 2. 详叙:就是对所说的人、事、问题作细致、周详的交代、介绍。 【 89】 3. 略叙:就是对所说的人、事、问题只作简略、大致的交代、介绍。 【 89】 4. 顺叙:按照事件发生、问题出现或人物成长的自然时间顺序进行叙说。 【 90】 5.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问题的后果或人物的命运先说出来,或者是将事件、问题或人物经历中最突出的片段先说出来,然后再按自然时间顺序进行的叙说。 【 90】 6. 插叙:暂时中断原叙说而插进与的叙说有关的事件、问题或人物的 内容,随后再从中断处接着进行的叙说。 【 90】 7. 引叙:说话人在叙说过程中引用、转述别人的言论或意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叙说。 【 90】 8. 描述:就是以生动、形象的言辞,对人、事、物的情形、状态进行具体的刻画和描绘。 【 95】 9. 人物描述:是说话人对某个或某些人的感知、印象、认识或评价的描述。 【 96】 10. 肖像描述:是对人物的五官长相以及身材、神情、姿态、服饰等所做的描述。 【 96】 11. 言辞描述:是对人物所说的话及其语气、声态的描述。 【 97】 12. 行动描述:就是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述。 【 97】 13. 心理描述: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所作的描述。 【 98】 14. 事物描述:是说话人对客观世界中的事件、物体、现象等所作的描述。 【 98】 15. 景物描述:是说话人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所进行的描述。 【 98】 公共关系口才【 03292】 第 11 页 共 22 页 16. 直接描述:又叫正面描述。 在这种描述中,说话人观察、感受到什么,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 99】 17. 间接描述:又叫侧面描述。 在这种,说话人通过对与描述对象相关的其他人、事、物、景的描述,或者通过其他人的评价,来达到描述对象的目的。 这种方法习惯上叫烘托。 【 99】 18. 抒情:就是说话人抒发和表露自己感情。 【 100】 19. 直接抒情:就是不借助其他表达方式,直接抒发感情,即“直抒胸臆”。 20. 间接抒情:就是借助叙说、描述、论证等表达方式,让感情依附于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景、具体的理而得以抒发和表露。 【 102】 21. 借助论证抒情:是通过对客观事理进行论证来抒发、表露自己的感情。 因此,人们又把它叫做寓情于理。 【 104】 22. 论证:是确定某个说法、观点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 【 105】 23. 证明或立论:如果一个论证旨在确定某个说法、观点的真实性,就 称之为证明或立论。 【 106】 24. 反驳或驳论:如果一个论证旨在确定某个说法、观点的虚假性,则称之为反驳或驳论。 【 107】 25. 论题:又叫论断、观点、论点,是说话人对所论述的事物、问题提出的主张、看法或表示的态度。 【 108】 26. 论据:就是说话人用来证实或反驳论题的理由和根据。 【 108】 27. 事实论据:就是用做论据的客观存在的事实或数据。 【 109】 28. 理论论据:是用做论据的理论观点,包括科学原理、定律、公理、格言、谚语、成语、名人名著言论,以及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等。 【 109】 29. 说明:就是将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能等解说清楚。 【 114】 30. 概括说明:是对事物情况作简明扼要的说明,也就是概括介绍事物的特征。 【 114】 31. 定义:是通过提示概念的内涵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 115】 32. 分类说明: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说明的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加以说明。 【 115】 33. 举例说明:就是通过对某个具体融合的分析来说明比较抽象、复杂事理的说明方法。 【 116】 34. 比较说明:就是应用对比方法所进行的说明。 【 116】 35. 数学说明:就是运用数 字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 116】 36. 引用说明:就是引用有关的资料、故事、名言、诗词等作为依据或佐证的说明方法。 简答题: 1. 叙说的要求是什么。 【 93】 答:叙说是说话人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对问题的出现、变化,对人物的经历、行为的交代和介绍。 运用叙说的表达方式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① 头绪清楚 、 ② 交代明白、 ③ 详略得当。 描述的要求。 【 100】 答:描述就是以生动、形象的言辞,对人、事、物的情形、状态进行具体的 刻画和描绘。 说话人应用描述方法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① 描述目的要明确; ② 描述要自然贴切; ③ 描述要突出特点 简述借助叙说抒情与一般叙说有什么区别。 