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程标准习作教学内容摘要:

普遍存在着 “ 教 ” 的效率不高的现状,为 “ 不教 ” 观点的存在和盛行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教学样本。 其实习作教学问题的关键,不是 “ 教 ” 与 “ 不教 ” ,而是在于 “ 怎么教 ”。 我认为 “ 引导 ” 应在 “ 相似语境 ” 中。 习作教学的“ 引导 ” 其实就是唤醒,唤醒儿童的写作欲望。 在我们的习作教学发端之处,应当找到一条通往儿童精神深处的通道,先是让他们觉得习作话题似曾相识,接着对习作内容耳熟能详,最后是对 自己故事不说不快。 这个通道是什么呢。 可以是一段切合话题的鲜活视频,可以是教师对自己童年的相关经历的描述,可以是一本图画书的片段等等。 “ 指导 ” 应在 “ 对话语境 ” 中。 习作指导并不是所谓的 “ 习作传授 ” ,不是直接将相关的写作知识技能一股脑儿地传授给儿童。 它不是告诉,而是生成真正意义的教学对话 —— 以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典型的同伴习作、重点的活动场景关注、捕捉的鲜明特征等媒介,借助针对的问题指引,让儿童阅读、揣摩、体验、发现,让习作知识在鲜活的师生对话语境中悄然渗入儿童言语世界:原来事情的发展顺序就是写作的顺序,特别喜欢、 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环节就是写作的重点,要想写得有趣、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就得有细节、有波折。 三、用真实与具体守底线 课标修订稿大力倡导 “ 真实 ” 表达: “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 , “ 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 翻开我们儿童的习作,孩子们的选材总是落入俗套,拾金不昧,扶老人过马路,这是好事篇;学习骑车跌倒了爬起来继续骑,学习游泳呛了水继续学,这是励志篇;生病了,妈妈背我去医院,而且还会不自觉地加上个风雨交加的天气,这是亲情篇 „„ 表达上也是人云亦 云,只要写到秋天必定写到枫叶,写到枫叶就是像火焰,像手掌,似乎枫叶只能与他们相联;结构也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开头一段,中间一段,结尾一段。 甚至不少儿童的习作开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