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内容摘要:

in,凝血机 制较差者按压的时间应增至 5lOmin,制动 30min, 24h内限制插管侧上肢过度活动,或加压敷料固定 24h,必要时停服 抗凝剂,给予止血剂。 处理方 法 : ① 在穿刺点加盖无菌纱布,再透明敷贴固定后指压穿 刺点 5~ lOmin或局部给予冰袋或沙袋压迫止血,以促进血液凝固。 嘱忠者在咳嗽、咯痰或入厕时按压穿刺部位,防止压力过大血液渗出。 ② 穿刺部位皮肤潮湿多汗,创口易于出 现渗出物,可酌情增加换药次数,能有效的抑制渗出物的出 现。 4)导管移位、脱出或断裂 预防 : ① 指导病人休息与活动,妥善固定导管,穿刺侧肢体勿过度活动,勿自行牵拉导管。 ② 定期检查导管,记录好外留导管的位置与长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10 ③ 更换贴膜时手法轻稳、正确,勿粗暴操作,顺着导管方向从下往 上揭去贴膜,以免将导管拔出。 3. 处理方法 ① 导管 移位 时,拍胸片找出 移位 的位置,使导管移至正常位置,若无不适感可继续使用。 ② 导管外脱时,严格无菌操作从里向外碘伏消毒脱出的导管,嘱病人手臂外展 900,然后将外脱的导管送到“ 0”点。 ③如发生断裂,让患者卧床,拍片,请介入科从下腔静脉抓捕器取出导管。 ④拔管过程中出现断裂,立即扎止血带,请医生静脉切开取导管。 5)静脉血栓 预防 : 置管前测量臂围,排除既往静脉血栓史;尽可能选择细的导管;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 嘱患者 做 握 拳 、松 拳动作, 预防血液缓流而发生静 脉血栓。 处理方法 : 立即停止输液,通过血管彩超确认,根据血栓程度、静脉受累情况、症状严重程度决定处理措施。 ① 拔管。 ② 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 1014天,抬高患肢 2030度。 ③ 患肢制动,避免按摩。 ④ 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同时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桡动脉搏动。 ⑤ 避免在患肢输液和静脉注射,严密观察有无肺栓塞症状。 ⑥ 抗凝、溶栓治疗。 1静脉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及处措施理 1)溶血反应 预防: 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认真进行 “ 三查 ” 、 “ 八对 ” ,严格执行血液保存制度。 处理: ① 若怀 疑溶血反应, 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保留血标本和剩余血送检验室重新鉴定。 ② 给予氧气吸 入 ,保持静脉输液通道。 按医嘱给升压药和其他药物。 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 ③ 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黛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 ④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做好记录。 对少尿、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⑤ 有休克症状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和护理。 2)发热反应 预防: ① 严格管理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原,严格执 行无菌操作。 ②必须严格、准确地进行输血前检查。 血液发放、输注必须严格执 行核对制度,杜绝一切人为差错。 处理: ① 反应轻者,减慢滴数即可使症状减轻。 严重者 立即停止输血,并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② 给予对症处理,并通知医生。 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11 3)过敏反应 预防: ①既往有输血过敏史患者,可在输血前给予抗组胺药物以预防和减轻过敏反应。 ②输血前 15 分钟要缓慢滴。 处理: ① 发生 过敏 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 ② 重者立即停止输血。 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 根据医嘱给予 O. 1%肾上腺素 0. 5~ 1. 0 ml,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 松等。 4)循环超负荷 预防: ①对于慢性贫血、婴幼儿、老年心肺功能不全者,应严格控制输血量和输血速度。 ②一般应输红细胞,不应输全血以防止血容量增大。 处理: ①立即停止输血和输液。 ②让患者取半坐位,给氧。 ③利尿,强心,必要时可放血以迅速降低血容量。 5)细菌污染反应 预防: ①严格实施无菌操作。 ②应加强血库管理。 ③在发血和输注前应注意检查血制品外观。 处理: ① 立即停止输血、输液,收集所输血液、药液 及其输注等有关用 具 进行检验。 ②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抗休克等治疗。 6)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 1)低体温 预防: 大量输血前在室温下将库血放置片刻,使其自然升温, 20 度左右为宜。 处理: ① 快速输血时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② 注意保暖。 ③随时观察病人皮肤颜色, 记录病人的体温变化。 ( 2)出血倾向 预防: 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库血时,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 大量输血前,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病情,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 处理: ① 遵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液,以补充足够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② 遵医嘱 给予钙剂。 ( 3)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枸橼酸钠中毒 预防: ①大量输血,监测血电解质, ph 值。 12 ②注意观察有无枸橼酸钠引起的低钙情况。 处理: ①应给予钙剂,防高血钾。 ②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给予 5%碳酸氢钠纠治。 1鼻饲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 食物返流,误吸 预防: ① 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 注意鼻饲量及灌注速度。 可用逐次递增鼻饲量的方法或采用输液泵控制以匀速输入。 ② 昏迷或危重病人翻身应在管饲前 进行,以免胃因机械性刺激 导致食物反流引起误吸。 呼吸道损伤 、 气管切开病人每次注人量不能过多,防止呕吐引起吸人性肺炎。 ③对于危重患者,进行鼻饲前应先吸净气管内痰液,鼻饲前和鼻饲后如病情允许可取半卧位,防止食物反流导致误吸。 ④ 每次鼻饲量不超过 200ml。 处理: ① 当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 误吸 物,并抽吸胃内容物, 气管切开者可经气管套管内吸引。 ②有肺部感染迹象者及时使用抗生素。 2)鼻饲管堵塞 预防: ①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 ②制作营养食时要打烂,过稠 时加水稀释,药物要研成细未服用,牛奶不要与果汁同时喂。 ③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 2030ml 冲洗管道。 处理: ①遇鼻饲管堵塞,立即用注射针筒抽吸,排除堵塞。 ②报告医师 ,必要时 立即更换鼻饲管。 3)胃管脱出 预防: ①放置胃管后,嘱病人及家属注意胃管勿拔除。 ②放置胃管后,在出鼻孔处贴小胶布,标记胃管放置的长度。 ③用小棉绳双向反折固定于胃管上,再将小棉绳挂于患者的双耳后,胃管固定牢固。 处理: ①胃管脱出后,立即报告医师。 ②按医嘱重新置胃管。 ③重新置胃管后,加强看护。 4)腹泻 预防: ①鼻饲 液配置过程中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妥善保存,食物及容器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 ②鼻饲液温度以 37~ 40℃最适宜,同时,注意鼻饲液的浓度、进食量及进食速度,一般浓度由低到高,进食量由少到多,进食速度由慢到快 ③ 认真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应慎用含此 2 种物质的鼻饲液。 处理: 13 ①对于肠道菌群失调者,可口服乳酸菌制剂。 ②肠道真菌感染者,给予抗真菌药物对症治疗。 ③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药。 ④频繁腹泻者,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溃烂。 5) 鼻、咽、食管粘膜损伤和胃出血 预防: ①对需要长期留置胃管者选用聚氯酯或硅胶胃管。 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取得患者的合作。 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快捷。 ②长期留置胃管,应用石腊油滴鼻,防止鼻粘膜干燥糜烂。 ③按时更换胃管,每日两次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清洁。 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 鼻饲前抽吸胃液力量要适当。 处理: ① 鼻腔黏膜损伤引起出血较多时,可用冰生理盐水和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布条填塞止血。 ② 咽部黏膜损伤,可用地塞米松 5mg、庆大霉素 8~ 16 万 U 加入 20 ml 生理盐水内雾化吸人 ,以减轻黏膜充血水肿。 ③ 食管黏膜损伤出血可 给予制酸、保护黏膜药物。 ④胃 出血 时通知医生,暂停注入鼻饲液,遵医嘱 给予制酸、保护 胃 黏膜药物。 1吸痰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气道粘膜损伤 预防: ① 选择合适型号的优质吸痰管。 ② 吸痰动作应轻柔,吸痰前应润滑吸痰管, 零压进,负压出。 吸痰手法应是左右旋转,自深部向上提拉吸净痰液,不可反复上下提插。 ③ 根据病人情况及痰黏稠度调节负压,成人 300~ 400 mmHg,儿童 250~ 300 mmHg。 ④ 每次吸痰的时间 15 s,不可过长时间吸痰和反复多次插管,造成黏膜 损伤。 ⑤吸痰时注意 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 处理: 发生呼吸道黏膜损伤时,如口鼻腔黏膜损伤,可外涂抗生素软膏;若气管黏膜损伤,可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超声雾化吸人。 2)加重缺氧 预防: ① 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不超过 15 秒;两次吸痰应间隔 12 分钟,吸痰前、后应吸入纯氧或高流量氧 12 分钟。 ②吸痰时如患者有剧烈咳嗽,应暂停吸痰,避免再次刺激,待咳嗽结束后再继续吸痰。 ③选择合适粗细的吸痰管,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好负压,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④ 吸痰时注意 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 处理: 发生低氧血症者,立即加大氧流量或给予面罩加压吸氧,迅速纠正缺氧状态,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