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景区颐和园景区开发与管理的调研报告--课程论文内容摘要:

──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 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 湖心岛。 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 东海 三神山── 蓬莱 、方丈、瀛洲。 另有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 3 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 古典建筑。 这些建筑使得颐和园具有了江南园林的气质。 玉澜堂: 玉澜堂 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 正殿玉澜堂 坐北朝南 ,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 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国家 5A 级景区颐和园景区开发与管理的调研报告 4 湖畔码头,正殿 后门 直对宜芸馆。 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 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慈禧发动 宫廷政变 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 是光绪皇帝的寝宫。 苏州街:又称“买卖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乡 —— 苏州而建的买卖街。 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 店铺中的店员都是 太监 、宫女妆扮。 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 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 1860 年被列强焚毁。 现在的景观为 1986 年重修。 主题活动 ( 1)苏州街春节宫市: 活 动时间:每年春节初一至初五举行 “苏州街春节宫市”活动始于 1992 年,是颐和园保持多年的一项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 苏州街原名买卖街,在清漪园时买卖街宫市中有茶楼、酒肆、银号、字画、文房四宝、鞋、帽、布匹等各行业商号,以木制假商品,由太监扮商人、宫女扮游客假作生意。 重建后的苏州街恢复了原来各行业的商号,由服务人员着清代服装经营茶楼、酒肆及售卖真正商品。 为了丰富首都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内容,充分展现颐和园的文化特色。 ( 2) “一园一品” —— 颐和秋韵桂花节 活动时间:每年 9 月中旬至 10 上旬 活动把颐和园的“一园一品”桂 花展示与皇家园林环境有机结合,以深挖颐和园文化内涵,弘扬桂花文化,提升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内、外的影响和地位,丰富首都文化建园的内容为目标。 秋天到颐和园赏桂,已成为首都市民的传统之一。 桂花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包括景区花坛展摆、桂花文化展板及喝桂花酒、品桂花茶、桂花纪念品等,每年都要设定一个主题。 ( 3) 耕织图景观文化展览 耕织图位于颐和园西北部,是颐和园在清漪园时期颇具江南水乡风情的独特园林景观。 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 1750 年),当年,昆明湖与玉泉山之间河湖交错,稻田棋布,景色酷似江南;乾隆造园时又特 意将原在城内、专门负责为宫廷织造丝绸布料的内务府织染局迁到此处,组成了一处生活气息浓郁、景色淳朴清幽而又融入传统农桑生产的园林景区。 因此乾隆将其命名为“耕织图”,国家 5A 级景区颐和园景区开发与管理的调研报告 5 意寓着一幅洋溢男耕女织生活情趣的幽美图画。 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景区内只有一块乾隆御题的耕织图石碑存留至今; 1886 年至 1895 年,这里成为清朝专门培养满族海军人才的昆明湖水操学堂;再之后,耕织图地区的功能和归属几经变化,最终成为厂房和生活区,园林景观完全丧失。 现在,颐和园景区将其开辟为耕织图景观文化展览成为景区内的一项主题活动。 主题线路 游览颐和园的线路分不同宫门进入而不同,具体如下: ( 1)东宫门入园: ① 东宫门 —— 仁寿殿 —— 德和园 —— 文昌院 —— 玉澜堂、宜芸馆 —— 乐寿堂—— 长廊 —— 排云殿 —— 佛香阁 —— 石舫 —— 耕织图景区 —— 如意门(约 3 小时行程)。 ② 东宫门 —— 仁寿殿 —— 德和园 —— 文昌院 —— 玉澜堂、宜芸馆 —— 乐寿堂 —— 长廊 —— 排云殿 —— 佛香阁 —— 石舫 —— 乘船至南湖岛 —— 十七孔桥 —— 铜牛 —— 新建宫门(约 小时 行程)。 ③ 东宫门 —— 仁寿殿 —— 德和园 —— 文昌院 —— 玉澜堂、宜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