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gct语文笔记--历史内容摘要:

布政司(行政) 地方 ——设三司,直属中央 按察司(司法) 直属中央 都 司(军事) 设特务机构 侍卫亲军 ——锦衣卫 宦官 ——东厂、西厂 八股取士,培养奴才 → 范围、格式 ③ 巩固边防 a. 营建并迁都北京(明成祖) b.与蒙古部族的和战关系 瓦剌 ——战, “土木之变 ” 鞑靼 ——和 c.修建明长城 ④ 明朝的对外关系 a.友好 ——郑和下西洋 浙江(台州九捷) b.抵抗侵略 ——戚继光抗倭 福建、广东(俞大猷) ⑤ 社会与经济状况 农业 ——水稻产量、新品种、经济作物种植 a.经济的显著发展 手工业 ——大 量产品投入市场 商业 ——工商业中心城市、白银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地区 ——江南 ——苏州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行业 ——纺织业 形式 ——手工工场 状况 ——“机户 ”与 “机工 ”间的雇用关系 ⑥ 明末农民大起义与明的灭亡 领袖 ——高迎祥 李自成 张献忠 口号 ——“均田免粮 ” a.明末农民大起义 政策 ——“五年不征,一民 不杀 ” 政权 大顺 大西 失败 ——满汉地主联合镇压 功绩 ——推翻明朝 2.清朝的统治 ① 建州女真的兴起及其统一建国(努尔哈赤)(八旗制度) ② 后金的扩张及迁都沈阳 ③ 国号与族名的更改(皇太极)( 1636年) ④ 清军入关,建立对全国的统治(顺治) ⑤ 清统治下的政治与经济 政治 强化皇权 ——设军机处 加强思想控制 ——兴 “文字狱 ” 地点扩大:江南、广东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 发展 行业增多 缓慢原因 形式 ——手工工场 规模扩大 ⑥ 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斗争 a.对内 粉碎噶尔丹叛乱(漠西蒙古)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东南 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 b.对外 清设置台湾府 东北 雅克萨之战 (俄) 《尼布楚条约》 ⑦ 清朝的辽阔疆域及其实施行政管理方式 a.清的疆域 b.清的主要行政管理方式:省、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盟旗 c.清对西藏的加强管理:册封制度、驻藏大臣(雍正) 3.明清文化 ① 三本书及作者: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 ② 三位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③ 四本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 1919年) 一、鸦片战争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 ① 背景原因 ② 鸦片对中国的巨大危害 2.中国政府的禁烟 ① 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② 虎门销烟 3.英国为维护鸦片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① 简单经过: 1840年 6月:广东 → 福建 → 浙江 → 天津 1841年: 香港岛 → 广州虎门 (关天培) → 厦门 → 定海 (三总兵) → 吴淞 (陈化成) → 南京 三元里 ② 结果:《南京条约》 1842年 a.内容 条约 ——五项 附件 ——三项 b.危害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开始进去半殖半封社会 ① 社会性质的变化: 独立主权国家 → 半独立,主权受侵害 ——半殖 封建经济结构 → 资本主义、封建经济并存 ——半封 ② 社会矛盾的变化: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主要 农民与地主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③ 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封建 → 反帝反封建(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原因 ① 外国商品销路不畅 ② 三国提出 “修约 ”要求被拒 2.借口与有关国家 3.战争的简单经过 1856~1858 广州 → 天津《天津条约》 1859~1860 天津 → 北京《北京条约》 (大沽口) (火烧圆明园) 4.条约内容及其危害 5.沙俄乘机攫取中国大片领土 6.中国政局的变动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① 那拉氏发动 “辛酉政变 ”1861年 11月 ② 那拉氏控制下中国政局的特点 ③ 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放弃中立(英、法) 愿协助剿(法、俄) 三、太平天国运动 1.洪秀全创立 “拜上帝教 ”——核心:反清、反传统 2.洪、冯二人赴广西传教 ——紫荆山 ——思想、组织的准备 3.金田起义: 1851年 1月 11日 4.永安建制: 天王 ——洪秀全 南王 ——冯云山 北王 ——韦昌辉 西王 ——肖朝贵 东王 ——杨秀清 冀王 ——石达开 5.太平天国的顺利进军,与定都天京( 1853年 3月) 6.《天朝田亩制度》 7.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8.太平天国后期的战争 ① 政治上 ——洪仁玕《资政新篇》 李秀成 ——江、浙、上海:天京保卫战 ② 军事上 陈玉成 ——安徽:安庆保卫战 9.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0.历史评价 ① 失败原因 农民的局限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② 历史作用 ③ 性质 四、 洋务运动 1.洋务派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① 二个过程 ② 群体 ③ 认识 , , ④ 主张与目的 ⑤ 代表性人物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代表企业 ,经营方式(官办)与特点(三性),口号(自强),作用〕 ②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 创办近代教育,引进西方科技 ④ 创办近代海军〔北洋海军( 1884年) → 北洋舰队( 1888年)〕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阶级力量的成长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 (时间、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 与特点 ① 处境:受压迫、受束缚 ② 政治特点: a.革命性 b.少、小、弱 妥协性 不彻底 软弱性 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① 早于资产阶级(三个来源) ② 政治特点: 集中 → 团结 苦 → 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 ③ 早期斗争 → 自发性经济斗争 六、中法战争 1.法国挑起战争的背景原因 2.战争的主要经过(二线三个战役) 3.结果 ——中国不败而败 ——《中法新约》 4.台湾省的设立( 1885年) 七、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的背景状况:中日出兵朝鲜,就撤军问题产生分歧 2.日本突袭清军,挑起战争 3.战争的主要经过: 国外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国内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4.结果:《马关条约》 ① 时间、地点、人物 ② 内容:割地、赔款、开埠、设厂 ③ 危害 5.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形式及其危害 ① 开设银行 ② 政治贷款 ③ 修筑铁路 ④ 投资设厂 ⑤ 开采矿山 2.中国社会经济 的半殖民地特点 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① 强占租界地 ② 划分势力范围 4.美国的 “门户开放 ”政策 九、戊戌变法 1.维新派的形成及其政治特点 ① 维新派产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状况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力量 ——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② 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③ 维新派的政治特点 根由 ——接受双重教育(传统+西学) 表现 ——政治上进步,但比较软弱,反对根本革命 2.维新派的活动(以康有 为、梁启超为主要代表) ① 办学与讲学(万木草堂) ② 多次上书(公车上书) ③ 创办刊物(《中外纪闻》) ④ 组织维新团体:强学会、保国会 3.戊戌变法的实行及落实状况 ① 光绪帝下诏变法( 1898. 6. 11) ② 变法的主要内容 ③ 变法法令受到严重的干扰与阻碍 a.各省(除湖南省外)拒不执行 b.那拉氏打击维新力量,组织发扑准备 4.戊戌变法的失败 ① 维新派挽救危机的措施 ——向袁世凯求助 ② 袁世凯向荣禄告密 ——那拉氏发动政变 囚光绪帝,宣布 “亲政 ” 废除变法法令,迫害维新人士 ③ 戊戌变法的失败及其历史评价 a.性质 b.历史作用 c.失败原因 d.历史教训 十、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的由来及其政治主张的变化 ① 原名、产生地区、原来的宗旨 ② 1898年 → “扶清灭洋 ”(地点、人物) → 序幕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与清政府态度的变化 ① 义和团向京津发展 ② 清政府转变态度及其内在目的 3.列强发动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 6月) 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① 天津 ② 北京 5.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北京与清政府 转变态度 6.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评价) “借师助剿 ” 7.《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战争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