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美丽乡村建设规范_制度规范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内容摘要:

态环境。 规范取砂、取水、取土、取石行为。 环境卫生 村庄整洁 村域内无乱搭乱建现象,路面、公共场所洁净无积水,水体清洁,管理有序。 村域内无杂物堆放整齐,垃圾及时收集。 建材、化肥、秸秆等生活、生产资料在指定 场所或农户院存放,整齐有序。 合理利用建筑垃圾,建立统一的建筑垃圾回填点。 应按规定划定公共通道两侧一定范围的公共空间红线,治理违章占道和占用红线及出店经营。 规范、整合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志、宣传牌。 宣传牌、广告牌、灯箱设置规范有序,及时清除有碍景观、违法的广告,建筑墙面保持整洁。 对于有安全防护、景观隔离要求的变压器、垃圾处理设施、牲畜饲养区等,可用植物进行景观分离。 水体清洁 按 GB 50445 的要求对村庄内坑塘河道进行整治、清淤、河道、渠沟、湖泊、水塘保持清洁,水流畅通,无黑臭,无垃圾、漂浮物、有害浮游植物等杂物,无侵占河道行为。 现有污水排放口应进行截污整治,河沟湖塘整治率达到 100%。 村民集中地周边危险河段设立安全警示标志,采用护栏、植物隔离等进行安全防护。 河道湖塘应满足防洪、排涝、灌溉、生态景观功能要求。 河道湖塘可结合村庄布局进行景观建设,包括修水边步道、亲水平台等;岸边宜种植喜水植物,绿化配置合理、养护到位,无废弃物、吊挂物、杂草等;安全警示标牌应醒目、整洁、美观。 厕所改造 农户应使用无害化厕所,村内无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 农民集中活动区域合理设置卫生公厕,每个村庄至少有 1 个卫生公厕,人口 流量大的村庄应按人口比例适当增加卫生公厕数量。 卫生公厕按 GB7959 的要求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卫生标准应符合 GB/T17217 的要求。 公厕有专人管理,运行维护正常,定期进行卫生消毒,保护公厕内外环境整洁。 厕所应有化粪池,卫生符合 GB19379 要求,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不小于 80%。 病媒生物防治 按照 GB/T27774 的要求,求组织对鼠、蚊、蝇、蚤、蜱、螨、蟑螂等病媒生物进行应急监测与控制 应执行《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坚 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防鼠防蝇设施完善,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 在化学防治中,注重科学合理用药,不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 资源利用 应减少使用木、竹、草等传统能源,提高电能、液化气、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利用率。 果皮、菜叶、木头、废纸等有机垃圾宜与秸秆、稻草等农业废弃物混合进行静态堆肥处理,或与粪便、污水处理产生的污垢及沼渣等混合堆肥,亦可混入粪便,进行户用、联户沼气池厌氧发酵。 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包括发酵、农 作物专用肥配方、干燥造粒等技术处理。 推广使用加厚农膜,严禁使用厚度 以下农膜,杜绝白色污染。 提倡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 美化绿化 绿化 村庄绿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密度合理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花、草、藤合理配置,相对整体、适度彩花,且兼顾经济和景观效果。 实现建筑风貌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 村庄林木覆盖率不小于 30%。 提倡农户庭院、屋顶和围墙实现立体绿化和美化。 主要道路、河流水系两侧绿化覆盖率不小于 95%。 应有效保护古树名木、生态公益林和绿化成果,古树名木应设置护栏、护林标志牌。 道路、庭院、堤岸、村庄、广场绿化要求见附录 B。 美化 结合村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人文特点和乡土文化,按 GB 50445 的要求规划建设村庄景观环境工程。 9 经济发展 总体要求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合理,有明显的主导产业。 产业类型的选择 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条件、自然优势、现有产业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形成自身的产业特点,培育特色品 牌,促进当地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效益的提升,实现百姓富裕的目标。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 提升发展乡村服务业。 因村制宜,发展本地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性。 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养特色主导产业,推进农村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 经济指标 村级集体 组织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满足其所承担职责、开展村务活动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主导产业收入占产业收入的 70%以上。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所在县(市、区)平均水平。 产业发展 农业 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鼓励探索农村种植、养殖循环经济发展,探索农村废弃物资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农村清洁生产模式。 鼓励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 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无农产品质量事故发生。 鼓励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品牌,打造特色品 牌农业,建立品牌农业标准化体系。 鼓励村民参加农业保险,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 推广统防统治、生物防治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应用,按照 GB 428 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合理用药。 不得使用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采用测土配方、营养诊断、平衡施肥。 注重节水灌溉,推广滴灌、喷灌等先进灌溉技 术。 推进农田林网建设,建立健全农田保护体系。 发展循环生态、资源节约型农药,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的种养技术。 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广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实施畜牧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牧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 规范林地管理,公益林、商品林产权清晰,用途明确。 积极培养职业农民,带动周边农户 产业发展。 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工业 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手工制作等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引导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防止化工、印染、电镀等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向农村转移。 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主体、立足于乡村区域发展的以工业为主体的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的非农产业。 服务业 休闲旅游服务业 利用乡村田园风光、山水资源、人文禀赋及产业特色等,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为基础,积极发展特色乡村休闲旅游业。 依托当地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当地特点,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配备完善的乡村旅游基础和服务体系,打造知名休闲旅游品牌。 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房屋租 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构建以农业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为主要力量,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鼓励企业结合改善环境质量和治理污染,开展环保服务活动,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生活性服务业 围绕人民群众对生活性服务的普遍关注和迫切期待,解决供给、需求、质量等方面问题,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发展居民和家庭、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法律、批发零 售、食宿餐饮、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 构建服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功能逐步增强,以城带乡和城乡互动发展机制日益完善、消费环境明显改善的服务体系。 a)鼓励在农村建立综合性服务网点,提高村民生活便利水平 ; b)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发展村庄健康养老服务; c)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积极开发切合农村实际需求的养老服务方式; d)提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