【 102】 答:借助叙说抒情说是说话人通过对某一具体的人物、事件、问题的叙说来抒发、表露自己感情。 叙说是说话人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对问题的出现、变化,对人物的经历、行为的交代和介绍。 借助叙说抒情说与一般的叙说不同。 一般的叙说,重 在对人物的经历、行为,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对问题的出现、变化,作出完整的交代和介绍,让听话人清楚地认识、了解其始末。 而在借助叙说不求完整、清晰,有一个轮廓或大概的交代、介绍即可,重点在于抒发感情。 简述借助描述抒情。 【 103】 答:借助描述抒情就是通过对人物、事物、景物的描述来抒发、表露感情。 ① 通过事件描述的抒情,要注意选择那些生动感人的事件。 事件本身感人是打动人心的先决条件,再融入说话人自己的感情,听说人听后,就容易产生思想共鸣 ; 公共关系口才【 03292】 第 12 页 共 22 页 ② 通过 景物描述的抒情,可以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情生景。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要求说话人注意情与景的融合,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简述抒情的要求。 【 105】 答:抒情就是说话人抒发和表露自己感情。 ① 感情真挚; ② 情趣健康; ③ 符合需要。 简述论证的要素。 【 108】 答:一个完整的论证一般包括论题、论据、论证方式三个部分,通常称为论证三要素。 简述论证的种类。 P110 答: ① 立论,又叫证明,是说话人正面阐述某种观点和态度,确定其真实性的论证。 它的着眼点是 “立” ; ② 驳论,又叫反驳,皀说话人驳斥某个观点论证。 即确定该观点不正确,或者确定该论证不成立。 其着眼点是“破”或“驳”。 简述论证的规则。 【 111】 答:论证的规则主要有以下五条: ① 论题必须清楚、明确,违反这条规则就会“论题模糊”或“论题不清” ; ② 论题必须始终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 误 ; ③ 论据必须是真实的命题,以虚假的命题作论据就是“论据虚假” ; ④ 论据的真实性不应当靠论题来证明,违反这条规则的逻辑错误叫做“循环论证” ; ⑤ 从论据必须能够推出论题,违反这条规则,就要犯“推不出”的错误。 “推不出”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 113】 答: ① 论据与论题不相干; ② 论据不充分; ③ 违反有关推理的规则 简述 说明的方法主要类型。 【 114】 答:说明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七种: ① 概括说明; ② 定义说明; ③ 分类说明; ④ 举例说明; ⑤ 比较说明;⑥ 数字说明; ⑦ 引用说明 1简述说明的基本要求。 【 117】 答:运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基本要求是,解说清楚、明白、深刻,能够表现事物折特点和本质。 本质,主要是指事物形成和发展的科 学道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事物所显示出来的思想意义等。 第五章 公关口才的修辞方法 单项选择题: 1.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将修辞方法划分为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两大类。 【 119】 2. 积极修辞指以语言表达的有力、动人为目的的修辞方法。 【 119】 3. 消极修辞指以语言表达的明白精确为目的的句式选择。 【 119】 4.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对比、排比、层递、设问、反问、反复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 119】 5. 比喻中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 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喻词”。 【 120】 6. “像”是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属于喻词。 【 120】 7. 口语交际中的比拟具有思想的跳跃性。 【 124】 8. 对偶在口才实践中的应用,多以对联的方式出现。 【 128】 9.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 【 129】 公共关系口才【 03292】 第 13 页 共 22 页 10. 两体对比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情况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事物的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伟大与渺小、正确与错误等,显得更加突出、鲜明。 【 130】 11. 两面对比是指把一个事物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 在一起进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