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文答题技巧总结内容摘要:
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 (被 )重用、任用。 如: 2 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 词义 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 高考题:此除蝗虫谊(通“意”,意思)也。 【相关知识】 一词多义的产生 :①词的本义。 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②词的引申义。 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 ③词的比喻义。 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 ④词的借代义。 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 ⑤词的假借义。 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纲规定的 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 5 种内在关系识记) 1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 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 度非复负盖故顾固 归国 4 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 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6 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 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 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 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 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 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 课(督促劝说)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对(回答或对话) 如(到、往)掾 (古代属官的统称) 工(工匠、精巧、擅长) 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 容(宽容、或许、许可) 贷(借出借入 ,宽容) 狱(官司、案件、监牢) 白(告诉) 与(赞扬) 多(赞扬) 遽(急速、就、恐惧) 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 给(食用丰足) 按(追究、考察、调查) 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典(主持) 令(美好) 差(病好了) 执(捉拿) 延(延请) 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 第( 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赧(因羞愧而脸红) 竟(结束、完) 坐(因??而犯罪、因为) 甫(才) 寻(不久) 造(造访) 过(拜访、责备) 弑(子杀父、臣杀君) 用(财用、因为) 【答题技巧】 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 18 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 ⑴虚实意识: 例:第一组: 1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05 高考) 第二组: 1 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 2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⑵结构意识: 例:第一组: 1 所居屋第,不免霜露 2 所食唯苏麦盐而已 3 少时衣食无所( 05 高考) 6 第二组: 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 朝野服焉 尤且择师而问焉 咸私哂其矫饰焉 第三组: 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 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 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组: 吾将以身死白之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05 高考) 第五 组: 因谓其友曰 所谓因人成事也 ⑶句位意识: 例:第一组: 其待君王乎。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尔其戒之( 05 高考) 第二组: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第三组: 1 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组: 1 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 2 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 05 高考) (4)呼应意识: 例:第一组: 1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2 果为马所颠仆( 04 高考) 第二组: 1 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2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此则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 1 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2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 第四组: 1 其所言不实 2 山峦为晴雪所洗( 05 高考) (5)语气意识: 例:第一组: 其待君王乎。 其一人大叫 第二组: 其李将军之谓也。 能设而不能动也 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05 高考) 第三组: 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附:考纲所列 18 个虚词: 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 ,表假设,表因果,表目 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 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 “为什么”、“怎么”。 ②副词:“多么”。 ⑶乎①助词 :表疑问语气,“吗”,“呢”。 表测度,“吧”。 表感叹,“啊”、“呀”。 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 :表承接,“就”、“才”、“于是”。 表转折,“却”、“竟”。 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 :“你”、 “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 表疑问,不译。 表反诘,“难道”。 表婉商,“还 是”。 表期盼,“可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 “那”“其中 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 表程度,“已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 表递进,“并且”、“。高考语文古诗文答题技巧总结
相关推荐
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也才会有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B 【考点】 考查对文种信息的推断。 【解析】 原文最后一段信息说“可以为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并能用来对项目的需求、效益、成本,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而非“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最佳方案”。 【思路分析】 命题人往往从以下几方面设置错误:①对原文中的说法变换叙述角度或表达的方式
骨头(注:调皮捣乱)的。 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 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 12 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 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 —— 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
一群妇女他们为了保卫家乡,毫不畏惧,拿起枪杆打击日本鬼子。 (孙犁《荷花淀》) 屈原身处放逐之时,但仍心牵怀王,牵挂楚国的安危,当楚国都城郢被攻破时,他忧愤地投入汨罗江。 (司马迁《屈原列传》) 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他曾说: “吾所 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崇高母爱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高考资源网( )
解惑也 判断句 (2)、不拘于时 被动句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倒装句 宾语前置 七、一词多义 《寡人之于国也》 (1)、数 愿得补黑衣之 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数 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则胜负之 数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扶苏以 数 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238。 屡次 数 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信也,可无从乎。 ”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 者 . ,信也。 ”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 ”对曰:“信。 ”公曰:“安信。 ”曰:“信名、信事、信义。 信名,则群臣守职,善不断改进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 ”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 令返而御。 吴子曰:“侍公 而 . 食。 ”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侍之。 明日早
她们个个笑容如靥,欢快地唱着民歌,弯下腰去捡拾野菜。 ,一群辛勤劳作的妇女们在晴朗的天气里,以歌声为伴,在散发着野菜清香的田地里辛勤而快乐地采摘。 ,勤劳辛苦的劳动妇女们边摘取野菜边歌唱的劳动景象,表现出那种在自然环境中无比欢乐的场景。 ,妇女们戴着草帽,手持竹篮,在山上细心地采集野菜,口里哼着小曲,脸上浮现着笑容,一片祥和的景 象。 8. 】 “ 微霜 ” 、 “ 鸿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